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率先研制出防空导弹,因为缺乏近炸引信没能发挥太大作用!

对现代武器装备比较关心的人可能、大概、也许听说过防空导弹采用的大多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只要在近炸引信范围内导弹就可引爆战斗部完成对敌机的杀伤,从而大幅提高导弹的命中概率。那么你知道导防空导弹的近炸引信是怎么发展的吗?请继续往下看……

二战早期高炮命中全靠信仰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战争进入了陆、海、空立体阶段,从此之后能否掌握制空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而想要掌握制空权除了主动出击之外被动防守也显得同样重要,如果敌机来袭时利用防空火力对敌机造成杀伤同样能够确保空防安全。在这一时期飞机飞行速度较慢且飞行高度也比较低,高射炮、铁丝网、飞艇、浮空气球等也能够在防空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炮加装机械引信

但是后来随着飞机飞行速度和高度的提升,即便是威力巨大的高射炮面对来袭机群时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在“碰运气”,毕竟想要直接命中目标真的是太难了。二战早期高射炮炮弹大多采用的是定时引信,敌机来袭时根据测算的速度和仰角将炮弹打出去,时间一到就会自动引爆。这一时期高射炮命中目标真的是全靠信仰,就看哪个倒霉蛋正好撞上引爆的炮弹了。

高射炮时间引信又分为药盘引信和机械引信两种 ,药盘引信就是利用引信燃烧的速度来控制引爆时间的,就好比在蚊香上面放了一枚炮仗,一旦蚊香正好烧到了炮仗那里就会引爆炮仗。使用时转动引信上面的刻度即可调整药盘燃烧的时间,接着调整好高炮的角度在敌机必经之路上进行引爆实现对敌机的杀伤。机械引信就是利用钟表原理制成的定时引信,1908年首次在榴弹炮上使用,后来被用到了高射炮上面。这种引信在使用时需要拿扳手调整引信刻度来精确定时确保炮弹在想要的高度引爆,机械引信受高空气温、湿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从整体上来讲高射炮机械引信可靠性比药盘引信要高一些。

药盘跟蚊香原理类似

但是不管是药盘引信还是机械引信都无法解决高射炮打击精度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提高防空能力就得增加高射炮的数量,只有防空火力密度上去了才能有更大的概率击中敌机。可通过增加高射炮数量只能解决防空火力的密度而并不能提升打击精度,作战时平均2000枚高射炮弹才能击落1架敌机。那么能不能研制一种只要敌机在附近就自动引爆的引信来提高高射炮的命中率呢?

机械引信非常精密

美国在1940年开始了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得益于当时无线电技术的突破美国最终在1942年成功研制出了无线电近炸引信。为了尽可能避免敌人过早得知这一消息无线电近炸引信率先在海军舰艇应用,同时为迷惑敌人美国依然将这种引信称为“时间引信”(VT引信)。当年7月这种装有新型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弹药和SG雷达一起出现在了“海伦娜”号巡洋舰上,1943年1月5日“海伦娜”号巡洋舰搭载的MK-12型127毫米高平两用副炮首次采用近炸引信炮弹击落1架日本飞机,近炸引信就这样拿下了一血,由此开启了属于它的传奇之路。

现代空空导弹普遍采用近炸引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由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和能源装置等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控制系统。二战时高射炮近炸引信控制系统利用多普勒效应感知敌机距离,一旦敌机进入21米范围内就会引爆炮弹。在没有无线电引信之前2000枚高射炮弹才能击落1架敌机,而有了无线电引信之后500枚高射炮弹就可击落1架敌机,可见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高射炮命中率。太平洋战争后期面对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无线电近炸引信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在美军密集而高效的防空火力下“神风”特攻队的命中率仅为5%。

无线电近炸引信作为一项“黑科技”极大提高了美军舰载高射炮的命中率,与之相对的是德国虽然在率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款防空导弹,但由于缺乏无线电近炸引信导致实战效果很差。1953年美国将德国“瀑布”防空导弹和无线电近炸引信结合研制出了“奈基”防空导弹,时至今日无线电近炸引信依然是防空/空空导弹近炸引信的主要类型。

近炸引信的出现帮助盟军打赢了二战更改变了后来战争的规则,发展到现在除了防空/空空导弹之外近炸引信还被大量用到了各种炮弹上,也难怪很多人将近炸引信与雷达、原子弹并称为“二战军事装备的三大发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