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与留香装
荀慧生《钗头凤》
荀慧生与留香装
李艳艳
艺术大师荀慧生, 竭尽毕生精力创造出了表演风格开放洒脱、清新自然、青春气息浓郁的荀派艺术, 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众多娇柔妩媚、活泼可爱的青年女性形象。他艺术视野广阔, 大胆突破陈规, 以现代审美意识重新审视京剧旦行表演, 不仅在唱、念、做、舞各个方面均有独特创造, 对于人物造型的设计也独树一帜, 以其新颖、华丽闻名于世。
由于荀慧生先生的书斋名为“小留香馆”, 因此他设计的多种偏髻的古装发型(与梅派全部是正髻的风格完全不同) 被称为“留香髻”, 他那时尚、精美, 色调雅致、丰富的舞台服装则被称为“ 留香装”。
荀慧生《红楼二尤》
例如, 传统旦角小坎肩的基本样式是: 立领, 大襟, 左右开衩, 绒绣枝子花, 腰部是直身宽松款式,外系腰巾束腰。而在荀先生的名剧《红楼二尤》中, 尤三姐外罩的小坎肩, 设计灵感来源于西装马甲, V 形领、前开扣、前身胸省以及呈八字形垂角斜尖摆的设计都完全沿袭了西装马甲的样式, 再以珠片绣花和下摆短流苏“点睛”, 伶俐、爽朗的人物性格彰显无疑。
荀慧生《绣襦记》
传统旦角大坎肩的基本样式是: 对襟, 半长大领, 左右胯下开衩, 长度仅过膝。荀先生演出的《绣襦记》, 主人公李亚仙的服装中有一件根据旗袍样式设计的长及脚面的大坎肩, 整个底边坠以长流苏做装饰。这件坎肩的长度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大坎肩, 显得落落大方。
荀慧生《丹青引》
而在1927 年令荀慧生夺得“四大名旦” 桂冠的剧目《丹青引》中, 为表现女画家身着“工作服”的形象, 荀先生特别设计了一件对襟翻领的长坎肩, 也是长及鞋面, 外翻的领子借鉴了西服翻驳领的样式, 腰部以下采用宽摆的设计。这件坎肩极为符合主人公的职业特征, 效果决非传统的坎肩样式所能比拟。
荀慧生《杜十娘》
再看他塑造的古代名妓杜十娘, 虽然身着“袄裙”, “袄”却并非窄袖, 并非袖长齐腕、腰身宽松的传统样式, 而是双层大喇叭口七分袖, 收腰贴身短袄; “裙” 的用料也在传统大折裙的基础上加宽了许多, 酷似当时西方女性所穿的大幅长裙。“上小下大”的袄裙款式, 既加大了上下身的比例差异, 在视觉效果上身材更为修长, 又勾勒出了少女轻盈、苗条的身体曲线。同时,“时髦”的七分“倒大袖”(袖短露肘或露腕, 上窄下宽呈喇叭形,是20 年代旗袍造型的一大特点) 使女性手臂的千般娇娆得以尽情显露, 而短小的上袄散发出的青春活力与当今流行的“露脐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整套服饰典雅大方, 凸显出“中国茶花女”的人物文化品位。
不仅仅是这几出戏, 荀慧生在很多舞台服饰上都做了个性化处理。用光彩生辉的珠片替代刺绣,使人物形象更加艳丽夺目, 也是他的舞台服饰中很有代表性的特点。
荀慧生《勘玉钏》
以《勘玉钏》韩玉姐身穿的一套裙袄为例, 样式上也是“短袄大裙”、“倒大袖”。上袄在胸部、肩部以及袖边和袄底边, 以较大面积的如意头图案为主, 配以枝子花图案装饰。“马面”裙上图案也是如意为主, 枝子花为辅, 裙下摆有“海水”(全卧水)。这套袄裙底色为淡色,而周身纹样图案皆镶满亮片, 并以亮片颜色深浅相搭配突出。“海水”纹样通常是用于官员或皇亲女眷的朝服——“蟒” 的装饰, 用在这里与如意图案相搭配, 却显得十分和谐。而且由于运用了亮片装饰大面积的“海水”图案, 增加了裙子下半部的重量, 裙摆的宽大幅度得以明显突出, 因此与贴身的上袄反差进一步拉大。整套服饰在舞台灯光的衬托下, 流光溢彩, 凝人视线!
虽然荀慧生先生用珠片替代了典雅的传统刺绣, 但他很注重装饰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因此这种为“小家碧玉”设计的舞台服装, 与京剧大气磅礴的总体风格十分协调。
可以说, “留香装” 是上个世纪中国服饰时尚浪潮前沿的剪影一角。在今天, “留香装” 留给我们的, 不仅是大量光彩夺目的戏曲人物造型, 更重要的是一种基于传统、尊重规律, 同时顺应时代需求、适度创新的审美意识启迪。
中国戏剧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