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因何而死,是恃才傲物,还是站错了队
杨修之死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案件,后来此案还进了九年级语文教材,更被人们所熟知。课本中说,杨修恃才傲物,数次猜中曹操的心意,为曹操所忌。于是曹操借“鸡肋”之事定了杨修扰乱军心的罪,并斩首示众,这便是杨修之死。这些内容节选自《三国演义》,只是一本演义小说,所以跟真实的历史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绝对不是曹操单纯的猜忌。
真实的鸡肋事件
鸡肋事件并不是罗贯中杜撰的,最早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大体情节和《三国演义》中所述差不多。
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脩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
《后汉书·杨震列传》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同刘备争夺汉中。刘备自度不能野战取胜,故坚壁自守,以熬走曹军,而这正好击中了曹军的软肋。曹军兵马众多,后方运送补给还要翻越秦岭,因此后勤压力很大,而刘备的根据地在巴蜀,后勤压力远较曹军小。曹操与刘备苦苦对峙数月,没有丝毫进展,曹军上下都不知道下一步是该进,还是要退。有一天,众将找曹操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曹操故作高深,只是说了一句“鸡肋。”
无人能知晓曹操的意思,只有杨修猜到了。他解释道,鸡肋这种东西,没有多少肉,吃了没什么意思,直接扔了又有点儿可惜,曹公的意思还是想放弃汉中,不日就要撤军了,众人可以做回家的准备了。果然,不久曹操就下令班师回朝了,将汉中让给了刘备。
根据这段正史记载,曹操是故意拿“鸡肋”暗示众将,杨修说出他的意图,虽然透着耍小聪明的讨厌劲儿,但罪不至死。原文也的确没说曹操因此事治了杨修的罪,杨修猜透“鸡肋”真意后,紧接就说撤军了,压根没提斩首之事。
鸡肋事件虽然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杨修的直接死因,曹操也并没有因此事治罪于他,他的真实死亡时间是几个月后。
恃才傲物的杨修
还是在《后汉书·杨震列传》中,史官对杨修的真实死因有过具体论述。
脩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脩。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后汉书·杨震列传》
杨修数次说破曹操的心意,已经惹得他的不快。曹操在考验曹植期间,杨修会提前预判到曹操会给曹植交待什么事,还给出了相对的解决方案。这样曹操每次出完题,很快就会收到曹植的答案。曹操很奇怪,后来一调查才知晓了原委。曹操对杨修的恃才傲物很是讨厌,便想除掉他,然而这事又不能明着说,所以借他事杀了杨修。而且曹操还作出了解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为了防止他日后为患,便提前杀了他。
这段话透露了杨修之所以会死的两个原因,一是曹操嫉贤妒能,没有容人之量;二是杨修和袁氏有旧,对曹氏的忠心不可靠。然而这两个解释都站不住脚。
曹操帐下能人众多,郭嘉、贾诩、荀彧都要比杨修聪明,可也没见他害了谁。至于怀疑杨修的忠心更是无稽之谈,曹操阵营中的降将为数并不少,照这么说他们的忠心都有待商榷,单单歧视杨修并不合理。况且此时袁氏早已败灭,曹操才不会担心袁氏有什么威胁。
杨修的真正死因,还要继续深挖。
前后漏泄身教,交关诸侯
在《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在曹植事中记载了杨修的直接死因。
曹植年少轻狂,行事孟浪,失之稳重,在同曹丕的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有一次曹植饮酒过度,在宫城中肆意驱车疾驰,还强闯了不该他走的司马门。这事儿闹得很大,曹操便趁机削弱下曹植的势力,以防影响曹丕的继位。曹操以曹植的核心幕僚杨修“前后漏泄身教,交关诸侯”为由,诛杀了杨修。
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解和《世说新语》中对此事还有更详细的描述,说当时杨修就在曹植的车上,而且还说了其兄长曹彰的坏话。总之,杨修教唆曹植肆意犯法,还挑拨曹氏兄弟的关系,当是死罪。
把杨修之死放在曹氏兄弟夺嫡的大背景下,事情的脉络就清晰了。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站错队了。
杨修尤其擅长揣摩曹操的心思,他肯定也会发觉曹操对世子问题上的最终态度。聪明如他,为何还要和失败者曹植搅和在一起呢?
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曹操)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
《典略》
在魏人编纂的《典略》中,对曹植杨修二人的友情有更细致的描写。曹植失宠后,与亦师亦友的杨修仍然保持着良好关系,而杨修本想避嫌,可碍于情面,不愿和曹植撇开关系。此时曹丕已被曹操立为世子,身为丞相府主簿,杨修还和已经注定成不了继承者的曹植过从甚密,这在曹操看来,杨修是故意装傻,公然违背他的意志。曹操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不由担心在他死后,杨修会鼓动曹植夺权。
杨修的意愿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还有这样的能量。杨修出身的弘农杨氏四世太尉,杨家的地位仅次于袁绍兄弟的汝南袁氏,在士族圈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杨修对曹植的支持,到了曹丕时代就会成为不稳定因素。而且,出身并不高的曹操历来喜欢重用寒门庶民,对世家大族子弟始终留有戒心,这些因素都让曹操痛下杀手。
杨修的罪状有“前后漏泄身教”一条,意思是前后多次泄露军国机密,这里面很可能包括了前面的鸡肋事件。杨修在曹操正式发令之前就猜出了他的想法,这种小聪明显然让他很厌恶,成为杨修的罪状之一。当然,“交关诸侯”无疑才是杨修的杀头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