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古城十景之九——风雨沧桑、坚定守望、智慧阳光的九条巷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长江三角洲有一条黄金水道,苏中大平原有一座传世华表,矗立在这里的襟江带海的泰兴古城美丽富饶,传奇故事的确不少!泰兴的古城十景,笔者和葛正浩先生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地已叙了八景,今天笔者所叙为第九景,即九条巷!

泰兴自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析海陵南五乡设县后,南宋绍兴初年,县治由柴墟南迁至延令村,围筑土城,疏通河道,整治街道,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时,县志记载已有街十九条,巷五十四条。整个城池状若西瓜,十景亦已基本形成。然而,这第九景,也就是九条巷究竟是指具体的九条巷子,还是对众多的巷子从确定的一个方向数到第九条?如果是指具体的九条巷,则是哪九条巷?如果是从一个方向数,又是从哪个定点往哪个方向数?为此至今也没有定论,谁都说不清楚。于是有人讲,九条巷实际上指的是九条街。哪九条街呢?普遍的认为是鼓楼街、县前街、书院街、朝阳街、迎恩街、济川街、越街、红袍街、北大街这九条街。其依据是(1)严格意义上的鼓楼街是指市中心向北至春林巷(春林巷街对面为商会街)短短的这一段,再向北叫北大街,而市中心向南叫南门大街,向东至影墙口叫鼓楼东街,向西至三井头叫鼓楼西街;(2)延令村作县治后,县衙前的街巷很自然地便叫县前街,即今天的府前街,此街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原春林巷向南数米处的路中央建有一个大照壁,行人要从两边绕行; (3)书院街,今泰中大门口一段,因襟江书院而得名;(4)朝阳街在今胜利桥以东一段,街名以朝阳拱桥而来;(5)迎恩街,今鼓楼西街三井头至长征路(西小桥)一段,街名由西城门曰迎恩而来;(6)济川街,今鼓楼西路长征路至民主桥一段,民主桥,旧称司徒庙桥,亦称济川桥,街名由此而来;(7)越街,又写作钺街,原鼓楼南路自安泰桥至文明桥一段,此街因形似古兵器钺而得名,也有一说是与清末住在此街的朱铭盘有关;(8)红袍街,旧为封建达官贵人居聚之处,乃穿红袍一族的世界,街在庆云宾馆西,今名八一巷;(9)北大街,鼓楼中心向北至北小桥一段。因为这九条街,都不是名副其实的那种大街,多为一段,所以持这种观念者认为这九条街便是九条巷。可像这样的街道实际上据县志载有十九条,事实上也不止九条,为何偏偏就说是这九条呢?由此也就无怪九条街的版本要多种多样的了,如翁家藩老先生就认为九条街应是鼓楼街、县前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越街、红袍街、塌耙街。其实,这都是一家之说,而且跟九条巷联系起来总未免有点牵强。

据考,叫九条巷的地方,南京最多,有三十四处;成都有三处;另外,南通、北京、广州、厦门和江西鄱阳也都有的。这些地方大多都有具体的巷子,有的还真有些来历。由此,笔者推论,泰兴古城的九条巷也应该是有具体的巷子,而且同样应该是有来历的,否则也就难以列入泰兴古城十景了。从县志记载看泰兴共有五十四条巷,六九五十四,估计当时是从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和东西两个水关去界定的,六个指向,各有九条巷子,这便构成了泰兴城特有布局的一大景观。这样去看,比较符合事实。即便不从县志记载看,而从直到民国时期都事实存在着的三十六条巷子来推论,若以鼓楼十字线为中心,三十六条巷四分为九,九条巷之景也是成立的。这三十六条巷分别是:

(1)蔡家巷,因巷内居住缙绅蔡光熙(蔡竹泉之父),故名“蔡家巷”,“文革”中改为“五四巷”,现为仙鹤湾住宅区。这支蔡姓,祖籍福建,宋时娶宋徽宗长女为妻,许为驸马都尉。元朝时从福建迁徙至泰兴,后辈蔡梦祥文武双全,才干出众,月牕公主下嫁于他。作为“双凤堂”家族居住地,“总管驸马蔡梦祥宅,四世同居。裕宗(元朝开国皇帝铁木耳之子)表其门曰孝义。”这里有前后六进住宅,大门外有一块照壁墙,门两侧竖有一对半人高的方形石狮。宅院内有假山水池,名贵花草。一株“六朝松”,虬枝粗干,盘旋弯曲,冠盖如云。前厅屋梁上曾挂有六块黑漆金字匾额。如果考证“季三鞑子”传说中的“季三鞑子”原型,笔者以为就应该是蔡梦祥无疑。为此,笔者另有专述。

  (2)观前巷 ,延佑观门前的一条东西巷,即现在飞凤路农行后门至鼓楼南路一段。延佑观建于泰兴设县前的唐永徽五年(654年),为泰兴最古老的庙观之一,这里留有岳飞题写观名,因金兵入侵,“观”字只写了一半的传说。此观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残址由伪十九师师长蔡鑫元改建为延令中学(即原中心小学前址)。

(3)育婴堂巷,位于鼓楼街十字路口东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泰兴始建育婴堂。乾隆五十二年(1797年)移址重建在这旧称攀桂铺处,前后四进,有39间房屋。泰兴市博物馆内现仍存有一块长约1.5米,宽60厘米的《重修育婴堂记》石碑。此巷“文革”中改称“兴盛巷”,现没。

(4)礼义巷,位于旧县衙西近百米处,南北走向,明洪武年任过刑、户部尚书的李俨曾住在这里。这里曾名镇安巷,后因巷内出了一名为人豪爽,行侠仗义的陈七,他虽为落魄秀才,但能用手中的笔为穷苦百姓免费代写诉状,且为不识字的农民打官司;陈七的义名在社会上广泛传开后,人称“义讼陈七”,这里也就被人喊成了陈七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地名普查时,出于这段历史,从而才以“中华乃礼义之邦”这句话,得名礼义巷。解放后此巷改名“团结南北巷”。礼义巷在鼓楼北、南路东侧并与之平行,从监桥口直至仁源生巷东头。1948年《泰兴县城地图》上标“陈戚巷”。

(5)狮子巷,此巷始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前。巷名的由来,有巷道西高东低,从西面看去,状如一只俯伏的狮子;原文明桥栏杆上有狮子石像等几种传说。究其根本,因这里是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王令树的府第所在地。王令树曾“被授蜀之官”,“取历礼刑工部”,“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任职山西期间,未出现一次科举考试舞弊案。有人以此向朝廷进谗言,招致皇上不满,上书解释如同狮子吼叫一声,“朝野服,共识朴”。晚年告老回乡时,康熙帝手书“池花春映日,窗竹夜呜秋”一副对联以示奖掖。巷名的形成,当与此相关。

(6)铁匠巷、(7)布巷、(8 )米巷、(9)仁源生巷,皆因旧时巷口有一铁匠铺、布店、米店、仁源生药店而得名。“文革”中“铁匠巷”曾名“工农西巷”,“仁源生巷”曾名“卫生巷”。

(10)太平巷,位于现飞凤路西口南端。旧称“烧场头”,是因这里的棚户区常发生火灾而来;为避灾消难,人们冠以太平这一吉祥的名字。

(11)里仁巷:取《论语》“里仁为美”之意。“文革”中改为“朝阳巷”,1981年恢复原名。现仍保持旧样,仅是将条石路面换成水泥路面。位置在鼓楼南路东侧,飞凤路进去与鼓楼南路平行的那条南北巷。

(12)鹰扬巷,取《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中“鹰扬”二字。“文革”中曾名“向阳巷”。位置在鼓楼南路西,电影院北侧,中心幼儿园门口的那条东西巷。

(13)苏利巷,三井南巷南头,旧时有一木质牌坊,古时漆成红色,民间就喊出人尽皆知的“红牌坊口”。红牌坊将略北东西走向的巷子截然分成“两断”,向东本是苏家巷;牌坊向西,却喊出一个古怪的名称“尼寺前”。原来,这里有个小寺庙是一个尼姑庵,原先还有几个尼姑,以后逐渐还俗,尼寺改为民舍(上世纪九十年代两扇土红色的庙门尚在)。尼寺门外的东西巷道近中偏东处,向北曲折沿现在中心幼儿园南围墙东出,向南几乎在同一南北线上,也有一条小道,曲折向东出三井南巷,这些小道以尼寺为中心构成“卍”字形(民国地图注得不错)。加上东侧的三井南巷、西侧的南草巷,巷道多而曲折,好像蜘蛛网一样,民间就喊出“尼寺缠”了。后来又觉得“缠”字不怎么样,于是顺口喊出“尼寺前”。这一块地段,做生意的居多,为图吉利,故意喊成“利市钱”。1935年警察局局长张恨愚钉街巷门牌时,就取东、西巷的头一个字,统一巷名为“苏利巷”,直到现在。“文革”曾改为“人民巷”。如今东段已扩建,西段(尼寺前)大致旧巷“面目”仍在。

(14)七条巷,位于鼓楼街口西南侧。这条巷,宽有三尺,是当年棚户区住户建房时留下的通道。曾名青龙巷,后因整条巷弯弯曲曲,朝向不一,长的40米,短的仅有7米,从东到西又有七条,从而得其名。“进了七条巷,如吃迷魂汤”,城内上了岁数的老人对此仍留有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工商银行扩建时将此巷拦腰横截,西边鼓楼派出所也照样拦截,建一后门直对三井南巷。此巷的末尾仍名“七条巷”,实际上是名不副实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改造后,已荡然无存。

(15)银锭巷,巷内原住邵、杨两缙绅,当初铺条石路面时各有银锭埋入,作为镇巷之宝。又传说在铺路时,挖出一个银锭,故名“银锭巷”。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镇党委书记特别关照保留石巷道,故今仍存,即中心幼儿园北侧,东起三井南巷、西接南草巷的那条巷。

(16)老虎巷,位于西城区西北侧。传说中这里曾为老虎出没之地,儿子遭虎所伤的一位老奶奶忍住悲痛,不计前隙,以仁爱之心驯服了这个老虎,并以此教育规劝了时欲去县城抢劫的五个强盗,促使他们改邪归正,后个个在朝廷做到司徒这样的大官。

(17)南北草巷,原为岳家军堆集马料草处,后衍生出南北草巷。“文革”中,南曾名东升巷,北曾名旭日巷。

(18)茶巷口,原巷北口设有两家清茶馆。民国改为“中华街”。设复兴村后,原小西门大街并入中华街的东西一段改称“复兴街”,南北一段仍称“中华街”。“文革”中,改街为巷。现仍称“中华巷”,在鼓楼西路南侧,民主桥东。

(19)盐仓巷,因巷口西侧有官盐仓而得名,是一条狭长的南北巷,在鼓楼西路南侧。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住宅区,即劳动新村(因“文革”时改为“劳动巷”)。

(20)铺巷,原县衙外护衙河南面的堤岸,驿政曾设于东巷口,旧称驿铺。后因进城告状无处投宿的农民,在此打草铺歇宿,形成巷道后,才得名“铺巷”。

(21)春林巷,铺巷南面的一条小巷。原名封家巷,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路面整修后,巷中铺起三块青石板,宽敞整洁之美,从而让人取《乐府诗意》中“春林”之诗意,得此名。

(22)姐姐巷,旧县衙监狱河西,位于鼓楼北街东,单家汪西,东西长不足百米。当年,因殴打训斥犯人之声传至这里,让人寝食难安,仅有的几家住户天刚黑便关门睡觉。一天晚上,一名外地客人到此访友,正想寻人问路时,有姐妹二人手执灯笼为之指引。后只要天黑下来后,总见这二人穿梭其内。乐于助人的这一神话传说在民间传开后,人们便在巷对面的山墙上勒石立碑,以示纪念。这块石碑长宽各有60厘米,上刻一对姐妹像,圆脸,梳发髻,发髻上各安一盏长明灯。

(23)包家巷,姐姐巷前行百多米,跨过小桥转身向西处。这条小巷,并非巷内有包姓而得名。旧时,这里为县衙秋季处决犯人,去小校场的必经之路。巷内张姓住户(清朝武状元张兆璠后人)见被押解之人顿足捶胸,连呼寃枉之声惨不忍睹,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便在巷口东面空地上,直对巷口烧饼店,塑了一块高60厘米,宽20厘米的石碑,上刻包公头像,以示要求执法者清正廉明,不得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该巷后便以此得名。“文革”中改为“支农西巷”,后恢复原名。上世纪末已改造,大致位置即鼓楼北路北小桥北,西进荷花池市场的东西通道。

(24)严家巷,位于包家巷北斜对面。巷内严姓中医,医术精湛,尤擅内科。近邻陆姓中医,又以医治痈、疮、疽等外科闻名。每日间,来此求诊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因严姓早于陆姓来此,出于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由此被人喊成严家巷。“文革”中改名“支农东巷”,现改造掉了。

(25)南隆盛巷、北隆盛巷,这两条巷由县治东南仙鹤湾风景处的隆兴桥而得名。桥的东面,是北宋靖康之变(1127年)后,由河南开封避战乱迁徒至泰兴的张氏一世祖本真公居住地。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其后辈子孙张兆璠廷试得中武状元,由此人们才从“隆兴”衍生出“隆盛”二字,并以一前一后而定名。这里,巷南面为唐光化二年(899年)建成的广福寺,因内有十座寺院,故又被人称作十院寺。传说中以降服老虎闻名的法响和尚,就是这里的僧人。他洗饭钵时不用手洗,用木拐子搅拌捶打,物品完好无损处叫洗钵池。

(26)天瑞巷,城隍庙门口的南北巷。此巷是往城隍庙烧香的必经之道,传说每逢除夕晚,四乡八镇的人赶来抢着在城隍菩萨面前烧头香,祈求来年天降祥瑞,福寿延年,故名“天瑞巷”。民国年间设有水产市场,巷内终日水淋淋的,又称“天水巷”。解放后城隍庙改为襟江小学,“文革”中此巷曾名“六一巷”(因在小学门口)。

(27)三井巷,由鼓楼街向西,有一条几乎纵贯大半个城的南北通道,因位于两巷接壤处的“三井”得名三井南巷,三井北巷。这座一大两小,有三个井口的水井,是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一位名叫宗惠的僧人历经三年,募捐而竣。井旁立有石碑一块,正面刻“古水井”三字,下刻有《重修三井碑记》,碑的背面刻有施主姓名及钱粮数目。

(28)邑庙巷,位于县治西南。这里有一座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的城隍庙。传说中,宋高宗赵构为纪念自己泥马渡长江的经历,曾将这里封为忠佑伯府。城隍庙门口的南北巷是天瑞巷,其门口的东西巷便是邑庙巷。民国时,邑庙巷东首北侧设县商会,此巷又称“商会街”。“文革”中改名为“襟江巷”。今襟江小学迁走,巷名仍为“襟江巷”。

(29)都天庙巷,原城隍庙后楼东侧,依土山设有都天庙,故名。“文革”中为“为民巷”东段,遗址即现在鼓楼小学东大门通鼓楼北路那一小段。

(30)土山巷位于原城隍庙后,系建庙时取土堆积而成。这个大土丘南北长二十多米,东西宽十五六米,高近四米,上栽满树草,春夏季节,郁郁葱葱。西侧曾设一座土山小学。东侧和北侧有何氏、陈氏祠堂。何氏宗祠后大门上,一副“开门见山,绿荫遍地”的对联几十年不变。

(31)火巷,全称“火星庙巷”,因原有火星庙而得名。“文革”中改为“爱国巷”。现经改造后仍存,即鼓楼小学东边的那条巷子。

(32)整洁巷,土山巷西头往北,原系城北阴沟洞汇流入内城河处,终年臭气熏天,行人无不掩鼻而过,称之曰“臭沟头”。民国初期加以整治,逐渐改建成住宅区。1935年警察局局长张恨愚钉搪瓷路牌时,用了一个掩盖真相的反义词,名“整洁巷”

(33)花园巷,位于鼓楼北大街西侧。曾名桑园巷,后称为花园巷,可能由巷内王、吴二家有私家花园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首长保健医生的杨虎大夫,名中医陆沛泉,我国水利学泰斗郑肇经先生皆出生在这里,后又从这条小巷走出去的。

(34)水巷,是人们到河里取水必经的一段巷道。因为短而窄,县志记为“短巷”。旧时的泰兴城内,共有两条,皆由南北草巷内西延至内城河(现长征路)。当年,水巷子两旁的住户是青砖瓦屋,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常年湿漉漉的。来此取水的左邻右舍,河边汰洗衣服的主妇,住户围墙内沁人心脾的各种花卉香味,呈现出一派田园诗般的民俗画。

还有两条巷,有人讲是指龙开河(老龙河)河阴之师家巷与河阳之蔡井巷;多数人不同意这一说,以为另两条巷理应为内城的南北草巷和南北隆盛巷所包含,这样才与古城的构造相一致。笔者亦以为是。

呵!泰兴古城的九条巷,是隐秘于三十六条巷中的四分亦是四份九条巷,是智慧的九条巷,虽千、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坚定地守望!千百年的时光足以让所有的喧嚣尘埃落定,然而千、百年的回望中遗留的已不仅是记忆,更多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和情怀。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万两黄金容易得,真心一颗总难求

    网上有句笑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女娲石一心向往那红尘俗世,热闹的街市.当它抵达那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姑苏阊门城,不知道是否也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进这城门就不容易,因为城门外是十里街.红楼梦讲 ...

  • 那时泰兴

    那时泰兴 新军视野 2016-02-29 阅读 23.2万 关注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泰兴,东经120°.北纬30°线十字贯穿,神秘而神奇的存在.泰兴,西濒长江,"江东"是也.泰 ...

  • 阳羡古城的四街八巷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815天 了解一个城市,就要去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如果不了解,就不能说是真的热爱. 阳羡古城素有"四街八巷"之称.阳羡古城,其实是今天的宜城街道. &quo ...

  • 老程说北镇‖遐思无尽的古城(一) 作者/程占全

    梦圆医巫闾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遐思无尽的古城(一)  作者/程占全 老家离北镇县城20多里地,小时候要说进城去一趟,那谈何容易:一是道远.二是没车.三是没有好走的路 ...

  • 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古城十景考》之十——十院寺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昨日收到葛正浩先生的<泰兴十景考系 ...

  • 泰兴古城十景之十——十院寺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笔者微语 泰兴古城十景至此篇,笔者已介绍完毕了.葛 ...

  • 来自葛正浩先生泰兴古城十景考系列之七——七星池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前日又等来了葛正浩先生对泰兴古城十景所作 ...

  • 泰兴古城十景之八——与堂号民风关联着的八善堂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家乡古城胜景八善堂 说到笔者桑梓古城八善堂,总让人 ...

  • 情深意切拭说非戏说,泰兴古城十景之七——七星池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泰兴古城十景,笔者与葛正浩先生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互 ...

  • 泰兴古城十景之六——六角桥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靖康二年至建炎四年的五年内,金兵三犯柴墟,柴墟城损 ...

  • 老街旧巷/泰兴古城十景之五——五城门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我们知道,古城池无论大小,多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偏 ...

  • 说街道巷/葛正浩先生新考泰兴古城十景之三——三井头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编者昨日收到葛正浩先生发来的<泰兴 ...

  • 泰兴古城十景之四——四关厢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大家都已知道,或以前虽有不知道的但凡看过笔者所撰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