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

2019年9月26日,检验医学中心有幸邀请到了法国SEBIA公司上海代表处的侯喜成老师为中心的各位同事作SEBIA电泳仪的操作实践培训及理论培训。

上午,侯老师现场为我们讲解了仪器的各项操作使用、保养以及各项注意事项,与同事们交流了仪器使用的经验和细节,让我们能更好的使用电泳仪,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

当天下午,侯老师为各位同事进行了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应用的理论培训,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血液科的侯艳秋主任和张柳波主任参加会议,共同交流。

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

血清含有各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均在pH7.5以下,在pH8以上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由负极向正极移动。由于其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各不相同,其电泳速度就不同,分子量小、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最快,故可将血清中蛋白质区分开来。按其游动速度顺序把血清蛋白粗略分为清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

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的条带及图谱

临床意义

临床上的许多疾病都会导致人体蛋白组分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同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1. 白蛋白增高:高度失水症等。

2. 白蛋白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3. α1球蛋白增高:肝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

4. α2球蛋白增高:肾病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肝脓肿、营养不良等。

5. β球蛋白增高:高脂血症、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肾病、高血脂、缺铁性贫血等。

6. α1、α2、β球蛋白降低:严重肝病、类风湿关节炎、骨髓瘤、贫血等。

7. γ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增多症、肝疾病、慢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单克隆和多克隆性骨髓瘤、肝硬化、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8. γ球蛋白降低:慢性淋巴白血病、轻链病、无γ球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等。

常见的异常类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结果

“M蛋白”的筛查及定量

“M蛋白”是由单克隆浆细胞“M蛋白”恶性增殖产生的均一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疾病。当血清中出现“M蛋白”,电泳图谱表现出异常的“单株峰”。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科的常见病之一,但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涉及多个系统,漏诊与误诊的概率很高。使用血清蛋白检测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同时定期检测蛋白的含量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对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出“M蛋白”或者怀疑有“M蛋白”的患者,我们强烈建议作免疫固定电泳,以对“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临床意义如下:

对比我中心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项目,血清蛋白电泳也有它独特的优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是化学方法检测总蛋白与白蛋白,有时会因为钩状效应而影响结果,而血清蛋白电泳是根据蛋白各组分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检测,同时能够对蛋白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后,侯老师与检验医学中心的同事及血液科的专家进行了交流,认为血清蛋白电泳应该成为常规检测的项目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临床医生们的重视。

通过这次培训会议,让我们对血清蛋白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与临床医生们的交流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审核的报告,也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报告和更优质的服务。

撰文文:杭杭鸣

编辑辑:沙伟伟

普及检验知识

跟踪学科前沿

提升服务水平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