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小补心包汤
原方:小补心包汤:治血气虚少(指津血虚衰不足),脉结(指脉搏有间竭、停跳的表现,即现在的心律不齐之类的表现。若间断前后的脉象无论是粗细、力量、浮沉、快慢等的情况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就称之为结脉;若间断前后的脉象或粗细、或力量、或浮沉、或快慢之类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使间断前后的脉象表现不一致的,则称之为代脉;详细的说明可参考《增广补正〈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的相关解说。
结脉和代脉通常是津血虚衰不足或瘀滞不通畅之类的反映),心中动悸(由津血虚衰、心失血养所致,即现在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律不齐、心慌心悸之类的表现),时悲泣(一般来说,由津血虚衰、血气瘀滞之类所导致的情志、精神方面的病证,属虚热证、实证之类的,常有发狂、暴躁、心烦易怒、喜怒无常、疯癫如狂之类的表现;若为虚寒证,则常有惊慌恐惧、忧郁抑郁、沉默沉寂、悲伤悲哀之类的表现;详细的说明可参考《增广补正〈伤寒杂病论〉》一书对二十二·6条“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的解说。
这里的“时悲泣”说明这个病证属于虚寒证)(以上述证有用五味子、山萸肉之类去补益津血、收摄心神的机会,也有用红枣、胶饴(麦芽糖、黑红糖之类)、阿胶之类去滋养津血、补充营养的机会),烦热汗出(原作“烦躁汗出”,据原方方后的加减法“烦热汗出者,加竹叶一两半”改)(说明本证还兼有虚热、内热的证情,当有烦热恶热的表现,有用淡竹叶的机会),气噫者(指呃逆不止之类,有用旋覆花、代赭石之类的机会)方。
代赭石(烧赤,以酢(“酢”为“醋”的本字,即醋)淬三次(习惯上认为用醋炮制过的药物有走血分和软坚散结、消除癥瘕积聚、活血祛瘀散结之类的功效,但在实际使用时,代赭石不用醋制治疗气噫的效果同样良好,所以也没有用醋制的必然性),打)、旋覆花、竹叶各三两,萸肉(山萸肉)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参考比例:代赭石三,旋覆花三,淡竹叶一~三,山萸肉一~三;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小补心包汤=代赭石、旋覆花(针对“气噫”)+淡竹叶(针对“烦热汗出”)+山萸肉(针对“血气虚少,心中动悸,脉结,时悲泣”)。
按:山萸肉的作用与五味子的作用相似,都有补益津血、收敛固涩、收摄心神的作用,但五味子更偏向于收敛上焦的虚脱,所以有治咳嗽气喘的作用,而山萸肉则更偏向于收敛下焦的虚脱,所以有涩精、缩尿的作用;本方用山萸肉而不用五味子,可见有小便过多、尿频量多之类的表现而没有咳嗽气喘的表现。
对于“血气虚少,心中动悸,脉结,时悲泣”的治疗,更常用的是红枣、胶饴、阿胶、丹参(四物汤)、桂枝去芍药汤之类的方药而不是五味子、山萸肉之类的药物(可参考仲景的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方的说明),因此,本方的山萸肉是可以据证以上述的方药代替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按本条的述证,当属津血虚衰所致的虚寒证的证情,是没有使用淡竹叶的证据的,原文的“烦躁汗出”一证,如属虚寒证,有恶寒、四肢逆冷之类的表现的,是不能用淡竹叶之类的清热药去治疗的,而是应该用干姜或甘草干姜汤、附子或四逆汤之类的方药去治疗才对。而这里用淡竹叶去治疗,说明本证是一个寒热错杂的虚证,必有烦热、恶热之类的内热的表现,所以我才据本方原方后面的加减法将“烦躁汗出”改成“烦热汗出”,这样的述证会更清晰明确一些,不容易引起误诊、误治、误会、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