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西汉“酷吏”都是奸臣吗?答案超乎你想象|郅都|丞相|刘彻|刘启|景帝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开篇便引用孔子“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及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对严刑酷法。而且以汉朝之所以步入兴盛就是因为与民休息、“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奸,黎民艾安”作为论据。
然而,西汉却出了不少酷吏(即便是在奉行“与民休息”的文景时期),且深得帝王喜欢,不过均不得善终。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叙事了10名酷吏,本文挑选颇有代表性的郅都、宁成和张汤为叙。
1、公正廉明、威震匈奴之“苍鹰”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河东郡杨县人(今山西洪洞县)。这个人,虽然严刑苛法,但是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且匈奴闻之胆寒,堪称整个汉朝“酷吏”之典范,死得令人扼腕。
文帝时,郅都为郎官(文帝秘书处小职员),景帝时为中郎将。彼时,已经敢于直谏,敢于在朝堂之上同比自己大好几级的官员争论。
一次,郅都跟随汉景帝赴上林苑打猎,汉景帝的一位嫔妃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闯进了厕所,景帝示意郅都上前救人,但是郅都站着不动,情急之下景帝手持宝剑欲进厕所救人。郅都见状,跪在景帝面前,挡住去路说道:
“今天贾姬没有了,明天马上就可以补充一个进宫,天下还少了美女吗?但是陛下如果不珍惜自己而身涉险地,你把天下和太后放在哪里呢?”
景帝闻言,心想,对呀,我怎么这么傻呢?太意气用事了。于是放弃营救。好在野猪也自行跑出了厕所,贾姬侥幸保住一条性命。
景帝母亲窦太后知道此事后非常高兴,赏赐郅都黄金百斤,景帝也越发重视郅都。
济南有皇族宗室三百余家,仗势欺人,当地官员无法管理,嚣张之极。景帝任命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甫一到任就杀了首恶宗族,其余人等皆胆寒,仅仅一年多,郅都就将济南治理得路不拾遗。连周边的十余个郡县官员都畏惧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从来不会因为私事找人、为人求情的书信一律不看,从不收受礼物,一心为公甚至置妻子儿女于不顾。
后,郅都升任中尉(九卿之一),回到京城。由于郅都执法不避贵戚,就连皇亲国戚见到他都不敢正视,故而得一外号“苍鹰”。
被废的栗太子临江王刘荣(景帝废刘荣后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因触犯法令回京接受廷尉审讯,刘荣希望得到纸笔以写信向景帝申诉,但是郅都命令不得为其提供纸笔。后,刘荣在狱中自杀,窦太后知道此事后大怒,罢免了郅都中尉等一切职务。
正当郅都回到家中无所事事之际,景帝派人背着窦太后到郅都家中传达旨意,任命其为雁门太守,且给他遇事随机应变、自行处理之特权。
匈奴知道郅都守卫雁门,立马引兵而去,到郅都死之时都不敢再靠近雁门。匈奴将郅都制作成草人,叫士兵对其“射杀”,居然无人能够射中,足见匈奴对郅都的畏惧。
窦太后终于还是知道了景帝对郅都的“暗渡陈仓”,欲杀之,景帝求情说:
“母亲,郅都是忠臣呀!”
太后怒道:
“难道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
郅都被杀,景帝恸哭曰:
“损我苍鹰郅都。”
2、奸猾残暴之宁成
宁成(前185-前124),南阳郡穰人(今河南邓县),汉景帝时担任郎官,后逐步升迁,到武帝时晋级九卿之列。
此人不论是人品还是为官风格都同郅都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不仅争强好胜,而且作为下级还时常欺凌上级,自然,作为他的下级那就是惨不忍睹了。但是他何以在官场还可以顺风顺水好几年,这个确实还值得研究,很遗憾正史史料相当有限,笔者也不愿意去妄加揣度,暂且作为一个悬案留在此处。
景帝时,一次升迁宁成为济南都尉,当时郅都担任着济南太守,宁成是他的直接下级。以往的各任都尉,要见郅都时都像基层官员县令一样层层汇报,得到郅都允许后才能见面。对郅都的敬畏可谓无以复加。
但是这位宁成,不仅直接走到了郅都的办公桌前,而且还指手画脚,无礼之极,当然,这也符合他的一贯做派。没想到郅都不仅不加责怪,而且以上宾之礼相待,二人遂成为“好朋友”。笔者猜测,应该是郅都对宁成的飞扬跋扈和奸猾早有耳闻,故而做出了此等“策略性”安排。
郅都升迁到京城担任中尉后,宁成接替了他济南太守的位置,之后的济南维持了郅都时期的路不拾遗,但是这是忌于宁成的残暴,而非优秀治理下的民风使然。
郅都死后,京城宗族多暴犯法(就如郅都赴任太守前的济南),景帝遂将宁成调回京城,升为中尉。宁成担任中尉后,京城的治理恢复到了郅都担任中尉时期的平和景象,皇亲国戚也如同畏惧郅都一样畏惧宁成。但是宁成为官贪腐,畏惧者都在暗地里搜集其把柄。
武帝即位后,考虑到宁成名声不佳,将其贬为内史。之前被欺凌过的官员和外戚们怎会放过这么一次机会?遂群起而攻之,都站出来揭发宁成的罪责,于是武帝将宁成收监入狱。按照以往的惯例,九卿被判死刑后都是干脆利落的被处死,并不会遭受残酷的刑罚折磨,而宁成是个例外。宁成却偏偏抓住了这么一个时间间隙,居然从狱中逃出,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的宁成狂言:
“当官不当上两千石以上年薪的高官,经商不赚上千万资财,怎么有脸面同人比较?”。
于是宁成做起了土地租赁和放高利贷的生意,几年后资财果然以千万计,并且等来了武帝的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后,武帝想起了宁成,欲起用他。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公孙弘表示反对,他对武帝说:
“昔日我在山东做小官时,听说担任济南都尉的宁成治民就像用狼来放羊一样,此人不能用。”(这就是宁成为中华文化做出的一个“贡献”,成语“以狼牧羊”的出处。)民间对宁成为官还有一个说法,“宁愿遇到哺乳幼崽的老虎,也不愿意看到宁成发怒”。
后来,西汉时期的另外一名酷吏义纵到宁成家乡担任南阳太守,身为商人的宁成为了搞好官商关系,一改当官时的做派,对义纵前倨后恭,可是义纵不吃这一套,到任后就对宁成家族进行了清算,宁成家族被一网打尽。
3、擅于办大案、要案之张汤
张汤(?—前116年),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长安区),大司马张安世的父亲。按照《汉书》作者班固的说法,张汤为张良之后,不知为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没有这样的记述。
张汤影视剧形象
如果说上文所述的郅都和宁成是司马迁记载的“十大酷吏”的两个极端,那么张汤则是一位居中人物,官做得最大(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也曾几度代行三公之首的丞相职权),但最终落得被诬陷后狱中自杀的结局。
张汤自小就显露出了担任“法官”的天赋。
一次,担任长安小吏的父亲外出,嘱咐年幼的张汤看家。结果父亲回家后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走,大怒之下责打张汤。挨了父亲棍棒的张汤遂将怨气发到老鼠身上。找到鼠洞,掘地三尺硬是把老鼠抓住,将剩余的肉取出,“人赃俱获”下,开始了对老鼠的立案、审判。经过一番审判,老鼠被判以先断肢体、再割喉咙、最后割肉离骨的磔刑(音同折),并且就地正法。
旁边的父亲看得一愣一愣的,惊呼:
“我儿简直就是办案天才呀!”于是开始让他写诉讼文书,算是从小开始培养。父亲死后,张汤接替其位置,在职多年。
周阳候田胜在担任九卿时,被判有罪入狱,张汤发挥其才能为其成功做了“无罪辩护”,不仅使其无罪出狱,而且出狱后还被封以侯爵。田胜对张汤万般感激,将身边资源毫无保留的引荐给张汤,张汤因此也逐步高升,二人感情极深。
武安侯田蚡(武帝舅舅)担任丞相时,将张汤引荐给汉武帝。在办理“陈皇后(陈阿娇)巫蛊案”时,张汤的才能再次得到展现,让武帝非常满意。遂升任太中大夫(掌管意识形态宣传,相当于宣传部长),与赵禹一起制定、完善武帝时期的法律体系。不久升为九卿之一的廷尉。
当时汉武帝偏爱有文才有学问的人,张汤断决大案要案时,欲图附会古人之义,于是请求以博士弟子中研习《尚书》《春秋》的人补任延尉史,以解决法令中的疑难之事。上奏的疑难案件,一定预先为汉武帝区别断案的原委,汉武帝肯定的,便著为谳决法,作为延尉断案的法律依据,以显示汉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责,张汤便向汉武帝拜谢,他还揣摸汉武帝意图,引证廷尉正、监、掾史的正确言论,说:
“他们本来曾为臣提出来建议,如果圣上责备臣,认为臣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臣下愚昧,只及于此。”
总之,张汤办案的宗旨是“以法令为原则、以武帝满意为准绳”,非常的滑头。
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谋反的案件时,张汤穷追猛打,彻底审理。当时,汉武帝欲释放牵涉其中、曾经多有功劳的近臣严助和伍被。张汤与汉武帝争论说:
“伍被本来就曾谋划反叛之事,而严助结交出入皇宫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结诸侯亦如此类,不加惩处,以后将无法处治。”
汉武帝因此同意将伍被、严助治罪。从此,张汤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既然是“酷吏”且为官长久,又做上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得罪的人自然不少,其中包括皇亲国戚(甚至刘姓封疆王爷)及丞相庄青翟。反对势力顷刻合集,以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居中联络、策划,丞相庄青翟暗中支持,最终抓住了张汤不少“似是而非”的罪证。其中让武帝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张汤与富商巨贾们勾结,将朝廷即将采取的各项经济措施(尤其战时经济措施)提前泄露给富商巨贾们,让他们从中得利,而后与张汤平分。
于是武帝召见张汤,貌似不经意的问道:
“我有什么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积货物、奇货可居,这都是因为有人把我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御史大夫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武帝原本对这件事情也吃不准,但是告密之人似乎又言之凿凿,武帝是希望张汤能够主动将此似是而非的过错认了,既然丞相庄青翟他们也没有实锤证据,加上自己实在爱惜张汤,这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是这位那么能揣度圣意的御史大夫这次居然没有搞明白,马上回答武帝:
“我也觉得有人泄密了!”
于是武帝断定张汤心中险诈、当面撒谎。紧接着,庄青翟一帮乘势而进,又列举了张汤的“八大罪证”。张汤于是被下狱。
之后,武帝曾派张汤的好友、张汤极其敬重的异姓兄弟、为官清廉刚正的赵禹去狱中探望张汤——武帝还是希望张汤改变“死不认罪”的态度。赵禹对张汤说:
“你怎么如此‘懂不起’呢,陛下很重视你这个案子,在给你机会的时候,你错过了,现在既然已经把你下狱那自然不会再放你出去。你应该明白如果不是陛下亲自下令将你收监,有谁敢这样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亲自向陛下认罪,如此尚可以保全你的家人。”
在好友的劝说下,张汤给武帝写了一封信,“认了罪”,不过信中还是提到诬陷者为丞相的三个长史——还算是开了窍,没有直接说是丞相,这事儿得让“英明”的帝王去做出判断。
张汤随后狱中自杀而亡。
张汤死后,家里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且都是得自皇上的赏赐,没有其它任何产业。侄子打算想办法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
“张汤作为天子的大臣,被恶言污蔑致死,有什么可厚葬的?!”
遂用牛车装载了他的尸体下葬,且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这完全就是当时平民的葬法。汉武帝知道后说道:
“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
遂将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处以死罪,丞相庄青翟被迫自杀。汉武帝很为张汤之死惋惜,为表达遗憾,不仅破格晋升张汤儿子张安世,而且着力培养,之后也成为了官居三公之大司马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