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二章4.晋王秦王/李世民的一次败仗

卷一 开皇、武德初年纪事

|第二章·晋王秦王:两家皇王的崛起

|上一个故事说的是晋王杨广在江南开始重视“文化”、“经营”文学,拉拢江南士族,这似乎和他随后登上王位无关。真的无关吗?相比之下,秦王李世民更辛苦而且“血腥”。|

铁血秦王

尽管占领了长安,也尽管其后不久李渊就正式称帝,但李唐王朝当时实际控制的只有长安、渭水一带。

不说其他地方了,仅就关陇一带的局势也极不稳定,只有榆林、灵武、平凉、安定诸郡遣使请命,表示归附。形势并不乐观。

李渊父子是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攻占长安的,当时割据金城(今甘肃兰州)称帝的薛举也正在谋划东进以取长安,听说李氏父子已经捷足先登,追悔莫及,当即和儿子薛仁杲一起领兵十万,进围长安以西的扶凤。

当时李建成等正作为战略预警部队屯守永丰仓和潼关,领兵拒敌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率众大破薛仁杲于扶凤,并一路追击将薛家军撵出秦地到了陇山脚下。

仓皇逃命的薛举被李世民打的心惊胆战,有意投降,竟向左右发问:“自古天子有降事乎?”好在李世民已经主动停止了追击,加之部下劝解,此事才没有再议。

初战告捷,对李氏父子的作用也非同寻常,他们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而且紧接着就有平凉、河池、扶凤等地太守相继来降。

其中河池太守萧瑀是隋炀帝的小舅子,意义更显重大。

大喜之余,李渊对其加官封爵,同时派遣多路使节,四处招抚,扩大地盘。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

六月,重新积聚了力量的薛举再次领军东进。

由于控制了大隋王朝战马的主要养殖基地,薛举父子将骁卒悍,兵锋锐利,很快入侵泾州、歧州一带,并大肆劫掠。

李世民再次受命出征,为西讨元帅。两军对垒于现陕西长武北部一带的高庶*(正字左边加土)城下。

据说,李世民这时正患疟疾,卧于军营,遂将指挥权交给刘文静、殷开山两人,并告诫说:“贼众远来,利在急战,难与争锋。且宜持久,待粮尽,然后可图。”

但刘、殷二人却认为坚不出战就是示弱于敌,即使不开战也要一展我军军威,于是就将部队拉出城外,因为人多势众,也因为本来就是要耀武扬威,没做什么防备,结果薛举以精锐轻骑从背后包抄袭击,唐军八总管皆败,士卒死伤占十之五六,大将李安远、刘弘基等被俘,还连城池也给丢了。一时间,京师骚动,惶恐不安。

率残部退回长安的李世民被降了爵位封邑,刘文静等人则被削官除名。

这一仗是李世民自太原以来最大的败仗,他当然有着摆脱不了的干系。

但史书依然在替李世民遮遮掩掩,先是说他卧病在床依然不忘谆谆教诲;后来再说闻听刘、殷二人擅自行动,又如何飞书传谕责令收兵但却迟了一步。

其实,只要我们考虑到大军的实际统帅就是李世民自己,所有这些事后的解释就都有欲盖弥彰之嫌。不管那些说法是不是事实,统帅失去了对自己部队的掌控难道还不是最大的失职?!

大胜之后,薛举接受帐下谋士建议,计划趁唐军新败、大将被擒、京师恐慌之际,乘胜直取长安。但就在大军准备开拔之时,薛举突然生病,不久去世。

立足未稳的李唐王朝因此逃过一劫。

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之后,李世民再次挂帅,前往讨伐继承了薛举之位的薛仁杲。

让我们剪断截说,这场前后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李世民先小胜,然后大败,最后经过浅水原决战后大获全胜。

胜利到来的并不容易,还是在那座曾经让李世民和他的部队蒙受了奇耻大辱的高庶*城内,李世民坚避不出,接受了前次教训的他三令五申严格军令:“敢言战者斩”,直到对方人困马乏,加之又闹起了粮荒,甚至薛仁杲的内史令和他的亲妹夫也反水献城投降了,李世民才下令开始行动,并最终大获全胜。

战后清点,唐军俘获精兵万余人,男女人丁五万口。

薛仁杲率属官投降后,被李世民押往长安斩首。同时掉了脑袋的,还有薛仁杲的数千亲信。如此大规模地斩杀降官降将,在李世民一生中只有两次。

这是第一次,另一次就是晚年征讨高丽,斩杀依附高丽的靺鞨。可见前番之败让李世民多么耿耿于怀。

秦王李世民就这样在铁血交织的大背景上,在马蹄和战鼓以及士卒的冲杀声中,来了一次颇显英武、也不乏血腥的正式亮相。

李世民于战后官拜太守,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镇长春宫,蒲州、河北诸府兵马并受节度。

平薛之战是李世民在李唐建国后展开的统一战争中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战。

比起他进军关中、横扫渭北,所到之处都随檄而定相比,这场战事一波三折艰苦异常,但它解除了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消灭了一个颇有实力的争夺关中的对手。

一年后,随着另一个占据甘肃部分地区的自称“大凉皇帝”的李轨势力的灭亡,李唐王朝真正实现了对举足轻重的西北地区的控制。

这场坚苦卓绝的战事极大地提高了李世民的声望,不但开始拉大并且加剧了他和其他几个兄弟在人望、声誉乃至实力方面的差距,也开始奠定了李世民在全国统一战争中越来越无可争辩的军事主帅的地位。

年轻秦王李世民戎装【剧照】

《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太宗本纪》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武德元年(618)年底,李世民讨平薛氏父子后,唐高祖李渊派刚刚归附的李密去迎接秦王李世民,李密“自恃智略功名,见上(指李渊)犹有傲色;及见世民,不觉惊服”,私下对秦王属下将领殷开山说:“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

不能不承认,后来取得的一切都是李世民自己和他那帮铁哥死党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打出来的。

即使是在平定了薛举、薛仁杲父子之后,李唐王朝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像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剑桥中国隋唐史》是这样说的——

“唐王朝还只控制了甘肃、陕西及大部分山西地方:它拥有隋帝国的政治和战略上很重要的西北地带,但其人口还不足隋代的四分之一。在隋代,大平原上的河北和河南是中国最富庶之地,它们养活了中国全部人口的半数以上。与此同时,淮河流域和华中的长江流域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粮食产地,而运河的兴建则把这些地区和京师连接了起来。沿着运河航线,在河南和河北南部建造了几个大粮仓,以贮存粮食和备转口运输之用。它们都是早期几次叛乱攻击的目标。对于一个想重新统一全国的王朝来说,牢牢地控制富庶的东部平原是绝对不可少的。唐高祖的最强大的四大对手——即李密、王世充、宇文化及窦建德——占据了这个地区的关键地带。”

仅仅是在北方,需要认真对付彻底解决的就有这些割据政权。

李世民建功立业声名雀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