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即兴演讲》,发言总结游刃有余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周的读书栏目。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籍是《即兴演讲》,这本书深入分析了我们发言、汇报时感到困难的原因,并告诉我们怎样化劣势为优势,抓住每个沟通瞬间,一张口就征服他人。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掌控人生关键时刻”。这话可不夸张,因为作者发现啊,生活中,需要临场发挥、即兴表达的情况太多了。比如,在电梯口遇见老板,你需要简短清晰地跟他交流工作;开会时,领导突然点你发言,你得有理有据、侃侃而谈;做汇报时,领导提问,你得从容应答;乃至于生活中,跟朋友同事闲聊,大多数人也希望自己说的话有道理、有深度。
理想很美好哈,但现实往往很骨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知名演讲家朱迪思·汉弗莱,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培训发现,你表达得好不好,要看三个很关键的因素,它们是心态、准备和思维结构。
1、信心
我们先来说说心态。很多同学一发言,就不敢抬头看人,心跳加速,支支吾吾,连说话声音都变了。我想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的感觉都是忐忑不安,担心同事怎么看我、领导对我什么印象。但是作者说,不要这么想。说话表达,不是在求别人赏脸,而是在慷慨地给他们送礼物!
你把自己的知识、信息、灵感,或者亲身的经验、独到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这就是非常宝贵的礼物。
想想看,你的伴侣或者好朋友过生日,你带着花,拿着礼物,交到ta手上,对方是不是很开心?而你呢,也感觉兴奋、期待,还有点小激动。这就对了,说话表达,也是相同的道理。当你想到,自己在给予别人重要的知识,帮助他们思考问题,你的心态会变得很放松、很坦然,更有创造力,恐惧感也就消失了。
你可能会说:我只是汇报一下12月份的业绩,也算送礼物吗?
答案是:当然算。向老板汇报工作,是展示团队的成绩,分享信息,帮助老板更好地决策;会议发言,也是在帮助参会者,收集灵感,交流碰撞,发现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更重要的是,当你不再过度关注自己,不纠结“我这句说得怎么样”“老板是不是觉得我没讲好”之类的问题,你就腾出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内容本身。你会开始想:“我能分享什么呢?”“怎样让别人听进去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做什么上,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把事儿做出彩。
作者还建议你,在发言的时候,大方分享你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故事,比如,分享你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工作中的小趣事,自己过往的经历,也可以分享当下的心情,真诚的表达可以消解你的紧张感,更能快速拉近你和听众的距离。
2、准备
好,说完了第一点——心态,我们接着说说第二点,提前准备。你可能会有点奇怪,即兴发言,不就是临场发挥吗?怎么又要准备了呢?更何况很多时候没法准备呀,比如你到了会场,听了介绍,才有了一些看法和见解,你也不知道啥时候撞见领导,或者汇报时他们会问什么问题。这怎么提前准备?
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小案例。我有一位同事,旁听了公司一个重大项目的会议。她一边开会,就一边做笔记,整理自己的想法。开完会,她正好跟某位高层领导一起坐电梯下楼。她抓住机会,向领导分享了自己的两点感悟,然后说:“我想跟您约一下,就您会上提出的问题,讨论一下如何跟进。”领导虽然有些意外,但很欣赏她的表现,就答应了。于是,这位同事和她的团队,获得了高层近距离指导的机会。
有的人还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准备不同的内容。比方说,有位学员告诉我,如果他遇见公司的高层领导,可能会迎上去问:“下个月我们开项目会议,您能来讲几句话吗?我们对公司的新策略非常认同,大家都很想听您讲话。”如果他遇见的是部门领导,则会用几句话介绍手头的项目进展。
这样做,不但展示了自己,还给领导留下一种印象——你积极能干,总是在思考和协调事务。所以呀,事先做好准备,你才能抓住机会。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提供了几个小技巧:
1,开会的时候,一边听报告,一边头脑风暴,在本子上写下你想到的关键词、案例或者观点。即兴发言的时候,围绕1-2个最重要的观点去讲;
2,平常就准备好自我介绍、工作总结、项目进展等内容,不用太长,几句话就足够了。具体怎么写,我们接下来还会继续讲;
3,当你遇到老板或者客户时,花十秒钟润色一下你早已准备好的几句话。
很多人以为即兴就是跟着感觉走,实际上“即兴”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最开始的意思是“准备就绪”。就像一句话说的,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3、结构化的思维
我们刚才讲了提前准备很重要,那到底要准备什么呢?有的同学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有的同学相反,就算说了很多话,也讲不到重点,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些固定的结构,把松散的想法组织起来。
不信,你听一听这段话:快过年了,我要和家人一起做很多准备:收拾房间,买糖果,擦洗家具,修门口坏掉的电灯,洗车,买新衣服,买烟酒。
听完这段话,你能记得具体说了什么吗?是不是感觉乱七八糟的,只能记住其中两三项呢?这是因为,我没有按一定的结构来讲。我把这段话稍作修改,变成下面这样,你再听听:
快过年了,我要和家人一起做很多准备:第一,修理电灯;第二,清洁卫生,要收拾房间,擦洗家具,洗车;第三,买东西,要买新衣服、烟酒和糖果。
改过之后,是不是觉得简洁明了,更容易记住呢?这说明,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简短、有规律”的信息。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发现,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单位,相对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单位。换句话说,你讲话的要点,最好别超过3个,否则就很难有人记得清了。
因此,最简单的表达结构,就是“黄金三点法”,也就是把一段话分成三部分去描述。就算你讲完后,大家不记得具体的细节,至少能记住3个关键词,而且觉得你的发言很有条理。
比方说,向领导汇报,新人入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呢?你可以这么说:第一,熟悉公司文化,包括了解公司历史,学习公司内部专有名词;第二,人际关系建设,包括认识同事、开部门分享会;第三,熟悉业务,包括体验产品和客服工作,学习内部系统。
提升自己的语言结构并不困难,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够刻意练习“三点法”,很快就能够有成效。
比如每次评价一件事情时,多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序列词表达,就能给他人一种逻辑严谨的感觉。
比如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问为什么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了。假如没有准备的话,你可能会有点懵,但是用上“三点法”,你可以在1分钟内有条理的去陈述。
比如这么说:我也分析了一下,有三个原因:第一,今年春节在2月底,当时已经有过一波购买高峰,之后买得就少了;第二,团队政策有变动,大家还在适应中;第三,对手发布了新品,分走了客户。
这样的话,老板看你临时组织语言还能有条有理,也就不为难你了,甚至可能以后会更加器重你。
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为什么一到需要表达的场合,很多同学就为难?主要3个原因:没自信,没准备,没结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讲到了三种应对的技巧:以“送礼物”的心态去表达,提前准备,同时掌握一种基本的发言思路和逻辑,就是黄金三点法。
相信经过学习和训练,你不但不再害怕发言和总结,还能讲得头头是道,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成为说话表达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