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集16G101-1第58页“注7”的理解与应用
混凝土锚固区,受力复杂,设置横向构造钢筋,目的是加强对锚固区混凝土的约束。
不同混凝土构件相连接时,比如梁和柱连接,梁受力纵筋要锚入柱内,梁筋在柱内锚固的地方就是锚固区。
我们查16G101-1第56页表格,确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耐久性方面考虑的。并且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构件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而这里“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是需要锚固的钢筋即构件受力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不一定是最外侧的钢筋。是从结构受力安全角度考虑的。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很明显,设置U形钢筋,就是因为挑梁上部钢筋在锚固区保护层厚度小于5d,是"注7"的具体运用。
图1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柱纵筋锚入基础内,箍筋数量可以减少,不需加密。可是当柱位于基础底板边缘或角部,纵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就必须按"注7"的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只是箍筋不必做成复合箍筋,设置柱最外侧的大箍筋就可。
剪力墙位于基础底板边缘,当纵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在外侧须设置锚固区横向钢筋。在16G101-3中,还有剪力墙边缘构件在基础底板边缘锚固的情况,理解方法类似。
1、在实际项目中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的情况是很多的。但平法图集的详图中,仅在悬挑梁上部筋的锚固,和剪力墙、框架柱在基础内锚固,两种情况下标注要设置横向钢筋。其他的详图中并没有标注,难道就不要执行“注7”吗?
2、如板上部钢筋锚入次梁、次梁上部钢筋锚入主梁的详图中,板和次梁上部钢筋在锚固区保护层厚度,也小于5d,但并没有标注要设置锚固区横向钢筋,难道平法图集默认要求我们,只要发现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就自动去执行“注7”吗?如果这样的话,要多用好多钢筋!
3、我们在项目里面做事,项目设计工程师的解释是最权威的,如果愿意,可与他们交流。显得我们在工地做事的人也是爱动脑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