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齐梁宫体,先秦散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笔法”是指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为此,本文仅就读者欣赏春秋笔法必须具备的能力方面作一点管窥。

一、欲说还休。以少引多 作品中所渲染、抒写的人物逐渐接近主旨时,作者忽然收笔,即“欲说还休”,不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余地。由于世界观,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的不同,读者得出的主旨与作者的主旨可能迥异,各个读者得出的主旨也可能不同,但人们又不会因此去追求,这类语言正是在这种猜度、体察、品味之中显示出语言的“不露山水”之美。例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写林黛五弥留之际:有人试图为黛玉这“好……”字后面难言之隐语填空,但无法填出,也无须填出,因为黛玉临终前,哀恨交集,至情倾泄,“闲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二、话不说尽。不著一字,以无胜有.春秋笔法犹似画龙,见首不见其尾,方是神龙。“露其要处而藏其全”,才能显示其潜涵的魅力。春秋笔法又如乐曲,戛然而止,则余音缭绕,韵味无穷。倘若倾箱倒箧,一泄无余,则使人索然乏味。文中的直观形象仅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凭藉形式,其真实意图不著一字,但读者要作穿透性深究,就会无中悟有,“尽得风流”。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时与宝玉闲话;读者不禁要和宝玉一样急于知道是“什么好处,你细细儿的告诉我。”可是作者恰恰在此辍笔,写道:“……只听:外面一声,正是宝钗来了。”其实宝钗的好处书中早已交代,这里不过借莺儿之口,用不著一字的手法,让人意会,顿生光辉。

三、烘云托月。以彼写此 不正面刻划作品中的主要对象,而是通过渲染其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在适当处稍露鳞爪,给读者提供循彼寻此的线索,从而使主要对象鲜明突出。例如《西厢记》第一折写崔莺莺的美丽,就是运用“烘云托月”的春秋技法。莺莺兼有“国艳”与“天人”的美丽和神采,作者“因而画云”,借众僧入和张生的“惊艳”来烘托莺莺的美丽。张生虽也曾“颠不刺地见过万千”美貌女子,但当莺莺出现在他面前时,竟然“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天。”由此,莺莺之美可想而知。通过对张生“惊艳”的渲染烘托,莺莺的绝世之美就活现在读者的眼前。

四、设想幻化。以虚寓实 要写眼前,却着墨设想未来;要写现实,却描绘幻化世界。笔下之虚,扑朔迷离;虚中之实,更具神韵。试看《杂文界》1988年增刊中刘征的《秦俑》:秦俑大喝一声:“止!走近始皇陵者死尸然而,大大批的游人,中国人,外国人,戴着旅游帽的,背着照相机的,一个个说说笑笑,同秦俑擦身而过。泰俑的手是僵硬的,不能动 作;剑是锈住的,不能拔出;喉咙是陶瓦制的,不能出声。然而,他下能容忍拿他的命令当儿戏的人,仍无声的大喝道:“止,否则汝将血吾刃!”两干多年前,秦始皇下令制作秦俑是为了守陵护墓,以展示“六王毕,四海一”的第一位皇帝的威严和雄姿,使伟业长存、江山水固,想下列两千年后却成了展品。从秦俑身上设想幻化,以虚寓实地写出一种社会变迁的沧桑感;秦俑不去审时度势,却一味守旧,无疑是一个悲剧。一边是严整的方阵,一边是自由的人群'一边怒不可遏,忍无可忍,一边谈笑风生,“擦身而过”,“不露山水”中寓滑稽和悲哀,别开生面。

五、语近意遥。以浅藏深 艺术作品中常常选择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场面,用浅近通俗的语言迭设悬念,将读者引入彀中,从浅中悟深,在有限的画面之外,创造出广阔的艺术天地,从而收到语近意遥、言短味长、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全诗口语化,虽然怨妇唯恐黎明来得太快,难以重温美梦,但溥的开端凝聚在“打起黄莺儿”,为什么要打?打是为了“莫教枝上啼”。莺歌美妙,为什么不准它叫呢?是怕“惊妾梦”。黄莺啼晓,本该醒了,怨妇做的是什么梦?为什么怕惊醒呢?末句答复是:怕惊醒“到辽西”的梦。句有余味,篇有余意:她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什么人在那里?为什么在那里?“春怨”到底怨什么?迭设悬念,都留给读者去思索,想象,真是语近意遥,浅中藏深。

六、背面敷粉。以表掩里 有些语言似乎感情显豁,但读者切勿轻信上当,因为表面的感情是虚假的,内里的真情藏在背后,如喜掩盖着悲,褒掩盖着贬等。请看李商隐《闺情》:

红露花房白蜜稗,黄蜂紫蝶两参差。

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衾不得知。

首句写一朵美艳的花,花房和睥都指花心,红露指红色露水,白蜜指白色蜜汁。第二句说黄蜂与紫蝶不是同时来到,向这朵鲜花采蜜。第三句点明那个女人在春窗下做了一个风流梦,这里“春”字指《诗经》中“有女怀春”的“春”。末句说妻子在睡眠中做了一个风流梦,同衾人(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这些都是背面敷粉,以表面似乎轻薄的艳情掩盖了寄托深而措辞婉的实质。

七、喷腾跳跃。以点代面 艺术笔墨可以跳跃,可以飞腾,可以喷出。只要点出几个有特征、有代表性的物象,即可牵动读者的思绪,去补充略去的空白,零散的点就构成意境,组成完整的画面。即使省去开端,挖掉中腹,删除结尾,但事情的来龙去脉,感情发展的线索,依然隐约可见。这种“不露山水”的技法,似乎与数字上的两点定线,三点定圆等法则有相通之处。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一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作者春秋笔法的诀窍,就在于以感情的触角喷腾跳跃,以点代面地写出细微的视觉、听觉、嗅觉,意觉,从而构成北京秋味的心灵图示。不仅对客观世界逼真的描摹,而且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调动五官,心往神驰,突破时空的界限,让思想和情绪喷腾起来,融万物于笔端,把作者抑郁、愤懑、孤寂、哀伤的内在情思“不露山水”而曲折地跳跃于字里行间,既有情化自然的艺术美,又处处隐约抒发出一个“真”的有“个性”的我。在这幅以点代面的绘画中凝聚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彷徨愁苦的浓厚感情,确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0)

相关推荐

  • 小诗五首 / 作者:冯志忠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小诗五首 作者:冯志忠 (一)无题  春天,桃花开了 老师说 这倒很像是一本书 封面很好 就不知里边的内容 怎么样了 我想,最知道内容的 莫过于作者了 就像 ...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 译文 讲解诗的人,不要拘泥字词而误解句子,不要拘泥句子而曲解作者本意.以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赏析 这是孟子讲文学批评的一句话. 如何 ...

  • 余秀华的“诗言志”(原创随笔)

    <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之说,意思是诗表达人们的志意也就是思想感情.余秀华的"睡你体"当然也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同时引起了一部分读者的共鸣.所以 ...

  • (现代诗)两首;作者:于兆志

    律   师 文/于兆志 蹲守在法律的森林里 搜寻 那一缕遗漏的光 迷路的人 在指南针上行走 逻辑的天空里 人性 频频回望 乒乓球比赛 文/于兆志 方圆之间 始终弥漫着敌意 每一次出手 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

  • 【读诗会】黄灏:赏析逍遥居士 《七律·远望》

    登高望远 代涛 - 代涛作品集  远    望 作者:逍遥居士 如画江山眼底浮,斯人却困望洋楼. 桡开碧落千堆雪,鸥藉长风四季游. 漫道微身难得志,从来捷足尽深谋. 万泉执意归沧海,何事奔波一日休? ...

  •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齐梁画风之佳作代表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齐梁画风之佳作代表 现实设绘 关注 1/16<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作,此为宋人摹本,绢本墨笔淡着色.此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古列女传&g ...

  • 南北朝为什么叫“南北朝”而不是“宋齐梁陈”或“魏齐周”?

    永初元年和泰常五年(420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南朝为宋.齐.梁.陈,北朝为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北周,直到隋朝取代北周并统一天下.中国古代史以朝代名来区分时代,那么南北朝为什么叫&q ...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疑似》原文鉴赏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①;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②.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 ...

  •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赤 〔先秦〕

    古风藏书·古文观止·卷三·周文·十六 (古诗文网) 虞师晋师灭夏阳 (选自<谷梁传>) 谷梁赤 [先秦]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 ...

  •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赤 〔先秦〕

    古风藏书·古文观止·卷三·周文·十五 (古诗文网) 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谷梁传>) 谷梁赤 [先秦]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 ...

  • 二团新秀美女现场演唱《血溅南梁宫》名段,超好听

    二团新秀美女现场演唱《血溅南梁宫》名段,超好听

  • 开成年间试诗依“齐梁体格”再探讨

    仲瑶 [摘要]开成年间试诗依"齐梁体格"是文宗本人的政治理想.对开元诗坛革新科举弊端举措的效法以及好古思想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直接产物.这种押仄韵而不拘平仄粘对."体格 ...

  • 【山西】梁怀勇丨散文/桃黍面黄儿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梁怀勇:笔名花云,山西汾阳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俗学会会员.著有纪实文学<抗日英雄 ...

  • 【河南】梁丽红丨散文/火坛子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梁丽红:80后.信阳光山人,小说.散文散见于<莽原><信阳文学><散文中国>等各级文学报刊杂志近二十万字,部分作品被收录于<90年代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