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术数·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阴阳术数·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黄帝内经灵枢·卷之七·本藏篇》:“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清·梁文科《集验良方》:“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有维生、护生、养生之心的文化,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在人文精神的操持之下,科学等文化之术能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走人道而履行为活生生的人保驾护航的文化职责。

维生、护生、养生是文化存在的理由,是理性作为的主要目的,而以医学理论的关系最直接。若文化无维生、护生、养生之心,一心追逐物质利益,竞争市场经济,文化之神病也。文化病,人焉能安生、焉能生生不息?

没有文化,木棍、石器可以维生、护生、养生;没有贪婪,农耕之术可以维生、护生、养生。当文化进入实验科学之后,主观理性评判自然客观了,自然客观、活生生的人由文化确定,文化狂妄起来,形成了自以为是的霸道之心,维生、护生、养生的实际对象,生与死、健康与疾病的依据,不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精气神了,而是肉体组织,是物质分子了。

因此在死人标本那里获得的认识,可以作为治疗活人疾病的理论;实验室里的营养分析,可以作为人的养生指南,而活生生的人自己因应天地、因应自然,外适应于环境,内和调于五藏的生命理论,反而被认为落后、不客观、不科学。所以很多人不认可中医,极尽打压,甚至运用实验手段去现代化,令中医日益衰败、几近灭亡。

文化是主观理性的,科学等文化之术是主观理性的,不尊重人、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生命,没有活生生的人的归属,缺乏生生不息的生命方向,最终不是维生、护生、养生,而是伤生、害生、灭生。

医学是在文化基本形成,思维有了一定的逻辑规范,具备某种文化目的性之后,日益完善、发展起来的。所以医学有没有人性,有没有维生、护生、养生的精神,是由产生医学的文化体系决定的。

中国文化从伏羲八卦开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一以贯之,不介入、不干扰、不改变天地自然,外在地认识生命,认识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在文化中是真实的,始终具有主体地位,人的生存关系、人的生存状况,人的生存远景,是文化进步的方向,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健康状况是文化的基本目的,所以为活生生的人服务是中国文化的宗旨,中医学就在把人当人、天人相应的原则主导下,履行维生、护生、养生的职责。

西方文化的客观,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认识人的方法是解剖人,认识的结果是肉体、是体液、是物质分子。人是孤立于自然的,人是七零八落的,既没有自然完整性的真实,也没有多维联系的客观,生命活动是理化反应的活动,因此把生命健康系之于营养素,生存状况系之于物质条件,生存关系系之于利益财富,生存远景系之于科学等文化之术。

很显然,人在东西方文化、东西方医学之中,有不同属性,其医学对人也就有了不同的立场和认识方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医疗模式:一走物道,对抗式、拆卸式、补充式、替代式地进行临床医疗;一走人道,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人,在西方文化中是物质属性,在西方医学中是实验属性,因此是文化认为的是实验室眼光看出来的人;在中国文化之中是生命属性,在中医学中是自然属性,因此是自在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存在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人。

没有合乎自然客观真实的人的认识,就没有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就没有维生、护生、养生的文化作为,就没有把人当人的临床医疗,文化没有人性,医学没有人性,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人性还是野性,是由文化精神确定的,也最能体现文化精神。西方物道文化,不尊重活生生的人,将人物化,由此发展出来的医学,同样把人物化,当然不会尊重人。

人在文化中没有主体地位,文化便没有生命自然的意识,维生、护生、养生也就缺乏文化的逻辑支持。文化之心不正了,没有人文精神,才会有环境污染、极端气候、军事战争、市场竞争,人类的生存才会日益艰难。

以人为本的文化维生、护生、养生,把人当人的医学尊重活生生的人,尊重客观生命,不介入、不规定、不标准、不割裂人的自然完整性及其多维的生存关联性。尊重活生生的人,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履行为活生生的人保驾护航的职责,文化才有人性,医疗才是活生生的人的医疗。

不介入、不规定、不标准、不割裂,活生生的人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生命活动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动态、联系、自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生命体验的历史检验,发展出来的文化,发展出来的医学,才是人道文化,才是人性医学。

人道文化、人性医学,顺应日月宇宙之运行,顺应天地气交气化之规律,和于自然,和于社会,客观性大于主观性,自然高于文化,所以不用自以为是的标准统一客观,不用机械僵化的规范约束临床。

西方文化中的医学是实验医学,从四体液开始就把人当成物,一直按照物理法则的理论路线,介入人的躯体,分解人的组织,干扰人自身的生命,割裂人的生存关系,讲规范,讲标准,讲实验法则的可重复性。

实验文化发展迅猛,很发达,远远超越了其他文化。在实验文化的主导下,医学埋头于实验室,借助于分子、原子等物理、化学的理论,在尸体、小白鼠身上,发展认识,深化理论,指导营养保健和临床医疗。人被基因化,基因重组、编辑可以创造人,人可以按照文化主观、科学家意志生成、成长,淡化乃至于否定了人的自然客观性。

没有自然客观的生命属性,我们这样的人就不存在,必然在地球上消失。文化否定人的自然属性,结果是很可怕的。

中国文化中的人,是自然客观的人,不是物质实验的人。《礼记·礼运》:“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

离开天地,不可能认识人;没有自然,不可能认识生命。遵天地日月之自然,形成五行四时之认识,有了五行四时的认识,和合分析便有了月的认识。得到了天地日月的认识,形成了阴阳的理性逻辑,便打开了外在地认识人及其相关的事物的认识大门。

《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现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坤、尊卑、贵贱、动静、刚柔等自然客观化成了阴阳文化,阴阳成就了文化之性,成就了人之性,为人性医疗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土壤。中医在中国文化中生成,中国文化由自然客观化成,阴阳一也。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是以人为本,生存关系为客观,在保持了活生生的人的自然完整性、多维联系的生命关联性的前提下获得的认识,是文化之巅的皇冠。人文之德源之于阴阳,仁义作为源之于阴阳,人性医疗源之于阴阳。

文化无论怎么发展,理论无论怎么深入,文化之术无论多么发达,人始终是自然完整性的人,是多维联系的人,在天地间生存,在社会中生活,都存在阴阳的共性与个性、存在阴阳的常态和动态。

阴阳五行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在自然完整性的多维联系的客观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活生生的人的真实在文化反映,体现了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存根本。

有了人的真实,文化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才有维生、护生、养生的作用。蛮横的文化,主观野性,只按主观意愿去认识人,不合主观的便弃之、否之,视而不见;合主观意愿的便从之、用之,芝麻放大为西瓜。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人决定文化,实质上文化决定人,是文化精神熏陶形成人的观念理性,使人有了一定文化依从性和客观性认同,然后利用文化之术决定人、控制人。

中国文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覆地载,莫贵于人”,在文化与人的关系上,文化服从、服务于人,维护人的生存环境,和谐人的生存关系,遵循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规律为活生生的人服务。

人本位,文化不可动摇;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属性,文化必须尊重;活生生的人的生存关系,文化必须重视。

人是自然,自然的人有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有生长壮老已、病衰康复亡,生存在天地之间,生活在社会之中。天地气交气化、社会生存关系都要影响人,对人的生存状况、生活好坏举足轻重。把人从自然、社会中分离出来,放进实验室里,显微镜逻辑分析,不能活生生的人的认识,把不是活生生的人认识,运用于人,不是侮辱人,就是藐视人。

人是主体,人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人的生存关系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文化之中的人才有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尊严。物道文化、实验理论则相反,是它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没有生命尊严。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没有天——自然,就没有人;没有生命之应,也没有人。天人合一,合在阴阳,天人相应,应在阴阳,生命阴阳因应宇宙日月之阴阳,与天联系,与地联系,与社会联系。多维联系归之于五藏,五藏因应协调平衡,斯为其人。

钱穆:“中国思想,则认为天地中有万物,万物中有人类,人类中有我。由我而言,我不啻为人类之中心,人类不啻为天地万物之中心。而我之与人群与物与天,则寻本而言,浑然一体,既非相对,亦非绝对。最大者在最外围,最小者占最中心。天地虽大,中心在我。然此决非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乃由分离个人与天、物,人群相对立而产生。然亦决非抹杀个人,因每一个人,皆各自成为天、物、人群之中心。个人乃包裹于天、物、人群之中,而为其运转之枢纽。”钱穆·中国思想史·自序·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5页。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落实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维生、护生、养生,需要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己有所作为,而不妄为。中国文化与中医学要求人的作为,赞天地之化育,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以生命为本,趋利避害,要主观服从客观,文化服从生命,理论尊重事实,“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法于阴阳”是效法宇宙日月的阴阳之道,遵从自然规律维生、护生、养生。“和于术数”是人的主观理性,根据自然规律,养成生活习惯,以维护自身阴阳神气的因应协调性。

天地有阴阳之寒热、动静,人生有阴阳之生长、收藏。人顺应天地,和于阴阳,就能活得好、活得久。道不离人,天地无私,人的文化之道与生活追求,若是离道,悖逆天地阴阳,就活不好、活不久。

生命是天地之间的生命,天地是阴阳升降、五运循环的天地,天在生命之上,地在生命之下,上下气交,相对运行,形成四季昼夜,化生风寒暑湿燥火,生命因应之而有生长化收藏。草木于是有荣枯,虫蛇于是有蛰伏,人于是有寐寤作息。

五运阴阳是方位稳定的,是随时变化的,守其位则动而有度,有其变则生生不息。

活人才是人,生存天地间,沐浴风霜雨雪,经历春夏秋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宇宙运行、天地气交气化的根本上,把握生命气化活动规律,指明了维生、护生、养生的文化之道和主观作为的生命原则。

文化也会好,人也好,都不能太主观,不能被动物野性掌控。太主观,文化不尊重自然,失生命之真;野性掌控,理论为贪婪工具,助纣为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才能维护人的生存关系,增强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以自然为师,认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规律,了解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明白病衰康复亡的生命状态。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命事实第一,主观认识第二,医学理论才能合于自然客观,人才能具备“我命在我”的生命智慧。

定义——文化主观、理论逻辑,是文化第一、规范至上的,这样获得的认识,很合主观,合逻辑,但会偏离事实,会违背事实。

我命在我,是说我自己的健康、寿命取决于我自己,即我的观念意识,我的理性作为,我的主观追求。合天道,行人道,我就有道,我的理性有为就有养生价值。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明·张景岳:“法,取法也。和,调和也。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故知道者,必法则于天地,和调于术数也。”明·张介宾编著.类经·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

“法于阴阳”是原则,是指导,“和于术数”是实践、是具体。

马莳注曰:“术数所该甚广,如呼吸,按蹻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灵枢·本神》'长生久视,’本篇下文饮食起居之类。”程士德主编,王洪图鲁兆麟编:素问注释汇粹(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

阴阳五行的宇宙规律和因应协调性的生命规律,都可以用“数”表达。但这个“数”,不是孤立的,不是静态的,不是机械的,而是相互融通、彼此关联、相因相应的,有人事、人情、人性的内涵。

人养其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根据符合天道自然的养生方法。在人自身本性,修养恬憺虚无之德,勿贪物质之乐,勿纵本欲之欢,勿伤情感之和,守其生命之常,节其本能之欲;在人自身的主观作为,顺应宇宙星辰之运行、日月之升降,顺春夏秋冬而有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为。

物理法则的西方文化,事事都量化,人人要标准,数是量化之数,是标准之数。活生生的人有很多内容,是不可能量化标准的,人事关系、人情冷暖、人性善恶如何量化?劳逸苦乐、情感喜怒状态下的水谷精微的气化活动如何标准?

活生生的人,五藏生克不可分,表里藏腑不可分,十二经络不可分,就是看得见的皮毛脉筋骨、五官九窍也不可分,数值化地清晰,规范化的标准,不是认识活生生的人的正确方法,获得的知识,不能指导活生生的人养生。

阴阳术数者,自然生命之规律也。生命存在于我,有宇宙日月之关联,有地理气候之影响,所以“和于术数”的养生,是联系的、动态的、随机调节、我命在我的。

阴阳一体,阳动则阴随之,阴动则阳随之,不能分离,不可割裂。内在生命,气血昼夜敷布之别,精气藏纳四季之异;外在表现,呼吸动静的变化,饮食劳逸的多少,等等,所有生命活动皆是阴阳消长盛衰的动态变化,彼此相因相应相随,是“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在活生生的人的实际反应。

活人内有“神气”,“神气”之变,既与天地气化息息相关,又与我的情感和理性有为息息相关。天地气化在我之外,我能顺应之,就能养生而“形与神俱”;情感和理性有为,由我所主,我能“恬憺虚无”、“和于术数”,适寒温,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无妄作劳,亦能养生,“形与神俱”。

“法于阴阳”,贵在和;“和于术数”,要在顺,以我命之适为依据。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我养生的需要,是人类维生、护生的需要。西方文化没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理性主导,肆意妄为,把人当成了科学等文化之术加工的材料,是一条“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的文化道路。

西方文化使人的动物性更加强势,自高自大,傲慢无比,以为科学等文化之术,可以改天换地,可以决定人类命运。发展到今天,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阴阳逆乱、阴阳离决的变化:“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生物灭绝,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恶劣气候对生存的微信越来越大。“未央绝灭”迫在眉睫。

过去的原始人,现实的文化人,未来的文明人,都要生活在日月之下、地球之上。寒热的动态平衡,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日月东升西降、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关系,人离不开,躲不掉。文化尊重这样的客观事实,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主导,能维护好和的自然生存关系,营造好和的社会生存关系,强本节用、顺应自然,人才可能生生不息。

(0)

相关推荐

  • 人性•人文•文明之力量之争与生存关系1

    自然生存关系和社会生存关系的生命之应是不同的,生存价值有区别.自然生存关系,是生命因应地球自然的气化关系,上应于天有呼吸出入.起居寐寤,下应于地有饮食.二便.自然生存关系的生存价值,虽然从根本上讲是自 ...

  •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形式,客观基础不同,基本观念不同,逻辑方式不同,价值评判体系不同.正确理解中医.运用中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命观.疾病观和 ...

  • 绪论·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维生.护生.养生是地球生命中只有也仅有人所具备的理性.这种理性不是自然.本能,而是有了生命觉悟之后,形成了人本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之后才有的主观理性,即文化的理性. 文化人应该是有维生.护生 ...

  • 物质生活·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养生很简单,日常生活就能做到,无须高深的理论:养生很不简单,要知生命之道,自制.自律,不贪欢,不放纵,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生活是文化人特有的生存方式. 动物.原始人没有生活,没有衣食住用行的文化,全 ...

  • 精神生活·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西方文化精神,在物在利在争,营造竞争自利的情感氛围.竞争自利,情感是负面的,害生伤生.中国文化精神,在仁在爱在和,营造利他互助的情感氛围.利他互助,情感是良性的,护生养生. 动物和人都有情感生活.动物 ...

  • 阴阳真理·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人为自然立学,人为社会立学,没有人,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文化理论都不会出现,医学当然也不会出现.但人之立学,具有动力学目的论的意义,肇端于本能的善恶之欲:学之所立,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差别,为人服务,发挥 ...

  • 文化养生·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原始生存时代,生存纯粹自然,天道行维生.护生.养生之权.天道无私,生意盎然,众生平等,欣欣向荣.文化生存时代,文化精神主导生存,个人观念确定生活,文化精神行维生.护生.养生之权.文化精神无私,个人观念 ...

  • 正德厚生·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世界文化,应该都是从物质之术起步的,为物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中国文化在物质丰富,经过春秋战国你争我夺.血腥厮杀之后,反思人类本性,比较物与命的文化意义,走上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仁义忠信.礼义廉耻, ...

  • 养生境界·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养生境界·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之命,形为阴气为阳:饮食,味为阴气为阳.生存环境不外阴阳,生存关系不外阴阳,养生作为不外阴阳. 饮食五味有阴阳之升降,四季寒热有阴阳之升降,劳逸苦乐有 ...

  • 阴阳升降·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时有常位"的实质,是阴阳升降,应时动态变化,而成的四时之位,昼夜之位.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 ...

  • 德为主导·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道德经·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类发明创造的科学等文化之术,可以上天,可以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