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玉器真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品欣赏!
东周时期玉器由西周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礼器较前朝明显减少,而佩饰用玉大量增多。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造型上突破了
西周时期的单调而富于变化
玉器的图案纹饰也日趋繁缛华丽,细腻精美,琢纹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周时期,指的是春秋和战国两个社会阶段。此期诸侯国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相争所形成的混乱局面带来的却是一场社会的大变革。
由此,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文化标志的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此期玉器由西周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礼器较前朝明显减少,而佩饰用玉大量增多。造型上突破了西周时期的单调而富于变化。玉器的图案纹饰也日趋繁缛华丽,细腻精美,足见琢纹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早期玉器受前朝影响甚大,西周流行的双钩阴线与“一面坡”阴线仍在本期沿用,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双钩阴线,转折弯曲的部位显著增多,且在组合构图上更加规整匀密。
但线纹之具体形态较西周者宽浅、软滞,故产生了变化有余而力度不足的特征,另外整体图纹的立体感与层次感亦较弱。
春秋晚期铁质工具已应用于制玉工艺中,但由于此时铸铁技术尚未成熟,铁质工具可能还没有大规模替代青铜工具,本期正处于铜铁并用阶段,这是继石、青铜之后琢玉工具的第三次变革。
铁具有良好的锻造性能,可以打造各种形状的工具,且较青铜工具在形制和耐磨性上前进了一大步,因此铁工具在进行浮雕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春秋晚期开始流行以剔地隐起刀法制作浅浮雕形态纹饰,前者多流行蟠虺纹、勾云纹,后者则以谷纹最为常见。
这些浅浮雕制出的纹饰,形态敦厚匀圆、质朴柔秀,手感滑润舒适;同时主体纹案得到充分突出,也增加了纹饰的秀美感。
如果不是使用了铁质工具,很难想象如何完成。但由于技术上的缺陷,每组单位浮雕图案之间距离疏朗,空隙较大。
为填补这些空白,玉匠多在空隙的地子上琢出细密的绹索纹或圆环纹,且在浮凸的纹饰以及器物边缘的表面亦常用纤微细密的绹索纹、网格纹等装饰。
这些阴线纹细若毫毛,间不容发,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如同手表机芯上的游丝。而琢纹的工具,则不大可能是金属的砣具,因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铸造的薄砣,必然柔软易弯,不大可能琢出如此细密的线纹,故只能推测是由如良渚时期使用的金刚石、水晶和燧石等尖状硬性刻具琢出后,在加以修磨而成,当然这亦需得到日后考古发掘资料之实证。
春秋晚期秦式玉器之饰纹,除小部分是以上述“浅浮雕兼线刻技法”制作外,大量图纹采用的是更为简洁、粗犷,技术难度较低的平面阴刻技法。
所琢之纹样也较为单一,基本上是方折形态的勾云纹和龙首纹,这些线纹风格刚直有力,硬性方折,充分发挥出了几何形图案之特点,是春秋秦式玉器的最显著特征。在纹饰的布局上,则有繁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