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
他留下六十册以上的著作,翻译成了47 种语言出版。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知之明是智慧开端,爱的起点,恐惧的终点,创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而自我正是恐惧的集结地,万病之源,万恶之源。
无我其实是一条非常智慧的解脱之道,多为他人考虑,就能够降低自我的存在;乃至于无我,无我,无我...一直到坦然面对生死;如果自我意识太强,势必啥都想要,啥都斤斤计较,啥都放不下,活得就很累。
下面介绍下这位世界精神导师的一些思想: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你要获得自由,就要独立,也就是凡事自理,亲力亲为;钞票自己赚,三餐自己烧,大事小事麻烦事儿统统自己解决,乃至于一个人去医院看病,难过的时候自个儿去海边吹吹风。
唯有独立了,唯有成熟了,你也才真正成长起来了。
进入大学,很多孩子独自前往外地,开始独立而自由的崭新生活。
在外面,需要打理一切,这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是对一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
人生最终只能依靠自己,除了你自己,谁也无法代替你去面对那些困难,解决属于你的难题;所以独立能力越早培养起来越好。
既然追求自由,那就要独立,而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不依附,不恐惧。
克里希那穆提: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这不止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依赖他人,势必要谄媚他人,为了那个目的,先要对等的付出,先为他人服务;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见博他人欢心是多么劳心劳力的事儿,要他人长久保持欢心那个状态更是难上加难;那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违背个人意愿,牺牲个人时间,做一些你不大乐意完成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帮助,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对方毕竟不是你娘舅,也有极大可能,你曾经以为的付出,做出的努力,对方只是觉得应该的,只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而已,也没啥大不了的;完全可以在关键时候不鸟你,完全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假装看不见。
比方说你在公司,加班加点,牺牲个人生活,不陪伴老婆孩子,以为年底一定加薪,可惜这从来只是一厢情愿。
日理万机的老板瞟上一眼的无非是一张冷冰冰的数据统计表,一看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凭什么给你升职加薪。哪怕你为了工作问题,和生活起了冲突,和女朋友分了手;对公司而言,这也只不过是你没能处理好家事儿而已,与他又有何干。
只有在彻底打碎不合理的妄想之后,找到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找到自己擅长之处,找到轻松自在赚钱的门路,才能够不依附于外在条件,才能够不依附于他人,享受这种独立的自由。
2.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行痕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有些事情,必须接受,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它的本来特质,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再来看看可以做些什么。
你也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不要以为自己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说服他人;对方哪怕在口舌上败下阵来,他说好吧好吧,他沉默了,他离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可你;只是争论不过你,懒得和你继续纠缠下去,只好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当你对其他人有所不满的时候,极力想让对方认可你的时候,极力想让对方按照你的既定思路去采取行动的时候;应该允许他有独立人格存在 ,他完全能够拒绝你,能够选择自己舒服的做事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看看你们俩,还有没有共同语言,还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于有什么优点可以借鉴。实在不行,挥挥手,各走各的路。
无关痛痒的事情,让让就算了,不要计较;也压根不要打算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3.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自己
你认为这世界是怎样的,你所看待的周围人是怎样的;那么这些人和事儿就是怎样的,并且能够被你一一应验。
你看这个人顺眼,那是越看越欢喜,情人眼里出西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缺点统统都是优点。
你看这个人不爽,对方无论做什么都是不舒服的,哪怕费尽周折送给你所喜欢的限量版惊喜,也可能仅仅因为这个人,惊喜变成了惊吓,从此不爱这类物品,甚至感到恶心;人就是这么奇怪,这么无厘头,这么不可思议。
对于身处其中的环境,更是如此;喜欢这个城市,就会爱上这城市的一切,包括城市的生活节奏,城市的阴晴圆缺,城市的车水马龙,城市的那个你,都是如此的合你胃口,简直身沐浴在阳光之下,处在天堂之中。
你想逃离这座城市,也必定会找到离开这座城市的坚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来由的,就这么不咸不淡的一句话:这城市并不适合我。
剩下来的,无非是花点时间,找到看似充足的证据,说服自己这个城市确实不适合我。
其实直觉早就给了你答案,早就告诉你应该做出的选择是什么。
爱与不爱,无非都只是自己的感受;爱这个世界,世界就是美好的;讨厌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肮脏的。
所以,对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也终究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而已。
4.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但是大脑和心灵被占得满满时,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冥想问题之一,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为了拥有余暇,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早地确立起目标,放下不符合方向的一切人事物;不能什么都学,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人生毕竟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应的也是有限的。
当大脑和心灵被占得满满时,你就没有余暇。
大脑被什么占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碰到什么学什么。
比如说互联网技术,为了把那个机器研究好,自己要去了解机器,学习机器的语言,然后自己变成了那台机器。
心灵是什么?碰到个鸟人,让你受了伤,结果那件鸟事始终放不下;心情压抑,心灵整个被占满了,当然没兴趣学习了。
乃至于像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那样,出狱后依然带着一颗沉重的心灵枷锁,带着满腔的怨恨,穷其一生为了去复仇,势必活得不够轻松。
在这里恰当的余暇,就是要定期清空自己的大脑,不能样样都学,样样都要;同时要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不受外界干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一门深入,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5.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的多,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当这一切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这句话说得实在有点经验主义;理想始终是一面旗帜,是没有最终落地成型的;在人生过程中,铁定不会直线向着理想目的地而前进,那过程必然是充满曲折,螺旋式起伏,有上坡也有下坡;也就是那句脱口而出的箴言,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理想应该是随着年龄,随着客观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甚至在一定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放弃。
年少时候,可以树立起考取北大清华的志愿,但是已经年过半百,还挑灯夜战,备战高考,实在毫无意义。
年少时候,能够扛起为人类理想而奋斗的大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能赢;到了中年,还拼个毛线,能把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活儿搞定,桌子擦一擦,地板拖一拖,老婆已经对你很满意了。
真正重要的事情,真正要处理的任务,真正要关心的内容,无非就是每天现在当下的生活是怎样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客观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个环境下,可以做什么,可以希望什么。
现实困难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不能不考虑这些实际问题,不能不解决当下问题,只是展望着理想,凭空喊着口号。
比方说对于赚钱问题,不能因为远大理想而不考虑赚钱了;那么你的温饱问题怎么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怎么解决?
你期待配偶养活你,那么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理想;凭什么对方要为了实现你的个人理想,而赚钱养家,而你却能够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等待着你的梦想成真。
理想不能和实际关联起来,不能变现,那就是空想主义。生活都没有基础保障,何来理想。
荷兰画家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自杀身亡;而死后被众人追捧,作品卖出了天价。
对其个人生活品质而言,显然不值得借鉴。
6.我们的心总是在依赖一些信念,修行体系或哲学系统;我们依赖另一个人来指导我们如何行事;我们总想找到一个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快乐的老师。因为我们追求的只是一种安全感罢了
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幸福,一个是安全。
赚了钱,一方面用来享受生活;一方面保障个人安全,这个险那个险的都来一些,多多益善。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第二层就是安全需要,可见其重要性,其根本性;人们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够免除恐惧和焦虑的各项保障。
每个人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是人的本性,这完全没毛病。
可是我们应当认清一个现状,就是真正依靠的只有自己,不能依赖于某一个人,企图找一座靠山。
无论是你的父母,你的配偶,还是你的子女;父母总有一天会先行离开,活过百岁的老人,毕竟只是少数;配偶可能在长期单调婚姻生活中感到厌烦,离婚在现代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了,随时可以因为一只牙膏问题和你拜拜;子女会重新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来看你下,微信上给你来句关心祝福语,以表爱意。
看上去貌似有点凄凉,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一旦在心理层面接受了,倒也没什么。
说白了,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乃至于在最后一刻,生老病死,没有人能替代你完成。
安全感必须来自于自身,而不是依赖于某一个人;当然,安全感也完全可以来自于信仰,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理念,来自于行之有效的方法;势必能够带给你力量,指引你采取行动,走出困境,奔向光明之地。
克里希那穆提在解散世界明星社的时候说道:
希望那些想了解我的人也能获得自由,而不是追随我,把我关在笼子里,变成一个教主。
你们应该解脱所有的恐惧,包括宗教的恐惧,赎罪的恐惧,得不到爱的恐惧,死亡的恐惧以及存在的恐惧。
1909年,赖德拜特发现克里希那穆提极不寻常,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色彩,于是将这个男孩接到英国抚养,训练其成为世界导师。
1922年,克里希那穆提进入意识转化期,从此以后,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有了信心。
1929年,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
1986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这位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