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三)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历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解读1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2016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办法》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凝练为 18 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下简称核心制度)。2为什么要制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多年来,行业内对于落实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有高度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要求,各地、各医疗机构对核心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区别和偏差,各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要求、操作流程和执行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别,亟须从全国层面进行统一。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疗质量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要求也需要及时固化为制度并进一步补充完善。为指导地方和医疗机构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办法》提出的 18 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了细化,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以下简称《要点》)。318 项核心制度和《要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8 项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要点》对每项核心制度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4如何落实和执行《要点》?《要点》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要点》,制定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指导和规范辖区内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要点》和本机构实际,制定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文件,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使核心制度真正融入诊疗活动中,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一)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二)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释义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4抢救完成后 6 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1医疗机构和临床科室如何明确急危重患者范围?答: 根据本机构或科室常见疾病谱情况来确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患者等。(1)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2)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5)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2医疗机构的抢救资源包括哪些?答: 医疗机构的抢救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抢救人员: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有接受抢救技能的培训,掌握抢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抢救操作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心肺复苏等),具备独立抢救能力,并注意培养专科抢救人员(包括心包穿刺术、气道开放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电复律、呼吸机使用等),有条件时建立应急医疗分队,紧急状态时能立即到位、开展抢救。(2)抢救药品:根据医疗机构常见急危重疾病的抢救流程和本区域常见急危重疾病抢救时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应用的药物进行配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血药、平喘药等。(3)抢救设备:根据医疗机构常见危急重症疾病抢救时需要配备的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但不限于吸氧设备、简易呼吸器、除颤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设备、心肺支持设备、洗胃机、便携式超声仪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等。(4)临床科室可设置抢救区域和抢救床位。3何谓抢救资源的配置及紧急调配机制?答: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相关配置制度,保证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按医疗区域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当相关的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抢救资源不能满足本区域临时抢救所需时,医疗机构应有相关紧急调配制度,保证人员、药品、设备等抢救资源能够迅速调用,形成固定的紧急调配流程,并定期进行演练。紧急调配机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有人员紧急调配的制度、规定和执行方案,定期演练,可建立机构内应急医疗分队(人员均有相应资质、抢救技能)。(2)有抢救用药保障制度。(3)有医疗设备紧急调配制度,定期演练。(4)有应急床位统一调配机制。(5)有多科室紧急抢救协作制度,急救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临床及医技科室、药房、挂号收费等)责任明确。4如何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答: 医疗机构应有机制将本区域内抢救设备安置于固定的、便捷可及的位置,定期维护和巡查,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各单元医务人员知晓抢救设备位置、使用方法,知晓抢救设备缺乏或故障时替代设备的调配流程。抢救药品种类和数量能满足本区域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各单元医务人员知晓抢救用药使用流程、补药流程和应急预案。5何谓绿色通道机制?包括哪些内容?答: 医疗机构“绿色通道”是指医疗机构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它所救治患者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急、危重症患者按照“优先处置转运”及“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医疗机构应有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职责任务明确,参与救治人员符合资质。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或机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种或人群绿色通道:可疑传染病、重点病种(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及重症孕产妇、重症新生儿的紧急救治。(2)流程绿色通道:如院前、分诊、就诊、会诊、手术、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检验、影像学检查、收治入院、转运等环节优先处理的机制;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流程。(3)财务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付费制度。(4)绿色通道标识。6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救治时的原则是什么?答: 急危重症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应立即通知医疗管理部门予以协调确认。7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转诊时提供的必要帮助包括哪些?答: (1)转运前,应完成患者评估,履行告知义务,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转运方式。转运途中配备可及的生命支持设备,医疗机构间的转运可联系有资质的专业转运机构来完成。(2)转送患者要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3)有与相关合作医疗机构建立转接服务的机制。8对抢救记录有何要求?答: 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所作的记录。抢救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等,要做到及时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危重症患者应及时向患方告病危,记录与患方沟通的说明。8、术前讨论制度释义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基本要求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1为什么要求“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的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答: 术前讨论是指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术前讨论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体现审慎、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进行住院手术的患者,病情均较为复杂或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讨论可集思广益,帮助术者明确手术指征和方案,避免因个别医师片面思考做出不合理的决定,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本要点明确不需术前讨论的仅限于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因此,非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也应完成术前讨论。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住院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高危有创操作或手术。2门诊手术如何进行术前讨论?答: 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原则上采取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3为什么要求术者必须参加术前讨论?答: 术前讨论过程中,术者听取和接受其他医师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查漏补缺,消除思维惯性或盲区,形成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4何谓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答: 医疗机构根据本院手术规模及手术医师业务能力,可以有以下几种组织模式。手术组讨论,是指计划参与该手术的医师及相关成员参加的术前讨论。医师团队讨论,是指医疗机构授权的医疗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诊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主任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等)参加的术前讨论。病区内讨论,是指在由同一科室的两个或以上医师团队组成的病房管理相对区域内所有医疗团队参加的讨论。全科讨论,是指本科室全体成员参与的讨论。5如何界定住院患者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答: 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手术分级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种住院患者手术前的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并交医疗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可能存在或已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应当纳入全科讨论范围。6如何理解“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术前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会诊”?答: 对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可能涉及紧缺医疗资源调用或医疗纠纷防范等情况时,可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参与讨论。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存在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耐受拟开展的手术、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影响。手术效果的合并症、手术方式需要其他科室参与等情况,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加术前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科室的会诊。7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哪些?答: 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患者术前病情及承受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临床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与禁忌证、拟行术式及替代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前准备情况;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具体要求;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等。8有哪些术前讨论的结论要点应当记入病历?答: 术前讨论的结论包括:临床诊断、手术指征、拟行术式、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特殊的术前准备内容;术中、术后应当充分注意的事项等。9术前讨论的结果由谁签名?答: 由手术患者的管床医师记录,记入病历的内容由本手术的术者签名确认,表示术前讨论完成。10日间手术如何进行术前讨论?答: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系住院患者,非门诊手术,故应按照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讨论,基于其特殊的诊疗模式,建议按照手术组讨论或者医师团队讨论形式进行术前讨论。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释义定义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基本要求1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 1 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 1 周内必须再次讨论。2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4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1如何界定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具体范围和讨论主体?答: 指在医疗机构门、急诊区域内已有医务人员接诊后发生死亡的患者或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患者需进行死亡讨论,门、急诊死亡患者由最终接诊医师所在科室完成死亡讨论。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要求的死亡讨论1周内完成,如何界定具体时限?答: 本制度所指“ 1 周内”是指 5 个工作日内。3死亡讨论应在全科范围内进行,如何界定全科范围?答: 全科范围是指设置科室主任的临床专科范围。如果死亡病例病情及死亡原因复杂,或涉及本专科以外的其他专科,或经多学科诊治,则需要邀请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参加。4由谁担任死亡讨论中的主持人?答: 死亡讨论由科主任主持,若科主任在患者死亡后 1 周内因故均不在岗,则由其向医疗管理部门申请指定并经同意后,由本科室副主任主持。接受了多学科诊治的死亡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讨论,则由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5记入病历的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包括哪些内容?答: 记入病历的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死亡诊断、死亡原因等。6医疗机构应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此处的“及时”如何界定?答: 医疗机构应明确死亡病例汇总分析的责任部门,根据医疗机构常态发生的死亡人数分布确定汇总分析的周期。定期是指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性的死亡汇总分析;不定期是指对于短时间内死亡人数超过常态死亡发生趋势的情况应快速启动汇总分析。7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汇总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包括哪些方面?答: 持续改进意见包括对诊断、治疗及抢救整个医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的改进意见及措施;对现有制度流程及可能存在的系统安全等问题进行的改进及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专业技术、基本技能等学习培训等。来源:盖伦医管中心、HC3i中数新医

(0)

相关推荐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导语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为了便于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细化工作流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 ...

  • 十八项核心制度记忆秘诀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记忆秘诀 核心制度之歌(质控部版) 两诊三查三级分,术难死亡要讨论: 值班抢救报危急,用血技术传信息: 核心制度需牢记,检查主要看病历. 注解: "两诊":首诊 ...

  • 71岁老人骨折手术后死亡,家属索赔48万丨医法汇

    作者:医法汇 转载请注明来源:医法汇微信公众号 案情简介 患者董先生(71岁),因跌倒后右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被其家人送至市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1.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高血压病肾病.慢性肾功 ...

  • 【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2018年4月21日,国家卫健委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设,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进行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

  • 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一)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 ...

  • 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二)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 ...

  • 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四)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 ...

  • 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五)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 ...

  • 收藏|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六)

    法庭科学标准研究更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资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 ...

  •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定义&基本要求

    - 来源:国家卫健委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 ...

  • 收藏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 ...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 ...

  • 案例分享:违反“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典型案例汇编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社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试行)>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