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拉版《吉赛尔》第一场,尼科莱塔·曼妮的完美之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曼妮与安德里亚申科领衔谢幕
今晚演出最后谢幕站起来鼓掌时我就在思考,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形容这场斯卡拉剧院的芭蕾舞剧《吉赛尔》的精彩。我想了一会儿,发现自己大概有数不清讲不尽的话想拿来描述,却又一次陷入了不知道从哪说起的境地。
前天刚刚在大剧院看完斯卡拉的《海盗》,隔了昨晚宁峰的小提琴独奏会,今晚又是《吉赛尔》,而且明晚还有一场——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件相当相当奢侈的事情了。
《海盗》的演出中,尼科莱塔·曼妮和季莫菲·安德里亚申科这对情侣首席已经带来了精湛的表演,尤其曼妮的表现相当可圈可点。但我不得不说,到了今晚的《吉赛尔》,同由两人领衔的演出,却比两天前还要更美、更精彩、更引人入胜。
我甚至在想,经此一役,如果说斯卡拉是演绎《吉赛尔》最合适、最唯美的舞团,恐怕都不为过吧。
这版《吉赛尔》实在是在所有的角度都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斯卡拉芭蕾最突出的艺术亮点。编舞、舞美、造型、音乐……所有这些方面都是。
《吉赛尔》的剧情比较简单,不同的演出版本之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两幕的划分也十分清晰,第一幕设定在现实中的乡下村庄,第二幕则是墓地上虚幻中的幽灵世界。今晚的布景和《海盗》在风格上如出一辙,精致、简约,必要的元素丝毫不缺,多余的内容也几乎没有。舞台的运用也和《海盗》一样,并没有不管不顾地释放出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大舞台的全部空间潜力,而只是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因此舞台整体也显得比较小巧。
服装上,因为《吉赛尔》两幕设定分的很清楚,因而服装也自然形成两套体系。第一幕以质朴为主,无论是农民们的服装还是领主一行人的服装,都并不华丽。但在望远镜里能清晰地看到,每件衣服设计都很有质感,绝非糊弄。第二幕则尤为特别,斯卡拉的白纱裙不同于莫斯科大剧院或马林斯基,有着更为优美弧线和更为丰富的层次,更显出一种「丝丝入扣」的感觉,灵动而飘逸。
当然,舞美和服装再好,最重要的也是表演。而今晚曼妮和安德里亚申科领衔的舞者们,正是用自己的舞步和舞姿深深地折服了我,以及全场的所有的观众。
《吉赛尔》毫无疑问是浪漫主义芭蕾最具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尽管参演舞者的规模算不上大,但每位登台的舞者无论主角配角、独舞群舞,都丝毫不轻松。
作为女主角的曼妮在全剧里戏份无疑是最重的。从舞段上来讲,她在第一幕中后段的变奏和第二幕双人舞里的表现,可谓是出神入化。第一幕的那支变奏需要女舞者用单足尖支撑进行连续移动,而且还要和音乐的节奏匹配。曼妮极好地保持着对于身体的控制,手臂和小腿上动作的细节还相当灵活细腻。
第二幕的双人舞则由他和男主角安德里亚申科一同完成。因为此时的自己已经化身为幽灵,姿态相较第一幕也需要比较大的调整。曼妮极尽准确地把握住了此时作为幽灵的吉赛尔的气质,并且很好地利用了自己身上这件设计上很特别的白纱裙,让自己的姿态格外飘逸和空灵。特别是其中一段小独舞,一上来的 en L'air 极其到位,只给人留下了在心里暗暗叫好的空间。
正如曾经创造了吉赛尔传奇演绎并且带来了这版编舞改编的芭蕾大师伊薇特·肖维蕾所言,「挡我起舞时,我的内心所想是让观众忘掉足部的存在……它带给人沉重的世俗感,非常有必要让观众感受到那『如呼吸般的轻盈』。」我想,曼妮一定充分地理解了这种艺术理念,因而能把第二幕里的吉赛尔塑造得如此出神入化。
他的舞伴、男友,同为首席舞者的安德里亚申科也功不可没。特别是在第二幕结束前的双人舞中,每到托举之时,他都特别准确地知道该如何发力,既不是很猛的蛮力、又有足够的支撑,从而让曼妮显得格外轻盈,配合着「幽灵」的气质。
与此同时,和《海盗》中一样,安德里亚申科非常聪明,十分懂得扬长避短。无论是跳还是转,他都仍然没有什么挑战绝对难度的超技表现,而是着重于动作的完成度,一方面让动作饱满,另一方面更是和音乐高度融合——Entrechat Six 也好,Cabriole 也好,尤其是他每次的连续空转,都能和音乐的重音几乎完美地合拍。
而在第二幕最后的 Coda 段落,连续的 Entrechat Six 一直打,这个完全依赖体力的舞段里,安德里亚申科没有强行坚持让双手保持在一位,而是双臂随着起跳上下摆动,从而更多地借力以保持自己的速度、跟上音乐的节奏。不过,这段恐怕到底还是太消耗体力,最后的三组安德里亚申科已经不再能那么完美地让落地踩上音乐的重拍,稍有些可惜。
对于曼妮和安德里亚申科这对演绎吉赛尔和阿尔伯特的得天独厚的组合来说,除了单纯的「动作」另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更是他们的眼神交流。对于坐在一层楼座最后的我来说,今晚带望远镜不仅是为了看清舞者的动作,更是为了好好地欣赏他们二人——特别是曼妮表演时的神态。
必须要叹服,曼妮对于吉赛尔这个角色的理解实在太到位了。就像是交响乐作品里的音乐结构,在曼妮刻画的吉赛尔形象中,我们似乎也能看见类似结构的存在。
第一幕的最后,在看林员吹响号角、领主一行人来到村庄并揭露了阿尔伯特的真实身份后,受到巨大震动的吉赛尔有一段相当「奢侈」的「情感戏」——所谓情感戏,这个我现编的词,说的是这段舞蹈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动作组合,而是主要为了情节而设计。这时,曼妮丰富的神态里融入了巨大的信息量。你可以清晰地从她的眼神和表情中读出,这个纯洁的少女对于之前她和阿尔伯特情感的美好回忆,对于之前自己没有及时听从母亲劝诫的反思,对于阿尔伯特、看林员乃至自己的愤懑,还有对于之后命运的预感——就是在这样的细微表情中,既总结了之前一整幕的丰富情节,又预示了下一幕里墓地和幽灵的世界。高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群舞谢幕
另外需要突出提到的,仍然是斯卡拉的群舞。前天我就说过,群舞方面,斯卡拉不以量取胜,而重在质的塑造。但在需要的时候,斯卡拉也毫不含糊——今晚的《吉赛尔》,第二幕便派上了不打折扣的 24 位群舞幽灵。
数量就是多了,质量也丝毫不减。这些群舞舞者动作整齐划一,身着幽灵的白纱裙,和曼妮一样,都让这件裙子的特性最好地发挥了出来。都说《吉赛尔》是「幽灵」最著名的舞剧之一。的确,现场看到三十二位身着白纱裙的舞者翩翩起舞,只有看过你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震撼和冲击;也只有看到斯卡拉这样高质量的群舞,才是真正知道什么是这之中的美感。
而斯卡拉的群舞水平之高,还体现在动作精准而不僵硬。精准的动作、整齐的组合让表演稳定,但游刃有余才让表演具有美感。这是实打实的底蕴和功力。
总得来说,这场《吉赛尔》几乎无可挑剔,堪称完美。明晚还有一场,在今晚的铺垫之下,另一组舞者也让我更加期待。
而说今晚是曼妮的完美,也许有打压其他舞者风采之嫌;但不得不说,曼妮的表现实在惊艳,她和安德里亚申科领衔的舞者们也完全陪得上今晚最后超过 15 分钟的罕见长度的谢幕。
当然,在北京观众的热情之下,这对情侣首席也免不了再度送上「猝不及防」。而且……是两次。
2019 年 8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