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我都是为了你”其实是“我都是为了我自己”
Bonus Time
福/利/时/间
我不需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因为我可以为我自己
在关系中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
才谈得上独立与平等 By 湘霞
在年少不更事的时候,一句:“我......都是为了你”的表白最是痴情,可以为你生,为你死,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都是因为有了你。如果被感动,恭喜入坑成功。
有了婚姻成了家,父母会把这句话移置到孩子身上:“我们......是为了你”,每个选择,每个努力,每个付出,生命的存在都是为了你。这句话在很多家庭中是祖传的“家训”,有了它,我们一代又一代心存对父母的愧疚带着镣铐行走并在自己成为父母后又将它传给下一代。
夫妻配偶之间争吵,最是怨恨的一句话之一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才不会这样,所以你不可以违背我的意愿,你要对得起我的付出选择和决定,否则子系中山狼。
好一句“我都是为了你”。
自此对方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自己则轻易站上了道德高地。
因为我都是为了你才这样,所以你不得背叛我,不得忤逆我,不得违抗我,你要为我的每个决定选择负责,因为:我都是为了你!
从此,你就是我精神的奴隶,这个杀手锏一出,对方百口莫辩。
“我都是为了你”这六个字看着温情脉脉,却是笑里藏刀,杀人不见血。
“我都是为了你”看似无私,却最是自私险恶,打着无私的旗号,让对方动弹不得,胁迫对方,让对方觉得从心理上亏欠自己从而接受自己的操控,否则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人神共愤。
可恨之人有怜之处,可怜之人有可恨之处。
1.我不能为“自己”
“为自己”是个自私的想法,是可耻的,所以我不能“为自己”,只有“牺牲”“奉献”自己才是被自我允许的,接受的。那么,自己内在的需求这部分谁来实现呢?就由“我都是为了你”的对方来满足现实,以达成交换。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时时刻刻能满足到他人的需求,这时候,就为挑剔不满埋下了伏笔。看似“无私”却是最大的“自私”。
我可以为自己,为自己不是一件什么羞耻的事,是光明正大不理所当然的,人不能满足自己自私的这部分,就无从谈起无私,很多无私都只不过是打着旗号满足自己不能说出口的自私罢了。
自己满足自己不是自私,但是要求别人来满足自己才是。况且,自私只要没有越界,就是正当的,能自我满足的自私,是一种能力。
2.内在低自我价值感
我不值得自我满足,我不配拥有自己想拥有的,我不值得。
在远距离交往的时候,这“毫不为已,专门为人”“牺牲,奉献”......无私的品质会增加关系中对方对自己的好感,看起来像是“关心,体贴,会为他人着想”,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在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状态下,具备这种特质的人很容易将自己身上的这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将对方作为另一个自己来要求:你不能为自己,你只能牺牲奉献,你不配拥有自我实现,你不值得更好的被对待.....否则你就是自私的,不好的,不道德的......关系越亲密,则越“不值钱”
我值得,我为自己的决定选择付诸了行动努力汗水,我的获得是应该的,我配得上,即便没有一切,作为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这存在的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3.我害怕“为自己”
意识到为自己就要承担自己选择决定的负责,没有了接盘侠,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失利以及后果。换而言之,如果“我不为了你,我才不会这样”,这个假想的备胎选择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并要他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我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能够决定选择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力,能面对自己选择决定的后果是另外一种能力,不以成败论英雄,有这样负责和面对的态度,遵从自己的选择,就是自己的英雄。这样必将慢慢地更加增加内心的力量,而不需要依靠他人做挡箭牌,让别人来对自己负责,其实,别人也是无法对自己负责的。
4.不能确立界限
因为不能明确什么是自己该得的,内心又有贪婪,对于什么是他人该得的,什么是自己该得的不明确,觉得自己“得”便是他人“失”,不能体会到界限明确的前提下自行本分,各有所得心安理得的感受。明确界限,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贪婪,恐惧,内心坦荡,理直气壮。
我所不能接受的别人,其实是我自己。
我不能接受别人身上的特质,其实是恐惧自己身上同样具备的特质。
我能接受的别人,其实是我自己。
我能接受别人身上的特质,其实是我接受了自己身上具备的特质。
我能够自私,就能接受别人的自私。
我能够爱自己,就能接受别人爱自己。
当我可以爱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去爱别人。
爱人先爱已。
我不不需要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为我可以自我满足
在关系中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
才谈得上独立与平等
做一个能爱自己的自私的人,无惧他人的唾沫与冷眼。
做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六亲不认”之徒,才有可能做自己。
爱自己,不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