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前言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大家在学术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好的研究问题是学术成功的一半,找寻研究问题的过程既可加深对现有研究的了解,也可不断寻找自身的研究兴趣。近期,“政治学人”团队围绕“什么是好的政治学研究”主题开展工作坊,结合研究问题选择、论文品析鉴赏、学科与生活对话等问题开展讨论。会议气氛热烈,成果颇丰。“政治学困惑平台”特在此编发部分与会者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PROFILE

吴玮莹

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已保研到中山大学政治学理论攻读研究生

这个汇报主要是基于之前参加了本科期间导师郭台辉老师“如何发现并表述问题”的讲座,里面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我主要总结了之前讲座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读,也举了近期的期刊论文作为例子来讲解,来跟大家分享和交流。

■  什么叫做问题?

问题就是你的预期和现实之间,以及期待跟体验之间的落差,问题可引起你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维度,才可以表达出问题:
1、新现象和新变化。在当今大数据、智能化时代,需要发挥数据赋能效用,构建数字政府治理体系,这便是与过去相比发生变化的新现象。《政治学研究》——《数据赋能:数字政府治理的运作激励与创新路径》一文提出“在智能化时代,数字政府治理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数据赋能助推的数字政府治理秉承怎样的运作机理? ”等研究问题。
2、新时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特性,《政治学研究》——《新时代地方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分析》一文基于新时代新情境下,传统激励机制基于新时代问责强化、干部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变化等新特点而减效等背景,提出“传统激励机制为何减效? 当前干部激励机制是什么? 激励机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
3、新理论新方法,通过新理论、新概念、新视角、新技术去看待同样的现象,也会激发提出不同维度的新问题。《社会学研究》——《空间理论视角下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一文便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看待老年流动人口的适应状况,提出“空间变换可能对该群体的社会适应带来较大的难度,如何更合理地捕捉空间变换的适应后果?”等问题。
4、新材料证据,大多出现在历史研究中,比如新发掘的史学材料,如何对既有的成见进行颠覆,都可以构成研究问题

■ 问题的三个维度:

首先是question,就是刚才所定义的主观上的心理困惑
其次是issue,就是选题问题可以在选题范围内产生,也可以通过选题研究来回答既有的问题,同时问题也可以溢出选题,具有超越选题的普遍性
还有一个叫做problem,主要指社会现实当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或者困扰人的,肉体上、精神上、自由、压迫等的问题性的东西,是一个经验性的问题而非研究问题。social problem就是public issue,也叫公共关注。依托于越能触发大家无限困扰的problem,你的question越会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如果问题完全受到社会关注的影响,也无法形成研究者的独立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也容易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趋势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需要区分question和problem,提炼出作为研究者本人从学术上来讨论的question。

■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

好的问题基本包括两个维度:提出别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回答别人提出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对于政治学来说,问题的提出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维度,通常通过在已有的问题上进行修改,添加条件,改换时间空间,运用新材料、新方法、新证据进行转换
好的问题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意义的阐释性,微言大义。如王海洲老师的文章,阐述“半边天”的政治象征,理解“新中国女性”的角色地位和变迁等;
第二类是因果的解释性,出现在大量实证领域政治学研究中,如黄冬娅老师近期发表的文章,提出“同样的激励和压力体制下,为何地方政策执行的效力存在差异?”,并以压力传递的微观机制对政策执行效力进行解释。
第三类是化简为繁的分析,主要是展示宏观的结构要素和总体性的原则。《大转型》一书中,通过回答“19世纪文明为何瓦解”,探讨市场从社会脱离、社会为市场服务这一巨大变化,从复杂现象中抽离出最简单的道理。

■  判读问题的指标

首先是发现社会机制。多种因素如何作用,如何将各种因素通过结构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某种机制。《政治学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放管服”改革:动力机制、运作逻辑与未来展望》,便回答“放管服”改革体现了怎样的运作特征和逻辑? ,探究“放管服”改革的动力机制、运作逻辑和发展路径。
其次是对接到学术史脉络。任何知识的创新都是在已有的学术脉络上进行对话、找到自身的位置。如郭台辉老师的《历史社会学的时空预设与学术定位》,以时空意识的结合为预设,承接近代西方三个世纪前学科时代的历史社会研究传统,把西方历史社会学的学术史置于时空视野更宏大的西方文明史脉络中。
最后是能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揭示社会结构的运转,如《“新化现象”的形成》这篇文章,便解释大家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提出“新化复印产业是如何开始的?它经历了怎样的一个产业生命史?”这一研究问题,将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拓展了研究空间。

编  辑 | 王   宏

审  校 | 邢羿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