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仅三味,堪称特效止血剂,日常保健药,还能降血压、通便、治疗肺部感染……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陈先生,宜兴人,今年1月27日来门诊。诉2013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鲜血约1周,于上海长海医院检查支气管镜示:气管及双侧主支气管粘膜、气管结节样隆起,气道淀粉样变可能。予云南白药止血治疗后咳血好转,转为痰中带血,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淀粉样变,等待病理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咳嗽、气喘伴活动后气促遂于鼓楼医院急诊就诊,经治无明显缓解,被收入院治疗4周,病情缓解出院。但出院后咳嗽咳血复发,其女在网上查到我写的泻心汤一文,遂按原方服用,居然咳血即明显缓解。于是欣喜异常,执意来我门诊。其人虽然年已七十,素体无病,现在除少量痰血外,无明显不适,细问后得知近来睡眠不佳,平素畏热多汗,大便偏干。摸脉弦滑有力,舌质暗红苔黄。是泻心汤证。处方:生大黄10g 黄连5g 黄芩10g,沸水泡服,10剂,每日一剂。一月后复诊:说服上方3剂咳血即止,咳嗽也平,夜间已能安睡,大便次数增加,体重增加。嘱原方续服,一月后再来门诊,病情稳定。
我是第一次听说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这个病,网上查后得知,这是个新病,1854年Virchow首次称本病为淀粉样变(amyloidosis),而且是个罕见病。发病年龄16~76岁(平均53岁),男女之比1∶1。绝大部分无基础疾病。临床以多灶性黏膜下斑块最常见(约占85%),其次为单灶瘤块样肿物,弥漫浸润型最少见。病变一般不扩展至支气管壁外。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或喘鸣、咳嗽、咯血和声音嘶哑等。因气道狭窄分泌物滞留常有继发感染,此时咳嗽呈持续性,伴咳脓痰,可有发热、肺部干湿啰音和白细胞增高。血管壁淀粉样变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及收缩性减弱,且本病常伴凝血机制障碍,故咯血颇为常见。
病是今病,方是古方。虽说我第一次遇到气管淀粉样变,但咯血用泻心汤是成熟经验,可以说是屡用屡效。泻心汤载《金匮要略》,“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是一张经典止血方,后世医家也沿用于治疗各种热性出血。这个陈先生咯血、失眠心烦、大便干结,而且面色红唇红,不就是泻心汤证?方证相应,自然见效甚快。我不知道泻心汤能否根治气管淀粉样变,但只要能不咯血,只要生活质量改善,我认为也就可以了。说实在的,临床上许多慢性病,有多少可以根治后永不复发的?
泻心汤仅仅三味药,每天药价不足5元人民币,且用法简单,或煎服,或沸水泡服,或研粉做成丸药服,均可。陈先生来门诊时,喜形于色,谢谢不断,他在绝望之际遇到了如此好方好法,能不开心?
——《黄煌经方医话》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第十六篇第十七条,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和《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七条,主“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组成。
本方证为热痞证,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而成。心下居于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邪气阻滞,则气机痞塞,故临床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因无实物结聚,故按之不硬不痛。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本方不必煎煮,以沸水浸泡片刻,然后绞汁去渣,即可服用。此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清上部无形邪热。
加减:
大黄黄连泻心汤,即大黄与黄连两味,再加黄芩即三黄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加附子,即附子泻心汤,主诉本方证,有恶寒者为其目标。亦可用于本方证之嗜眠甚,边吃边打瞌睡,手足微冷者。
加山栀谓黄连解毒汤(后世方黄连解毒汤去大黄加黄柏),制为丸剂则谓黄连解毒丸(黄解丸),属本方证之慢性病程者,用丸以缓之。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不仅治疗热痞,而且可治疗火邪所致诸般血证,以及上焦有热的目赤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胸膈烦躁之证。黄煌老师临床对该方体会颇多,现分述如下:
本方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金匮要略》说本方治疗“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大黄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部止血作用。大黄的止血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治疗呕血。用药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本方用于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等效果。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者,相反有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滯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状态,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不过,血色鲜红,无血块者,不宜使用。
口腔科的一些疾病也可见到本方证,并不一定见到血证。如《经方临证指南》载吕某,男,54岁。与妻子争吵之后,火气上攻,牙痛腮肿,吟痛之声闻于房外。视其牙龈红肿,舌质红而苔黄,脉弦大有力。询知大便已两天未解。处方:大黄9g,黄连9g,黄芩9g。沸水泡服,一剂后大便日泻4次,牙痛立释。乔保钧治疗复发性口疮,如属虚寒者,则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而辨证属实热者,则用本方,或合用导赤散。基本方为:大黄,黄连,麦冬,木通,生地,黄芩,甘草梢,肉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本方药性苦寒,取效于一时,不宜久服。
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黄煌老师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红,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
本方可作为保健药使用。《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加减三黄丸,即是本方的另外剂型。黄连清热除烦,大黄推陈致新,以通为补,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们,泻心汤恰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这方面的成药也很多,如三黄片、以清胶囊、黄连上清丸等,其中均有泻心汤。
使用本方要注意腹证,其主要表现为心下痞,心烦悸。本条虽未明言心下痞,但结合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及《金匱要略》妇人杂病篇,第七条可知其必有心下痞证。《腹诊奇览》也说:“三黄泻心汤,治心气不定,心下痞者”,并谓:“心下痞,心中烦悸而不安者,为腹证之依据”。《古方便览》本方条
日:一男子,年三十余患热病不愈三十日许,背恶寒殊甚,皮肤燥热,饮食不进。余诊之,腹内濡,唯心下满,按之痞,与此方,汗大出,诸症顿退,十五六日痊愈。本方与大黄黄连泻心汤组成相近,功效有相通处,只是本方力量稍强,取二味,一取三味;一用麻沸,一用煮取;一分温再服,一顿服之。其中异同之处当细心揣摩。
本方属少阳之方药。心脏及颅内外有充血、炎症,刺激之即兴奋,心尖搏动亢进,血压上升,神经过敏等为目标。
本方之目标属于实证,即所谓头昏眼花,心情焦躁易兴奋,脉有力,便秘,易惊,不安者。腹诊有心下痞,表面柔软而底有力。脉多浮大而数。本方证之出血,为色鲜红,与瘀血色暗紫不同为特征。本方证有心下痞,亦有充血性炎证之.上冲与精神不安等。
[应用]用于头昏眼花,颜面潮红,情绪高涨,处于兴奋状态,以镇静之。
本方主要用于脑充血、脑溢血发作不久,或发作后数日。对咯血、吐血、衄血、子宫出血、痔出血、眼底出血、血尿、肠出血、皮下出血、膀胱出血、牙龈出血等诸严重出血,有镇静之效;亦常用于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症之不安,不眠皮肤病、眼疾、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痫、血脉症之上逆、更年期症状、卒倒(休克)、跌打损伤、牙痛、酒渣鼻、便秘、口腔炎、口臭、口苦、口吃、宿醉、难听等。
按《新撰类聚方》之类别分述如下:
1.高血压症、动脉硬化症、脑充血、脑溢血等属实证,出现颜面潮红、上冲、便秘者。
2.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笑中风、泣中风、精神分裂症、发狂、癫痫、幼儿痉挛、子痫等属实证,有颜面潮红、上冲、 耳鸣、焦躁不宁、幻想、妄想者等。
3. 主诉眩晕、耳鸣、肩疫痛、头重、头痛、难听、心悸亢进、精神不安等上逆之实证者。
4.吐血、咯血、衄血、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溢血、子宫出血、倒经、皮下出血、痔出血、外伤性出血、肠出血、血尿症等有头昏眼花、颜面潮红、兴奋、烦躁者等。
5.跌打损伤、烧伤等兴奋而颜面潮红者。
6.牙痛、牙龈肿痛、酒渣鼻、结膜炎、眼睑炎、网膜炎、虹膜炎、舌炎、口腔炎、口臭、口苦等。
7.皮肤病、荨麻疹、红疹且痒、黄疸(加茵陈)、不眠烦躁。
8.习惯性便秘、赤利。
9.口吃、哑、小儿麻痹、卒倒等有效。
10.烧伤后发热、宿醉等亦佳。
前贤注选:
陈修园: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
《经方方论荟要》:本方为清热泻火之剂。由于阳盛迫血妄行而致叶血,故宜大黄之苦寒,泻热而止血,黄芩、黄连之苦寒、泻心之郁热.直折其火,火降则血亦止。本文所谓心气不足,乃指心藏神,主血脉,心火亢盛,扰神迫血,故见吐血、衄血,而心烦不安。此为阳邪独亢,火盛为病。柏叶汤与泻心汤,是用于血证的两首名方,其一温一寒,乃治血证之两大法则。
胡希恕:本方治叶血衄血如神。心气不定即心悸烦、精神不安之谓,以是则失眠惊狂、癫痫,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症等,亦有用本方的机会。高血压现本方证明显者,亦多有之,须注意(《经方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