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魏征公园
朋友编高中《语文》辅导书,他给我看一篇短文《梦圆魏征园》,请我写个导读。
我当即回答他:“魏征公园我去过的,在晋州。”
但是看这则文章,却使我很有些无可奈何了,全文如下。
《梦圆魏征园》 (作者 清颦浅笑)
朋友,见到你真好。
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那正在憔悴的各色菊花,花蕊间嗡嗡嘤嘤的蜂蝶;那久不梳理的丝丝垂柳,垂柳下浓翠欲滴的湖水;水面上让人惊艳的红蜻蜓,鱼儿跃出水面的声响和轻漾开来的水纹,还有,那一两声哀婉动人的蝉鸣。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专门为这一刻精心安排的,又像是等候了千年,默默地,为了这一瞥。
出奇地宁静。心情像是被什么抚拍着,安详得几乎要睡着了。坐在那个长椅上,凝神对着那片绿,真美,真柔和。说什么,不说什么,都无所谓了,我知道我的心在微笑。我知道你一定也是同样的感觉。在那个暖暖的,阳光有些氤氲的午后,这个园子以它的气定神闲感染了我。我知道有一种永恒的美丽,从此和这里结缘;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从此在这里生根。
我们的步伐,和我们的语气一样从容;我们的心境,和我们谈论的内容一样沉静。轻轻地,缓缓地,像梦,又像诗。园子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曲径,你我都印证过了,连空气里焚烧落叶的味道,都一起感知了。园子已是你我的,你我是这个秋园的帝王。所有的冷清都是一种繁华,所有的沧桑,都是一种新生。我们以蝉蜕的目光洗涤了我们的园林,静看蜂嘤蝶舞,叶卷花枯。
相看两不厌,只有魏征园。心观照了此园,此园亦观照了心。你我即园,园即你我。
呵呵,浅薄之人,竟敢谈禅。朋友,我的胆怯还在徘徊,双足已经开始了远行。双足开始远行的时候,勇气其实还很稚嫩。然而,终归是出发了。也许心里有一轮明镜,在潜意识里返照着每一个过程,如果不是游刃有余,决不会让肆意任性。
在你身边,仿佛变成个着了古装的女子,水袖临风,衣袂翩翩。而你,则是断桥边错过了千年的书生,儒雅的举止里,掩着款款深情。眸光如星,总不敢对视那熠熠的光辉,只好看天,看树,看水。
完美无缺。只是不知友人的欢颜里是否藏了惊诧的影,不知友人是否能解这份恬淡的从容。步入清秋的情意,多了几分寂寥,少了几分郁滞;多了几分清澈,少了几分朦胧。
只是,别离的钟声敲得太匆匆,你用无声的狂风,顷刻间席卷了这场秋梦!颓然地跌落红尘,不敢看不敢看,你决然的背影。
忍住悲伤,只为把你穿街而去的身影刻在眼底。
我对朋友说:“这篇文章看起来情绪饱满、文采飞扬的,但是你说它写的是大明湖也行,你说它写的是西湖一角也行,除了'魏征园’这三个字,我们看不到魏征园的一点影子。”
朋友说确实有这种感觉,但是这种文章对学生作文很有启发,学生可以引用的地方很多。
我想也是。并且我还想起名家大家也有这种风格的,好像周作人给人写序就是这样——用在这本书上可以,用在另一本书上也行。
但是,“主流的”作文习作不应该是那样的吧?
然后朋友问我怎么去的那里,有没有魏征园的游记?我说这些年因为出差有幸跑遍全国,看了一些东西、收集了一些资料,但是主要是忙着写专业化的书,小文章写的很少。
然后,我却禁不住把这个问题反复思考了一番。一、我会怎么写魏征园?二、其他名人“故园”的联想。三、为什么魏征墓地在咸阳而不归葬在故乡?
这样构思这篇游记,构思这篇——
《追忆魏征公园》
晋州(县级)市在石家庄的东方,一条307国道几乎是正东正西地连通晋州与石家庄。县城主体在国道北侧,有点特色的是一条经常干涸的河渠把公路与城镇隔开,增加了安全感。魏征公园处于县城的西南角,大门前面就是那条河渠。在国道上往来的人们都能够看到它。
公园大门在全园偏东部的位置,进门小广场有一座新的魏征塑像。广场后面的小路呈辐射状延伸到公园内部,而外围环绕的路宽一些。东部主要是一大片荷塘,我这次来的时候正是盛夏,怒放的莲花升腾成一片红云。我想这个设计很好,不论魏征有没有与藕荷有关的文字,这莲花还是很配的。
绕过去,到公园西部,也是一些仿古的建筑,名目与魏征家族有关。
但是,也就是这些。给人的感觉是少很多东西。
少什么呢?
一个新园子,没有古色古香的气息是可以原谅的,但是,还少很多东西。
少什么呢?
首先是少“园主”的身影,没有随处看见的魏征的故事与资料,传说和典故——可以对比的是秦皇岛的孟姜女庙,明明是传说中的人物,可是“孟姜家”各种生活场景的布置让人觉得栩栩如生;其次,是缺乏题字碑刻——同样是县级市,山东禹城的禹王亭那里就布满了全国的许多书法家的书法刻石,吸引了一些老人、学生来看。第三,我渐渐发现,最少的还是人——记得我到太原唐槐(狄仁杰)公园时,不大的公园里面来来往往里满是人,这才真正的是和谐、盛世气象,这个与规划位置有关系。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似乎“无解”的问题:为什么魏征墓地在咸阳而不归葬在故乡?
这个问题至少可以分析为两个部分,“墓地在咸阳”是比较好解释的,因为皇帝需要他来陪葬——并且好像是对他莫大的荣耀了。
这种集中优势资源(死后也不放过)的心态在古今的中国比比皆是。我到四川一些地级市出差的时候,有一个现象特别让我感动:四川警察学院(是我国仅有的四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安院校之一)在泸州;四川美术学院(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重庆;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部2018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更名公示)在自贡;四川农业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在雅安……而其他省份“XX省”冠名的大学几乎都集中在省会城市了,四川有点特殊;好像就是因为看到那几所大学,我感到四川是个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地区,广大四川人有福了。这样回头再看魏征公园,我忽然感到一种隐隐约约的希望——我们经常说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名人惠泽故乡,树立远大理想,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总得有个地儿、有个物件儿吧?(尤其是对感性思维的儿童,和走走停停的老人。)明明是从小在我这里长大的,我培养的人才,你扒拉走了连骨头都不放回来,这不是断了我地方的慧根吗?
追忆魏征公园——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希望各地有更多的“XX(人)公园”建立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