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鉴定那技巧和方法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 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中比较重要的材料是珐琅。假的景泰蓝,一般不用珐琅,而用其他颜料代替。伪造景泰蓝的方法主要有:将铜器铸好,用钢丝圈作花纹,加上颜料即可烧制。如果是蓝色,便须用银蓝、硬蓝和黑色三种颜料搅混而成;紫色则用银紫、银蓝、黑色三种颜料搅混;白色用硬白、银白与粉红颜料;深绿用银绿、硬绿、银蓝和黑色颜料;浅绿用银蓝、银绿、蛋青和地子绿四种颜料;黄 色则用银黄研面,掺和黄米而成。无论烧制什么颜色的景泰蓝,其中都必须加油烟土,烧成之后,才能有砂眼。烧好后,还得以火镀金,细石磨光。然后抹上杏干粥,使其生锈。数旬后将浮锈洗去,再用油脂擦揩。假景泰蓝的颜色、光泽就与上了珐琅质的景泰蓝几乎一样了。
帝王对景泰蓝“爱得深沉”。明清时期,还在紫禁城里专门设置了生产景泰蓝的造办处,几乎将全京城会制作景泰蓝的匠人都被收入了囊中。于是,景泰蓝成了民间的一个迷,只有少数皇亲国戚、高官重臣,才有机会一睹景泰蓝的真面目。
清朝景泰蓝在工艺上比前朝有了大大的提高,富贵典雅,珠光宝气,由于制作过于精细规整,反而有点略显匠气,不如明朝手工痕迹重。明清景泰蓝的整体风格是,明朝古朴大气,清朝则过于精细。清朝景泰蓝往往胎薄,掐丝细,彩釉比明朝鲜艳,清朝早期略有砂眼,之后几乎没有了。清朝景泰蓝花纹图案繁复多样,镀金金水比明朝薄,但金色亮丽。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名称的由来),bai是北京著 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现今一般认为掐丝珐琅工艺是从阿拉伯地区传进来的一种新的制作工艺。这种工艺的流程是:先在金属体上用细金属丝铆焊成图案,然后填入珐琅彩釉料,经高温成色后,磨光镀金而成。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 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景泰蓝需要保养的地方分为两种,分别是金属和釉面,如果保养得当,景泰蓝可以保持五十年的光鲜亮丽。
景泰蓝是特指掐丝珐琅彩,但并不单是指铜胎的,金属胎的掐丝珐琅都可叫景泰蓝,所以景泰蓝还有银胎,金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