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架子上-佛手瓜
路边偶遇,没能拍到盛果期的瓜棚。用句时下流行的话叫相遇在了未来得及最美的时间里。
其实要相遇于最美的时节也不难,只是过于寻常的东西大多没有拍一张的想法,路过最多看一眼就忘记,这就是我对于这些常见东西的态度。如果赞许了,那应该是瓜架子上长出了诸如木耳一类还有点趣的东西。
这次没有相遇在雨季,诸如木耳、香菇的意外是不会有的,所以大多也只是看一眼就匆匆过去。
花对于庞大的植株而言并不起眼,甚至只有蚂蚁一类的小东西还在意;蝴蝶之类的是几乎不会光顾的,偶有的蜜蜂也只是实在花少的可怜的季节里聊解寂寞的随意而已。
佛手瓜是盛产的,尤其喜欢且善于结果;以至于在农村时常被用来充当猪牛之类的饲料。
也许是因为过于高产,喜欢矫情的人们就开始另辟蹊径的将原本属于猪和牛的嫩芽拿来自己食用,结果是还算美味并自此盛行起来。
对于喜欢炒食的人们则喜欢还未来得及成熟的小瓜,摘来切丝爆炒就是最简单且常做的菜式。这绝不是城里人言谈间的返璞归真之类的刻意,只是不太懂得花哨调理的人们只能坚持着这样的简单而已。
城里的食馆则不然,要巧花心思的满足刁钻食客的味蕾,故佐些肉片火腿之类的烹调,只是这破费心思的调料被旁的东西抢去太多的本味,失了纯粹;最终连自己也忆不起吃的是什么东西。
老一点的瓜就是煲汤的料了,配腊肉一片或者排骨一根就能完美的诠释乡野间的地道吃法。什么高汤、上汤的在农家餐桌上是见不到的,连汤带菜的一盆端上餐桌就无需评论,只管吃饱就好。
这样的瓜再高温的烹煮下变的绵软、有些沙;上了桌的瓜不仅是菜还可以顶些主食的空余,成了那些整天叫嚣着要控食减肥的人们的福音,大可不必在意少吃了主食而填不饱肚子的难耐了。
佛手瓜几乎遍布整个乡村的房前屋后,只一个架子就可以年复一年的收获;不用刻意的施肥,只需将生活垃圾倒往根处,剩下的大自然会处理的很完美。
到了挂果谢幕的季节,人们还不忘记将余出来的根茎也挖出,再寻一片珍藏的腊肉;又是丰盛的一锅。
每当看到葫芦就想起“葫芦娃”,这是多么童年的领悟呀!在当地葫芦也是煮汤的主料之一,当然有更多的吃法,可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葫芦也是面面的才好吃,太嫩吃了浪费太老则是啃葫芦瓢,凡事都讲个恰到好处;清水排骨或者五花肉一片就很贴合我对这些瓜类的喜好,只需任水与火在锅的纠结里翻腾些时间就可以。
南瓜,南北通吃,想怎么吃就这么吃。南瓜不介意储存的时间久一点,即使大半年的遗忘也依旧香甜。
不懂食谱的农家人却知道有些东西需要留到植物不太愿意生长了的冬天,炊烟袅袅过后总能遇到这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画面;金色的南瓜汤热腾腾的摆在了餐桌的中间,敲响院门的不是客人,而是忙碌了一天的主人。
在农村几乎每家的屋后都会有一个瓜架,而瓜架子上也时常挂各类的瓜。那是最寻常的家常菜来源之一,也是所谓城里人最奢望的一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