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 | 开门见喜

为自己祈愿一回
昨夜烟花爆竹
为谁绚丽
今晨一地落红
为谁叹息
时间仿佛来过
又匆匆而去
一些经历瞬间模糊
一些人转身千里万里
过去 现在 未来
谁给世界定出程序
我想为自己祈愿一回
大年初一 . 开门见喜
  年有许多传统年俗,我单喜欢新年初一的这一天。
  民以食为天,农人没有一天不在劳作,倘一个成年人甚或一个能入学以后的孩童,每日里在村中、田间游走,耍玩,那不叫悠闲,而是一个不受人尊重的懒人。唯年初一,大人孩子抄手闲聊不做活计,不会招致父母、丈夫、与媳妇的斥责。
  这一天,还可以打牌、瞎逛、嬉闹、疯跑、唱泗州戏,活动都很自由闲适,不受约束。但又因为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自由内还要讲究许多年俗规矩,如同国家法律,虽没有套在身上,却在心灵上有个尺度。
  通常无论除夕熬岁、看晚会有多久,年初一大人孩子都要早起,表明一年里家人勤快;睡懒觉,会表明一家人懒惰,没有收成。
  新年里,年初一寓意着很多的预示。
  儿时的印象里,每个年初一,都是父亲第一个起床,打开屋门在院门外先放三个雷子(单炮),叫开门炮。母亲也早早起来在堂屋条几的香坛里,点上三炷香,在八仙桌上摆上几个果品小供,敬天神;在门外一旁的香坛里点上三炷香,敬地神;在厨房的灶前点燃三炷香敬厨神后,母亲便在堂屋饭桌上,沏上几碗(或几杯)红糖水,喊上我们兄妹起床喝了,意即一年里家人甜甜蜜蜜,日子甜甜美美。
  而后我们一家人围绕着父亲拿出长长的几千头的农家手制鞭炮,燃放。待哥哥十来岁上,这个任务就交给这个家未来的主门人身上。炮越长、越响亮越好,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亮亮堂堂。
  转入屋,父母端坐堂前,有时会拉上一个小苇席,我们兄妹三人一并跪下给父母磕头拜年,以表忠孝礼节。立身时,父母发给我们每人准备好的同等值的压岁钱,这是父母的祝福,不能让孩子一年里口袋空空,要有钱,有收获。
  如今,哥嫂都有了孙子,我和妹妹也早已出嫁,一般是不允许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只能年初二再回去拜望父母亲人,小住。据母亲说,到了年初一,哥嫂仍然把年迈的父母请到堂前,坐好,然后哥嫂、侄子侄媳、侄孙依次论辈分郑重给老人拜年,父母仍然还把五十多岁的哥嫂当做小孩儿,发给压岁钱。
  哥哥说,这个礼节虽然有点迷信,一年里有一次感恩父母的机会,作为子孙我们心甘情愿。每每看着跪在面前的子孙,父母也总会幸福感动得眼睛湿润。所有的辛勤劳苦,大概只为眼前人之天伦。
  人生为膝下欢喜,心灵上也为逝者常怀敬意。接下来,按惯例,父亲带着哥哥取出买好的草纸,用百元纸币在上面摞印,然后教哥哥双手捻动一沓沓草纸打成锯齿状或波浪纹状的花纸,置放在篮子里,再拿出几串长度不一的鞭炮,在祖宗几代人的坟前燃放,提醒地下的人起来收钱。
  父亲说,事死者如事生,我们兄妹就点头遐思。不一会近门家族的男丁们就集聚在院门前,结队论辈分、次序到各个坟地而去,趁此机会相互聊几句在外打拼的艰辛与见闻,常常会有争辩也有认同。农人,平时再有隔阂,逝者为大,也会这时候团结,除非矛盾太深,才各上各的祖坟,这样外族人就容易轻视家门不和的人家。
  小家如国家,因此族人都会尽量凝聚。每个春节,皖北农人都会在年三十的下午和年初一的一早给先人表此礼节,即便再穷的人家,也少不了这份心情。
  男人们下地后,很小的孩子们则三五一群到各家门口捡拾落地的炮仗,看谁捡得多,带捻得多。女人们则在厨房里下年三十下午提前包好的饺子,有荤有素。饺子,一般要包够一家人吃上四顿的,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的三顿。
  新年初一吃饺子,意即一年里事事圆圆满满,利利索索。包饺子的时候,母亲会找来一枚硬币,几分、五角到一元的都行,洗干净裹在饺馅里,用饺皮包上,不做记号,大致知道放在哪个位置,等到年初一一早下了,一家人谁吃到,就预示着这一年里他能当家做主有财运。于是,大人孩子新年第一天,都希望吃到这个饺子。
  有的人家孩子调皮,趁大人不注意,用个勺子把一锅饺子都搅烂了,就要吃到那个带钱币的。
  一个小时左右,男人们回来了。
  家中的女人们开始盛饺子,第一碗放在灶头,给灶老爷品尝。母亲说,你多敬他,这一年里他好给你饭吃;然后,母亲还会多盛三两碗放在锅台的一圈上,表明来年里家中添丁进口,多子多孙。而且年初一到十五,尤其除了初一,初三、初五都为小年,吃饭前更要放炮,给天、地、灶神上香,以明恩典和敬畏之心。
  吃好水饺,碗筷往厨房里一放就行,不用洗涮,即便洗涮,也要留些饭食在锅里,表明一年里粮食有余,吃不完。家中的老人总说,年初一一大早洗脸水不要泼,地面灰尘也不要清扫,更不能动刀动剪,动了财气。
  一般年轻人家不在意这些,凡家有年事较高的人家,就很在意,往往刚过门的新媳妇不懂规矩,也不愿遵守旧俗,就会惹得老太太心下不喜,点着拐杖说,过午方可。
  早饭饺子后,就是村人大拜年的时候了,父母要带我们兄妹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那时爷爷奶奶身边还有没结婚的小叔小姑,我们是分开来另住的。之后,父母回家接待村人的大拜年,我们兄妹再依次去给二叔三叔家拜年。由于我家辈分较长,父亲又是村队学校的一级教师兼校长,除却每年义务给村人写春联,平日里又忙于村人的婚丧执事和大事协调;
  母亲又极为善良在背后默默支持父亲工作的同时,总把一大家人的关系处理的和谐恰当,成为村人的榜样,常常村中的老婆婆、小媳妇总喜欢到母亲这里诉苦,母亲也总能让他们家庭矛盾之冰缓为玉帛。因此父母在村中德高望重,年年年初一拜年的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分批轮班到家中小坐,有的来不及,在正月里的某一天还会赶来坐一坐。
  他们总会“将上堂,声必扬”,刚进了大门,就喊“俺大老爷,大奶奶,俺们来给您拜年啦!恁快把衣服兜好,我给您磕个响头……!”说着几个人就哈哈地作佯要跪下,父母总会及时地把他们挽起来,说,“免啦免啦,都什么年代了,不兴了!不兴了!”遂端过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果品,让大家分享品尝,大家也就说笑着坐下来说说这一年的光景、收入和生活。
  这个时候,我家的客堂里总是亲情浓浓,意暖融融。我们小孩子也欢快地在院子里,踢毽子、丢沙包、捉迷藏、过家家,再偷吃几根冰溜子,为乐,比现在的孩子关在屋子里,看手机打游戏,逛超市可要开心得多。
  过了大拜年环节,年初一的九点多之后,就是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时刻了。如今,各家和共同拜过年的小年青人,三五一群去看看昔日的学校,去打篮球、去相亲、去同学会、去县城飙歌;
  大人们开始聚拢在院子里阳光好、性格好的人家,铺桌子打牌、打三五反斗地主、搓麻将,有的媳妇离不开男人,就倚在男人的膀后,指手画脚,男人就让她一边玩儿去吧。
  女人吃吃地笑,从此只看不说话, 这也是规矩。有时女人们也会另起炉灶,总因孩子缠闹,一会儿换李媳妇一会儿换张媳妇,花生瓜子磕了一地,输赢都在笑谈之中。任几个孩子在电视机前,手握遥控器摁来摁去,一会开一会关,说不好看。总之,皖北利辛的老家,大年初一就是这样有着许多规矩,却又十分闹腾。
  一年年地,时代在进步,风俗在摈弃。相信年初一的许多规矩,是我们祖辈先人世代的美好愿望,人生若能天天都如新年初一,有吃有喝,不用劳作,真是天大的幸福美景。而这种日子已经在我们的身边降临,需要珍惜。享受今天,迎接明天。大年初二,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吧。

除夕 | 你,到家了吗?

除夕,问候!

春节(除夕)经典古诗词赏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