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败剽悍的金兵?岳飞有岳飞的办法,吴玠有吴玠的办法

谈及南宋抗金名将,最广为人知的是岳飞,让金兵都无奈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还有一位用兵完全不弱于岳飞,他近乎百战百胜,还曾以数千兵马大败十万金兵,保全了四川之地,可以说此人有能力、有思想、有战绩。此人就是吴玠。

那么,吴玠为何能打败凶悍难缠的金兵?让人意外的是,吴玠取得的成功,竟与春秋时代的伍子胥破楚之策有关。

吴玠是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地处抗击西夏的前线,在抗击西夏的战争氛围中长大。北宋末年,吴玠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入伍,成为抗击西夏的一员,多次立功补授秉义郎、泾原路第十二副将,成为一名冉冉升起的军界新星。

北宋灭亡之后,金兵一路不断南下入侵,一路西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路。让金兵始料未及的是,在南方连战连捷的金兵,却在西路遇到了一枚带刀的铜豌豆。

1128年,北宋灭亡第二年,受经略司统制官曲端之命,吴玠率领前军迎击金国西路军,大败金兵于青溪岭,追击三十里,“金人始有惮意”。随后,金兵攻打延安府,吴玠攻打金兵巢穴——华州,并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南宋之初,金兵气焰嚣张,宋军一溃千里,青溪岭之战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收复华州可以说是第一场通过战争收复失地的胜利。

青溪岭之战与收复华州的胜利,引起了大佬张浚的注意,于是任命吴玠为统制,与吴璘共掌帐前亲兵,后来又上奏将吴玠提拔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升官之后第一战,吴玠就又一次击败金军,以至于让金兵统帅完颜撒离喝在重压之下嚎啕大哭,《宋史》记载“撒离喝惧而泣”。

不过,由于曲端存有其他心思,当金兵重新再战时不予救援,于是吴玠迎来了抗金第一败。随后,曲端弹劾吴玠不听指挥,导致吴玠被降职,为两人的关系埋下隐患,后来吴玠在张浚帮助下复起,成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吴玠复起后不久,就迎来富平之战,但与南宋初期的众多败仗一样,由于宋军内部为如何布阵起了纷争,又兼之战斗中右翼赵哲“擅离所部”,最终“将士望见尘起,惊遁,军队于是大溃”。富平之战,宋军遭遇惨败,史称“五路皆陷,巴蜀大震”。

富平之战中,吴玠提出登高拒敌,事后证明是正确的,由于战争中吴玠奋勇杀敌,因此他没有受到太大处分,反而被授为都统制,受命整编残部。最终,吴玠整编出数千残兵,退守到凤翔地区,与弟弟吴璘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积粟缮兵,列栅筑垒”,准备做死守的打算。

当时,吴玠的处境非常危险,与外界失去联系,几乎成为了孤岛,士兵丧失斗志,数万金兵步步紧逼,乃至有人想要劫持吴玠兄弟俩投降金兵。形势虽然不利,但独立掌军的吴玠,却也因此可以自由地释放军事才华,他首先整合部队、稳定军心,然后利用有利地形竟然打败了数万金兵。

金将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大散关率数万骑南侵,两路金军计划会师于和尚原。无论是斗志、还是兵力上看,吴玠都处于劣势,但他利用有利地形,将军队分为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作战,疲惫金兵,等到金兵疲惫时,立即投入另一队。由于金军骑兵困于山谷地形,只得下马交战,结果大败,退屯和尚原西南的黄牛堡。之后,吴玠在顽强防守之余,奇兵迭出,多次击败金兵,让金军两部始终不能会师。

所谓“打了小的来了老的”,金兵统帅完颜宗弼听说之后暴怒,亲自率领十万金兵,准备教训吴玠,打下这个入川门户。面对金兵大举进攻,吴玠利用有利地形与先进武器弓弩,“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弩如雨注”(即用床子弩),让金兵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吴玠派遣奇兵,从小道绕出敌后,成功断敌粮道。再其次,吴玠并未一心防守,还策划了一次奇兵反击,让吴璘率领骑兵三千埋伏于和尚原北的神岔沟,伺机袭击金兵。没过几天,由于金兵粮道被袭,不得不退回神岔沟,结果当夜吴璘率军夜袭,连破金营十余座营寨,完颜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于燕山,留完颜撒离喝留驻陕西,兵屯凤翔,与吴玠相持。

和尚原之战后,张浚根据吴玠的功劳,上奏赵构提拔他为镇西军节度使。之后几年,独立掌军的吴玠连战连捷,先后取得了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等胜利,将金兵死死的拒之四川门外。尤其是富平之战后,东南一带也形势危急,金军全力入侵川蜀,如果不是吴玠挺身而出,南宋必将失去四川。而一旦失去四川,南宋还能存在多久,就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纵观吴玠一生,除了曲端不予救援导致的一场失败与富平之战的失败之外,吴玠与金兵的其余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这在南北宋之交极为罕见。《续资治通鉴》中评价:“吴玠教习已逾十年,百战之馀,所向无敌。”那么,吴玠为何能够近乎百战百胜呢?吴玠英年早逝后,弟弟吴璘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吴玠在与西夏作战时,胜负都在一进一退之间,短时间内就能决出胜负,但与金兵作战时,每一次决出胜负都要打上几天。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西夏兵耐力、纪律与宋军差不多,而金兵忍耐力强、命令严酷,一旦发布命令,往往必定会誓死执行任务。也就是说,金兵体力强悍,兼之命令严酷,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无解的存在,是宋军没有遇到过的军队类型,这也是宋军、辽军与后来的明军难以击败金兵的原因,而一旦短时间内打不败金兵,自身就会崩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既然如此,宋军果真没有克制之道吗?其实办法很多,胡世将向吴璘询问吴玠总能克敌制胜的原因,同样是百胜将军的吴璘回答说:首先,宋军不如金军坚韧耐劳,但金兵弓矢不如宋军强劲锐利,我常以弓箭在数百步外射穿金兵厚重的盔甲,发挥自身的长处;其次,由于宋军不如金兵的往来奔突能力,于是就需要占据险要便利的地形,削弱金兵的长处;第三,对付金兵的持久耐力,派出精兵轮番骚扰金兵,使金兵穷于应付,得不到休息闲暇,败坏金兵坚韧持久的气势,趁着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时,立即以奇兵进行袭击,从而可以大获全胜。

吴玠克敌之道,核心其实就是先疲敌、再败敌,学习的是伍子胥破楚之策。春秋战国时,伍子胥献给吴王阖闾破楚之策就是先疲楚、再破楚。伍子胥建议阖闾:将全国军队分为三份,轮番诱使楚国出兵迎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必定会让楚军疲于奔命,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必定能彻底摧毁楚国。事后果然如此,吴王阖闾破楚之前数年内,“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导致楚军疲惫不已,最终在公元前506年吴国一举攻破楚国都城。吴玠克金之道,比如和尚原之战,与伍子胥破楚之道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道理。

值得深思的是,吴玠一生几乎百战百胜,固然与他的天赋有关,但善于学习前人的办法或许才是成功的关键。

《宋史·吴玠传》记载:“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全胜。”就是说吴玠善于阅读史书,凡是过去可以效法的事情,都记录下来置于座右,时间一久,墙壁上都是格言,用兵作战遵从孙武、吴起之法,只讲远大的谋略,不追求眼前的小利,因此能保证每战必胜。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其实就是一座宝库,聪明人从中汲取智慧,愚蠢人弃之如敝履,至今仍是如此。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吴玠就是如此,因此想要成功,与其读一些成功学书籍,不如多读一些历史。

参考资料:《宋史》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