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拳传承人这两套跌打验方,由班中南少林至善禅师和洪熙官亲授
'未学功夫, 先学跌打'。洪家拳代代相传的跌打验方,也远近闻名。
《洪家真传三十六脉穴图跌打验方》记载有各种秘传伤科验方, 不下十余种之多, 其中包括内外伤、止血、骨折治疗护理知识, 或中药或草药。这些验方相传是班中南少林至善褝师亲授,洪熙官又从实践中加以补充、发展而流传至今。
洪家拳传承人洪永强家里至今珍藏着祖传的跌打验方,虽然是手写,但异常珍贵。洪永强说:“以前的师公(乐伯胜)传授给我的父亲,父亲再传授给我的。我年少之时,父亲在乡间常上山采药,配制跌打刀伤药,因有些药材省内很难配齐,都需要托爷爷从香港带回乡,如麝香之类。”
跌打,岭南文化独有的名称,即骨伤科。
自南少林僧辈因习武关系,始有方药,独具专门首开记录,遂为世所重视。传至后世,方多有失散,而我粤独得真传者乃为红船中人,故后世多称为《南少林班中跌打》。得其真传者为班中武生新锦、小武大昌、三九、二娣、华宝。早期医武世家新标、蔡忠、梁财信、黃麒英、梁赞、黃飞鸿、、苏源、冯了性,而近代亦有广州西关跌打何竹林、佛山李广海、香港关德兴等。除了傳授武术外,大都兼开跌打医馆的;所以行內亦有「未学出拳,先学扎马;未学功夫,先学跌打」之说。
《洪家真传三十六脉穴图跌打验方》与《南少林班中跌打》虽然名称各异,实乃同一方药。1854年,粤剧武师李文茂率领一众武师参加了“广东天地会起义”,导致粤剧遭禁,艺人星散。被生活所迫,有的粤剧艺人选择了上岸传授武艺,南派武功包括跌打方药也逐渐从班内传到班外。为了保护这门优秀的传统跌打中医药文化技艺,洪家拳会将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展挖掘整理工作,促进它的传承和发扬。
凡在武馆练拳的人,都知道师傅教落的一句話:“未学出拳,先学跌打,武林圣药,伤科必备。”这句話有兩层意思:其一、学武之前,入门者学习如何打跌摔跤而身不受伤,学识挨打而不受损。其二、学武之前或学武的同時必须掌握一些跌打损伤的医理知识和药理常识。
因為练功或练武过程中常会遇到摔伤骨折,棍棒拳腳刀伤流血事故。根据我们本家祖传伤科验方,不下十余种,中药內服外用膏、丹、丸、散、油、酒,所记偏方验方流传至今保留完好,然而又从实践中加以补充优化,使得药效更佳、治愈周期更短。
跌打正骨手法归纳为七法:合、抓、抬、推、攞、按、摸。统称为正骨理肌,加上以中药外敷內服双管齐下,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形成岭南中医跌打正骨療法之大全。
有人认为跌打就是擦擦药酒,敷帖药膏,沒什么原理可言,其实不然,作为中医的一门临床学科,跌打和中医理论是环环相扣的,也需要望、闻、问、切的诊断程序,像痛症就要辨明风寒湿热瘀等。隨著学术的发展,吸收了現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等知识,也使跌打更加与時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