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连载4
格律诗写作(连载4)
新华诗词
作者 凭高望远(谢启斌)
六、押韵规则
前面我们做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基础的铺垫。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实际操作的阶段。诗词押韵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1、选定韵书。选择一本韵书。也就是选择一套分韵系统。前面我们介绍了那么多的韵书,每本韵书都有一套韵部系统,在一首诗词作品中,我们只能选择其一,比如我们选择了使用《中华通韵》,就不能再使用其他的韵书。不能新韵、通韵、平水韵混押。在新韵通韵没有面世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的诗韵都是平水韵,因此这一原则被描述为韵押平水。
现在国家已经正式颁发了《中华通韵》,那么代表官方的《中华通韵》就是韵书的正宗,其他韵书都是补充。那么这一原则就应该修改为韵押通韵。
当然,创作一首诗,作者选择什么样的韵书完全是作者的自由。以前的虽然有韵押平水原则,也不是每一个人每一首诗都使用平水韵的。重要的是只能选定一部韵书,不能混押,这才是原则。
2、韵押一部。每一本韵书都有若干个韵部,每一首诗只能选择同一个韵部当中的字来押韵,不能超出这个韵部。也不能与其他的韵部进行混押。
3、韵押平声。一般来说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不能平仄声混押。也有很少数押仄声韵的,这可以视为是一种变格。
4 、韵押偶句。格律诗除了第1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以外,其他句韵字押在偶数句,该句又被称为韵脚句。奇数句是不押韵的,又称为白脚句。
5、一韵到底。一首格律诗当第一个押韵句的韵脚字确定之后,整首诗的韵部也就确定了。中途不能换韵,所有的韵字都必须限定在这一个韵部之内。不得再使用其他韵部的字来押韵。所以叫一韵到底。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例子。
我们先看一首小诗
这首五绝押《中华通韵》,一三句不押韵,二四句押韵,韵字光藏两字平声,取自第13部昂韵。与五条押韵规则:“韵押通韵,韵押一部,韵押平声,韵押偶句,一韵到底”相比较,看看是不是一一相符合。
我们再看一首大家熟悉的毛主席的诗: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的这首七律,使用的是平水韵,押的是平水韵下平声第2部阳韵。釆用的是首句押韵格式,第句尾字,即韵脚字“黄、江、慷、王、桑”五个字均属于平声,取自阳韵部。第句不押韵。与前面所讲的押韵规则相匹配:一部韵书:韵押平水,韵押一部,韵押平声,韵押偶句,一韵到底。
七、押韵禁忌
近体诗的押韵,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禁忌:
一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每首诗只押一部韵,若使用了其他韵部的字来押韵,即为出韵。平水韵有邻韵通押的规则,只限于飞燕格,且对邻韵有明确限定。
二忌凑韵。即所押之韵,与全句的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起来的。
三忌重韵。重韵即使用同一韵字,在同一首诗里重复押之。这在近体诗是为禁忌。古体诗则不避。
四忌倒韵。两字词为迁就韵脚而颠倒使用者。两字词交换位置使用须不碍义,碍义则不可倒用,用之称之为倒韵,是为禁忌。
五忌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押韵。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六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使用生僻字押韵,如“蝀翀”等字。
七忌复韵。使用意义相同的字押韵同一首诗。比如麻韵中的“花、葩、华”,阳韵中的“芳、香”,尤韵中的“忧、愁”等字,字义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避之。
八忌别韵。一字多音,同一字因音不同而意义有别,误押另外读音是为别韵。也就是说,本来是音随意定,弄成了音和义脱节,节外生枝,表了别意。比如“行,折,蕃,差,奇,冠,还,”等字在平声中有多意,尤其是现在使用软件检测格律的要注意人工辨识一下。
今天刚好遇到这么一个例子,把它收录在下面。
随感
文/靳某
梦返桑园鸟返巢,微霜两鬓黯然憔。
云堪入画琼楼渺,水不兴波皓月娇。
博弈观棋无妙着,编刊改稿有良宵。
闲来愧负五车学,偶念韶光自乐陶。
问:老师 请教一下 这首诗 最后这个陶字 是出韵还是 它的韵可以是二萧 也可以是 四豪[抱拳]。
答:陶,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叫别韵。即押的是yao韵(二萧),用的是tao意(四豪)。
九忌撞韵。撞韵就是白脚句即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起来涩口。
十忌混韵。即平仄声混押。多为误判声调,或不懂韵规者。
列举了韵病的10种情况。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各位读者以后在实际创作当中慢慢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