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糕点,走心才能走红(品牌论)

民以食为天,中国糕点面包行业的市场规模不可小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糕点面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40亿元,同比增长8.9%。可见,街边一家家面包坊、糕点铺的身后,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西式烘焙和中式糕点两大类别。双方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西式烘焙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各类西点铺在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蛋糕、面包、芝士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年轻人日常甜点的首选。而此时的中式糕点,一度市场相对萎缩,仅剩一些老字号依靠回头客与礼品市场勉强维持。中式糕点似乎离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甚至形成了“老气”“我爸才爱吃”的刻板印象。

然而,近年来,这种“西强中弱”的糕点格局出现了逆转迹象。

一方面,各地中式糕点的老字号开始推陈出新,根据年轻人的口味与喜好推出新产品,全力“拴”住年轻人的胃。同时老字号频频“触网”,搞跨界、玩联名、花式设计,实施了相当激进的品牌年轻化战略,全力“抓”住年轻人的心。比如2018年的中秋节,各地老字号集体亮相天猫,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月饼宴”:稻香村的奶油椰蓉月饼、杏花楼的大五仁琼浆月饼、五芳斋的AR月亮灯月饼礼盒……这些新奇的玩法让年轻网友们直呼过瘾,老字号产品的销量也随关注度一起大涨。

另一方面,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网红中式糕点”。比如鲍师傅的肉松小贝、汉糕堂的蛋黄酥等。这些被称为“新中式糕点”的年轻商家,有着不少共同点:超高人气的爆款单品、线下门店的快速扩张、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快餐式的收银模式、明亮的店面和简约时尚的包装、社交平台的口碑传播……这些特点,打破了人们关于中式糕点铺“小手工作坊”的印象,让中式糕点店面同样有了西式烘焙面点屋的时尚感。同时,善于利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平台,善于利用外卖网络,更是大幅扩大了新中式糕点的销售半径。

综合来看,中式糕点或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对于“茶余饭后”的糕点类消费意愿增加;“国潮”的流行,让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对于传统糕点、中式糕点的创新变化更敏感,也更愿意尝试。比如西式烘焙近些年其实并未放慢创新的脚步,接二连三在中国市场推出彩虹蛋糕、马卡龙等网红品类,但消费者仍然愿意把不少注意力和金钱投向中式糕点。可以说,这是中式糕点发展的大好机会,无论老字号还是新企业,都应该努力把握,开发出更多消费者喜闻乐见、“走胃”也“走心”的产品,让中式糕点更好吃、更走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