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三张图带你了解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基层检验人都应该见过,但有哪些特点呢?不一定都认识,下面用三张图带你了解异型淋巴细胞。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几种血液细胞。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
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
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仪器不会显示出来,但会报警提示WBC分类异常,更易计数到单核细胞里,这时就必须镜检。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胞体积变大,胞核体积也增大,不规则,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
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结果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
什么是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着,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异型淋巴细胞分型
Ⅰ型
又称空泡型或浆细胞型。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细胞核为圆形、肾形、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胞体大、核偏位,胞质较丰富,色深蓝较多、染色质较粗。
Ⅱ型
又称不规则型,或称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个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胞核凹陷,不规则。染色质较粗,胞质较丰富。
Ⅲ型
又称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型。胞体较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左胞体较大,胞质也较丰富、深蓝色(与单核细胞鉴别),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但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些,比幼稚细胞染色质粗些)。右为II型,胞体不规则,胞浆深蓝,有明显透明感,边缘处着色明显较深。
人体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异型淋巴细胞的原因
引异型淋巴细胞的主要病因有
感染性疾病,最常见于病毒性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预肪接种后;移植后排斥反应;.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放射治疗后、应激反应等其他因素。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就是白血病吗?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此外,也见于细菌性感染,如结核、白喉、百日咳、布鲁菌、沙门杆菌、链球菌感染等;螺旋体病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原虫感染如疟疾;以及弓型体病、立克次体病等。
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如氨水杨酸钠、苯妥英钠、巴比妥类、氨苯砜等,以及有机砷、奎宁、异烟肼等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
在检验工作中,异型淋巴细胞形态诡异,很不好辩认,更容易与单核细胞混淆。还易想到淋巴瘤,要高度重视,结合临床,病史和年龄来综合判断。
注意
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应该建议医生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