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想起了我侄子》
我要写的侄子,是我表哥的孩子,今年已经初四,马上要中考了。
多少年前,他只有三四岁的时候,我去看舅舅,也就是他的爷爷,我跟舅舅说话的时候,他拿着一个哨子走过来,开始满世界的吹。
哨子的声音很刺耳,于是舅舅开始喝止他,换来的是更大的声音,后来包括他父母也过来制止,依然无效,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这时我倒来了兴趣,我跟他们说,你们别说了,让我来!
我把他叫过来,跟他说:“你这哨子吹的真好听啊,来,再吹几声我听听,要吹响昂!赶紧的……”
小伙子把头一扭:“就不给你吹!”拿着他的哨子走了……
嫂子说,还是你有办法啊,真不愧是当老师的。
其实这办法不是我的原创,我不过是活学活用,说一个老人的院子里经常有孩子来玩,吵得他非常难受,一开始他恐吓却一点都不见效。后来老人想出了一招:“谢谢你们陪我玩,为了感谢你们,每天每个人我给你们一块钱。”过了几天,老人说:“我已经没钱了,我只能给你25美分”,再最后,老人只给每人一美分。孩子们就再不来了。
我为什么想起我侄子来了呢,是因为我今天与一位领导的一个电话,谈到了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对于培训这个事一点不感冒,学校往往下了大力气搞的成本,完全是做了无用功,这就让我想对这个问题分析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简单一分析,就是我们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把所有教师发展的内容都放到“你必须做”,而不是让教师主动做。
当整个教师发展变成了“要我做”的时候,老师虽然得到了成长,但是负面的情绪在不断积淀,最后就以这种不认同的方式产生了出来。大抵也就跟我那小侄子差不多,你越是让我干,我越非不干!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搞清楚,教师发展必须从“要我做”,回到“我要做”。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只是千篇一律的一盘食物。从内部打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外力作用还是内力驱动的问题。
因为外力的干预,内动力往往会消失殆尽,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老师给一个回答正确的小孩贴一个五角星,然后再用若干五角星再兑换小红花……当老师用更大更复杂的评价方式来引导孩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扼杀孩子对学习本来的内动力。
所以,孩子们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得到小红花而学习。成人也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工作,而是为了外在的物质而工作。而一旦这种所谓的“奖励”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时候,往往面对的就是失败。
正如某年学校强推“杜郎口模式”的时候,我第一个就反对,因为我看到那个所谓的“积分制”的问题,对于小学的孩子或许有用,对于心智已经相对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幼稚了,他们根本不会吃这套。
同理,当老师们对那些所谓的“奖励”失去兴趣的时候,结果也一样。
研究发现,如果老是处于“要我做”的状态,人最多能够释放自己的10%能量,90%的能量沉积在身体里面。但真的沉积了吗?没有,根据熵增加定律,“任何被忽略的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退化”,就像一条道路,如果不去行走,一定会杂草丛生。
所以说,教师培训这件事要想搞出成绩,搞出实效,恐怕还得想办法去调动教师的内在欲望,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能有多少招数让老师们强制受训,老师们就有多少花样见招拆招,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欲望是人性最基本的表达,能带来积极而振奋的情绪,让人变得主动、高效和有创造力。这是打开人类动力秘密宝库的钥匙。最上等的办法,莫过于调动起教师自我发展的欲望。
具体的方法当然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认为,教师的各类欲望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归属感和价值感。什么样的学校能够赢得教师呢?给老师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学校,才能最终赢得教师。当然,这里的赢得是从心底里的认同。
这个话题不展开,以后另开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