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181:清厉而静,和润而远——读《古琴之道》
文/望月听雪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太古遗音袅袅,清微澹远。
清,“以贞静宏远为度,然后按以气候,从容宛转,候宜逗留,则将少息以候之,候宜紧促,则用疾急以迎之,是以节奏有迟速之辨,吟猱有缓急之别,章句必欲分明,声调愈欲疏越,皆是一度一候,以全其终曲之雅趣,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寒月,凄然山涛,悠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清况,真令人心骨具冷,体气欲仙矣。”
微,“音有细眇处,起调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此皆欲节奏间,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下指之微也。至于章句之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定将一段情绪,缓缓拈出,字字摹神,方知琴音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截,此终曲之微也。往往见初入手者,一理琴弦,即忙忙不定,如一声中,欲其少停一息而不可得,一句中,欲其委婉一音而不能,任意勾挑剔抹,全未明节奏之妙,由微细处得来。故运指之微在虑周,全篇之微在神远,斯方得微之大旨。”
澹,“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自得,使得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澹。舍艳而相遇于澹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澹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好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远淳,不着意于澹,而澹之妙自臻。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器,虚徐其韵,为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不禁怡然吟赏。吾爱此情,不奓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有寤寐于澹之中而已矣。”
远,“远似迟而非迟,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之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远之微致。盖音至之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日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琴谱妙理
“故君子之学于琴者,宜正心以审法,审法以察音。及其妙也则音法可忘,而道器冥感,其殆庶几矣。”——【宋】朱长文《琴史》
就古琴来说,入门就非常容易,这个容易,主要就来自我们现在使用的古琴谱,减字谱。
古琴曲谱在常人看来尤如天书,很有神秘感,那奇异独特的方块字符,很难让人相信是一种乐谱。
《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看到琴谱时误以为是天书,被林黛玉嘲笑。《笑傲江湖》中洛阳金刀王家将琴谱当作《辟邪剑谱》,引出前往绿竹翁处辨认曲谱的故事,使令狐冲识得任大小姐并向她学琴,最后造就了琴箫合奏“笑傲江湖之曲”的美满姻缘。
“声传琴瑟风生枕,影泻琅玕月满庭。”十八岁豆蔻年华,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妩媚娇憨的姿态,透着深深如许的甜蜜温馨,琴瑟和鸣。
言归正传,西洋乐器的乐谱均是五线谱,中国乐器则用简谱。而“现存最古老的琴谱,是唐代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这个曲子唐以后在中国失传,近代在日本发现,又传回中国,做为散佚古籍刊印,后被琴家识得是琴谱,我们才得以见到最古老的古琴文字谱的面貌。文字谱是用文字来记录左手位置和右手手势,一句曲子,就需要用很长的文字,确实不够简明,使用起来殊为不便,所唐代琴家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发明了更为简明的减字谱。减字谱在明代趋于完善,但并未脱出曹柔所创的基础。”
“减字谱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简化字,但与当代的简化字不同,它不是将一个繁体字精简为一个简化字,而是将一段描述左右手弹奏方法、弦序、徽分、音乐处理的文字语句缩减成一个新的字符,而这种缩减却毫不减少这一段文句的信息,且比原来的记载更让人一目了然,便于弹奏者视奏和按谱循声,既不脱离汉文化传统又符合器乐记谱需要的新型乐谱的创造。这种创造在人类的音乐史上是全新的,在世界各种器乐专用谱式中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一无二并非标新立异,恰恰是符合七弦琴弹奏特点的必然结果。”
如果我们以一般音乐乐谱的标准看古琴减字谱,一种无“音高旋律”、无“节奏节拍”的乐谱无疑是有“缺憾”的,甚至根本不够格称得上是一种乐谱,因为它不具备音乐的最基本要素。但千余年来,中国古琴在这种记谱方式中稳定地传承与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乐谱之“时值”、“节奏”的标注方法应该是较为容易的事,古人难道真的做不到吗?笔者认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古代琴人抚琴,从来就不是为了在乐器上精确地重复出别人的旋律,而是要直抒胸臆、弹奏出自己的心声。尤如书法不是写字、绘画不是照相,同一诗句的书法应当各具神韵,同一山水的绘画往往千姿百态,操缦也不是准确地按谱弹出一段音乐旋律,而是要有操缦者自己心灵的音声才是真正的“山水琴缘”。“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才是琴音的绝妙之处,“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行文质朴率真,字里行间每每可见撰者对琴道所爱之深,对华夏传统文化感受之切,动情处赤心难得,憨直处坦荡可嘉。”细细品味,浅斟慢酌之间,可以涤去尘虑、万事离心,做一个真正的琴道知音,一起走进那超越古今的七弦琴的瑰丽世界。“在这喧嚣纷扰的时代,多一位古琴知音,便多了一份清凉和宁静。多一人学琴,红尘浊浪中便也多了一股纯彻的清流。”高山流水觅知音,源远流长旷古深远。“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令人陷于古朴宁静、静远淡逸的意境之中,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跨越千年,品味古人的悠闲安然,“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