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诊疗指南
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诊疗指南
内容摘要
规定了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是指由于颈椎骨关节错位,椎曲紊乱,刺激或压迫颈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导致基底动脉缺血、脑供血障碍出现血压的偏高、偏低或波动不定的病症。
现代文献资料中与此症相关的称谓有“颈椎性血压异常”、“颈椎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颈型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致血压异常”、“交感型颈椎病”等,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
诊断
1病史
有颈部慢性劳损、疼痛、活动障碍及情志不遂等病史。
2症状
血压升高或降低与颈部疼痛发作症状同步,患者出现颈后部疼痛、头痛或头晕等头颈部症状时,血压也随之改变,头颈部症状缓解后,血压亦随之恢复。在形成固定性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患者的血压波动不定,并有头昏、头晕、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降压药物疗效不佳,而治疗颈椎后血压明显改善。
3 颈部检査
可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或横突偏移及相应棘突压痛等。
4血压检测
早期血压多呈波动,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且双侧上肢血压在卧位、坐位状态下差别较大,通常大于10mmHg。
5 X线检查
X线摄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变小或反弓或加大)多为III—IV级、钩椎关节不对称、椎间隙变小、椎骨移位。
6 CT或MRI检査
可有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相应硬膜囊受压,或黄韧带增厚等改变。
7 辅助检查
经颅多普勒检査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8实验室检査
可做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并发症。
诊断分型
1血压波动型
此型患者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伴有头昏、头脑不清、颈部抽痛等症状,同时也可引起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
2高血压型
此型患者收缩压39岁以下>140mmHg,40∼49岁>150mmHg,50∼59岁>160mmHg,60岁以上>170mmHg;或舒张压>90mmHg此类患者多有头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表现。
3低脉压差型
此型患者以脉压差<30mmHg为特征,以100∼80/80∼60mmHg为常见,甚至出现100/90mmHg,两极化血压,此类患者多有头昏、头晕、记忆力减弱、全身无力等表现。
鉴别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
本病原因未明,常有遗传性,降压药物有一定效果;无颈部症状与体征,或发作与颈部症状无明显关系。
2继发性高血压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常见于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疾病。
3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
具有大小便失禁、阳痿、无汗、起立性低血压四大主症;多发生于40—50岁的男性;有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增强,帕金森样步态;无颈部症状与体征。
辨证
1气滞血瘀证
此为早期,颈部不舒,血压波动,眼蒙,眼胀,胸闷,上午重下午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2 阴虚阳亢证
颈部疼痛或灼热感,血压偏高,头晕眼花,头重脚轻,耳鸣,烦躁易怒,口干,尿黄而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
3肝经郁热证
颈部胀痛或困重,血压持续偏高,头痛,头晕,头胀,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数有力。
4气阴两虚证
颈项酸困,血压偏低,少气懒言,心悸,口干,手足心热,盗汗,舌质淡,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治疗
药熨法
对颈肌、胸背肌进行药熨,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打成粗粉,加酒、醋各半拌匀,加热后纱布包裹,在病变局部热熨致皮肤潮红,每次30分钟。
推拿法
对颈背肩部进行法、点法、按法、揉法、拿法等手法治疗,放松局部肌肉。
正脊骨法
选用“寰枢端转法”、“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纠正椎体旋转,恢复颈椎曲度。
牵引调曲法
行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并根据腰椎曲度应用挂臂脊柱四维整脊牵引床辨证行一维调曲法、二维调曲法、三维调曲法、四维调曲法治疗。
上述理筋、调曲疗法每天1次,10天一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二疗程。
药物疗法
1气滞血瘀证
治法: 行气活血。
主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加减。
2阴虚阳亢证
治法:益阴潜阳。
主方: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
3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热平肝。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中成药
可选用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或补益肝肾作用的中成药,如颈复康颗粒或颈舒颗粒;也可局部敷贴活血止痛类膏药,如奇正消痛膏贴。
注意事项
1 一般1疗程显效,临床观察2—4疗程,如疗效不佳,转内科诊治。
2治疗颈源性血压异常,常常要从腰椎、胸椎着手,调治腰骶轴交角和胸椎侧凸是关键。
3正脊骨法在筋松的情况下使用,手法力度应适中,避免暴力。
4眩晕症状加重时慎用颈椎牵引。
5药熨时温度以患者适应为宜,避免烫伤;所用药物尽量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药熨后如局部皮肤有红点、出现过敏反应者,需停用本法。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血压恢复正常,颈部症状消失,椎体旋转恢复和椎曲恢复至I-II级,随访6个月无复发。
好转:血压可恢复正常或降至临界水平;颈部症状可复发,椎体旋转改善和椎曲改善1级以上。
未愈:血压及颈部症状无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2-54.
[2]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4-448.
[3]韦以宗,陈剑俊,王秀光,等.颈胸枢纽调曲法治疗椎曲紊乱类颈椎劳损病596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22(1):61-62.(推荐级别:强推荐 MINORS条目评分:13分)
[4]马奎云,颈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0-401.
[5]韦以宗,陈剑俊,潘东华,等.上病下治法治疗椎曲变小类颈椎劳损病[J].颈腰痛杂志,2008,29(4):323-
327. (推荐级别:强推荐 MINORS条目评分: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