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之行

小时候,我总是对自己是山东人感到非常郁闷,总觉得所有的“历史悠久”“名人众多”不过就是代表了“土”

特别向往江南的生活,觉得那里代表了婉约,代表了温暖,代表了柔情似水......

很多事物都是和环境的关系相伴相生的,北方水土是硬的,人也感觉硬朗一些,产生的文化更多的带有政治色彩;而南方水土是软的,人就温情很多,也会多一些人文和自由。

好在人是会长大的,会是变得客观的,就如同小时候我执拗的热爱西方文学一样,如今也是沉迷东方文化不能自拔。这其实也印证了古代哲人所讲的平衡。

这是第一次来邹城,虽然之前十几次的去三孔,也许我们都容易关注更有光芒的地方,所以都与这里擦身而过。这是一座处处体现母亲教育的小城,孟母教育孟子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诗》曰“宜尔子孙,绳绳兮”,意思是说唯有贤良的母亲才能使儿女贤能,此言绝对不虚。

此行最意外的是峄山。我是从临李斯的《峄山碑》才知道峄山的

,也一直充满好奇,这么小的一座山,为什么可以吸引到这么多从帝王名相到文人骚客呢?一行禅师怎么说的来着,你想知道桃子的滋味,我可以给你描述一个下午,但是终究不如你亲自吃上一口来的贴切。来到峄山,深切的感受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秦始皇也是守着秦岭还要千里迢迢登临峄山,这里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传说中的梁祝也是在这儿读书呢~

分享爬山当天的茶饮,早上一起床就把一粒菩提放在保温杯里,但是杯子里是冰水,哇,在山顶一喝,真的,心旷神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