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泽澄:细、微、濡、弱脉的临床意义

四君中医

细脉的体象和临床意义前文已述。即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和湿邪为病,亦可见于正常人。濡脉,《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谓之为软脉。言其体象“极软而浮细。”《四言举要·脉诀》曰:“浮小(细)为濡,绵浮水面。”《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濡脉“虚软无力,应手散细,如绵絮之浮水中,轻手若来,重手却去。”《濒湖脉学》曰:“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如水上浮沤。”《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曰:“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中医诊断学》五版和六版教材综合古代医家的有关论述,归纳濡脉的体象为“浮而细软”,如絮浮水,轻手相得,重按不显。

关于濡脉的临床意义,《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为气血俱不足之候。为少气,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下冷,为痹。”《濒湖脉学》曰:“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曰:“濡脉主阴髓竭精伤。”《中医诊断学》五版和六版教材归纳濡脉的临床意义为主诸虚或湿困。五版教材解释濡脉的成因为“精血虚而不荣于脉,故主诸虚,但湿气阻压脉道,也见濡脉。”六版教材则认为“阴虚不能敛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细弱。”“湿困脾胃,阻遏阳气,也可以出现濡脉。”阴阳互根,相互制约,亦相互化生,精血亏虚,不仅不能制约阳气,致阳气外浮而脉浮,亦不能化生阳气,致阳气不足,故脉浮软无力;精血亏虚,脉道失于充盈则脉细,故诸虚劳损,精血亏虚可出现浮而细软之脉象──濡脉。至于湿邪为病而出现濡脉,似乎于理不通。湿性重浊而黏滞,湿邪阻压脉道,脉动何以能浮?且湿邪阻滞是邪气致病,其病为实,脉动又何以能细软无力呢?此说显然有悖于中医基本理论。至于湿困脾阳,阻遏阳气,脉动当沉缓、沉细有力,而不会浮而细软无力,按之不显。濡脉主湿邪为病,古人虽有论述,但中医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湿邪所致的病证及近代各家医案中关于湿邪所致的证候,未见一例濡脉者。可见濡脉主湿困,既于理不通,亦与临床不符,删之似妥。濡脉主病只见于虚证──诸虚劳损。

微脉的体象,《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曰:“极细而软,或欲绝,或有若无。”《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微,不显也。依稀轻细,若有若无。”《濒湖脉学》曰:“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若无。”《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曰:“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综之,微脉的体象是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按之欲绝。然而,微脉按之欲绝,而其极细极软,若有若无的体象是浮取得之,还是中取得之,抑或浮取中取皆得之,古代医家多未做论述,含糊其辞。据临床所见,微脉轻取不应,中取偏沉始得,按之欲绝。阴血虚甚,脉道失充而脉来极细;阳气虚甚,阳虚气陷,无力鼓动于脉,故脉动若有若无,浮取不见,中取偏沉始得,按之欲绝。

关于微脉的临床意义,《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为气血俱虚之候,为虚弱,为泄,为虚汗,为崩漏,败血不止,为少气。”《濒湖脉学》曰:“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景岳全书·正脉十六部》曰:微脉“乃气血俱虚之候。”《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曰:“微脉模糊,气血大衰。”《中医诊断学》五版、六版教材论述微脉的临床意义为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论述精要,颇切合临床。阴血虚甚,不能充盈于脉,故脉来极细;阳气虚甚,无力鼓动于脉则脉来极软,起落模糊,按之欲绝。久病阴阳气血虚甚,脉微如此。新病阳气暴脱,早期脉浮数疾无力,晚期阳气暴脱将绝,无力鼓动于脉,则脉微欲绝。此种脉象变化,临床屡见不鲜。

弱脉的体象,《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曰:“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四言举要·脉诀》曰:“无力为弱,柔小如绵。”《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极沉细而软,怏怏不前,按之欲绝未绝,举之即无。”《濒湖脉学》曰:“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曰:“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中医诊断学》五版、六版教材论述弱脉的体象是极软而沉细,与古代医家论述相同。弱脉的临床意义,《脉经·平杂病脉第二十六》曰:“弱为虚为悸”。《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由精气不足,故脉息痿弱而不振也。为元气亏耗,为痿弱不前,为痼冷,为关热,为泄精,为虚汗。”《濒湖脉学》曰:“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中医诊断学》五版、六版教材归纳弱脉的主病为气血俱虚和阳虚。颇切合临床。血虚不能充盈于脉则脉细;阳气虚无力鼓动于脉则脉来沉软无力。故气血两虚和阳虚可致脉弱。

细、微、濡、弱4种脉象都具有脉形细而搏指无力的特点。所不同者,细脉虽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微脉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按之欲绝;濡脉浮而细软;弱脉沉而细软。濡脉与弱脉之脉形、至数和脉势相同,但脉位不同,前者在浮分,后者在沉分。细脉脉形细而偏于中取、沉取。微脉极细极软,若有若无,中取偏沉可以触之,而沉取欲绝。故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曰:“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若将“微则浮微如欲绝”,改为“微则中微按欲绝”,较为妥当。

(0)

相关推荐

  • 【临床脉法:十脉】5

    十脉为纲诊法 一.浮脉(见四脉为纲,略): 二.沉脉(见四脉为纲,略): 三.迟脉(见四脉为纲,略): 四.数脉(见四脉为纲,略): 五.滑脉(见六脉为纲,略): 六.涩脉(见六脉为纲,略): 七.大 ...

  • 微脉

    微脉(wēi mài).指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按之欲绝的脉象.<医学入门>:"微似蛛丝容易断."微脉主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多见于休克.虚脱.慢性虚弱病证病后元气大虚 ...

  • 长短、洪大、微细、濡弱脉解(三)

    导读:今日继续说脉! 5 长.短脉(附小脉) 阴血之所以循环不息者,全赖阳气之推动而然. 故脉管内之阴血充盈,而脉管外之阳气又处于旺盛之候,则推动之力增强,而血液之输出量随之而增多,脉来因而显长: 相 ...

  • 长短、洪大、微细、濡弱脉解

    导读:今日继续说脉! 6 长.短脉(附小脉) 阴血之所以循环不息者,全赖阳气之推动而然. 故脉管内之阴血充盈,而脉管外之阳气又处于旺盛之候,则推动之力增强,而血液之输出量随之而增多,脉来因而显长: 相 ...

  • 15:00直播丨【思考脉学】洪细缓濡等脉主病

    传统中医唐略 昨天 原文内容: 洪脉为热,其阴则虚. 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缓大者风,缓细者湿. 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濡小阴虚,弱小阳竭. 阳竭恶寒,阴虚发热. 阳微恶寒,阴微发热. 男微虚损,女微 ...

  • 细脉、弱脉、微脉、濡脉相区别

    病情分析:脉细如线而应指明显的脉象.又称小脉.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也主湿病.细脉须与近似脉微.弱.濡脉相区别.细脉虽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起落清楚:微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弱脉则沉细而软,须重按 ...

  • 《脉学心悟》之六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之六  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濡脉 (一)脉象   濡即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软脉,即是濡脉.   软脉的 ...

  • 浮弱脉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淅淅恶风,翕 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而阴弱,指着脉说的.外为阳,内为阴.阳浮而阴弱呢,就是指着这个脉呀,有浮于外 而弱于 ...

  • 望闻问切系列第12篇:弱脉、散脉、细脉、伏脉的现代科学机理

    后三期发文预告:病脉所揭示的疾病现象和身体的状态(6).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望闻问切系列文章收录于书籍<深入浅出方解伤寒>,文章用 ...

  • 《微与弱》

    Small Collin/ADAM 今夜的瑟瑟微风席卷了整个大地,力量是极其微弱的,可结局是让人惊叹的.         我也未曾怀疑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可总是一再惊叹他们所制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