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的渊源——强叔给你胡诌一下
说起姓氏,过去分成姓和氏。很多人都讲过这玩意,今天我也来试试能不能把这玩意儿整明白。先来说明白姓和氏的区别。姓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呢,就是跟着母亲这边来的,那么相对一看氏就是跟着爹来的。
姓要比氏出现的早,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是母系社会,之后才慢慢过渡到父系。咱看看姬、姜、姒、嬴等古姓,偏旁都有女,也能推断出早期部落都是女性当家。如果几个人是同一个姓,就说明他们都有一个最古老的部落祖先。上古大姓只有八个,大一点的部落估计几个手指加脚趾就能数的过来。
姓可以理解为集团总公司,而氏就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个分公司了。这分公司的名字呢,可以是一支后裔生活的地方,比如赵、齐、鲁、韩,也可以是这一支后裔担任的官职,比如司马、司空、司徒。
随着居住地的不断改变,很多族群的氏也很乱,经常改变,所以同姓不同氏的情况就越来越多了。而随着大城市的兴起,不同姓的人居住在同一个地方,那么也就出现了同氏不同姓的状况。故此我们可以看到,战国七雄里面秦赵都是嬴姓,燕魏韩都是姬姓,说到底战国就是一帮远房亲戚在那边瞎折腾。
从称呼上看,那个年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说到这个男子称氏就避不开一个人,很多人一直很纠结,秦始皇到底是嬴政还是赵政的问题。说赵政的呢,手里最大的凭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里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名为政,姓赵氏”。而说嬴政的也有凭据,西周的时候,周王室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提出了“天子无氏”的概念。周天子是以姬姓自称的,但是姬姓其实有很多氏的,比如说最有名的就是黄帝的姬姓轩辕氏。那么同理秦始皇也是天下共主,那根据天子无氏的概念,那也应该叫他嬴政,而不是赵政。你要问我这个争论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没结论。吵了几百年,我觉得也是挺吃饱撑了的,爱叫啥叫啥,反正我们就知道秦始皇挺牛的不就行了吗?
姓和氏啊,一度是一套非常严谨的制度,但为什么到后面慢慢合流,最终姓氏不分了呢?这个还得从姓的作用说起,之前说过姓代表的是母系。母系社会的概念,距离我们现在大约五千到一万年,文献资料都已经无法考证了。但能肯定的一点是,姓代表的是血缘。毕竟上古时代没有家庭观念,从一个妈肚子里面蹦出来的,也不知道爹是谁,而姓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在于同姓不婚。
从西周开始,凡是同一个姓的,便会认为是同一家族的人,是禁止通婚的。这种制度在人类刚刚从氏族社会迈入阶级社会的时候是非常有意义的,当时的人们也能够非常自觉地去遵守,就像我们现在知道近亲不婚,很好理解。但是随着一代代的繁衍,若干年后这同姓者之间共同血缘的成分就变得越来越稀薄。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三代以内不能通婚,当时古人也不傻,自然也慢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并逐渐尝试去冲破这个枷锁。春秋战国的时候,晋卫吴鲁都是姬姓,但根据左传记载,互相之间就存在频繁的通婚往来。当然,古时候还是比我们现在严格得多,就算是同姓结婚,你们也不能是同一个氏族的。如果同姓也同氏,无论你隔了多少代,那长辈也就只能棒打鸳鸯了。
而姓除了同姓不婚以外,另一个作用就是同姓相帮,这也非常好理解。毕竟一个姓的,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亲戚之间互相帮助,多多走动也是情理之中。但同样随着这血缘的不断稀薄,就像刚才说的战国那几个诸侯国,说到底都是远房亲戚。你说还互相帮助呢,不把你往死里弄,就算客气的了。
之后,随着氏的发展和起名的多样化,作为子公司的氏又发展出了许多子子公司和子子子公司,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候的大宗氏与小宗氏之间的关系。同时春秋战国很混乱,有的人为了避祸就跟自己的宗族脱离了关系,自己另起炉灶,DIY了一个新的氏。这么一搞,就使得姓氏制度越来越乱,原本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开始有了崩溃的前兆。到了春秋末期,姓氏合流其实已经开始萌芽了,战国策里面楚怀王的宠妃就叫郑袖,不叫郑姬或者郑氏这种称呼了。
战国时期,对于该称姓还是该称氏,人家当事人都已经不怎么在乎了。我们来看《韩非子》这本书,里面韩非子称齐国国君为吕氏,而称晋国国君为姬氏,这就很混乱了。因为吕是氏,姬是姓,一会儿用氏来称呼齐国老大,一会儿用姓来称呼晋国老大。可见严谨如法家的韩非子,在这方面也已经无所谓了。同样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对于先秦时期的人物很注重追根溯源,把姓、氏、名交代的明明白白。可在记录战国以后的人,很多时候就只写了姓名和籍贯。真不是司马迁不想写全,实在是查不到根源。真正把姓氏合流画上句号的还得是秦代,姓氏原本是属于贵族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拥有的。大秦一统六国那些贵族都干没了,姓氏也就没用了。从而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用姓加名的格式,至于你平民百姓想用哪个姓,你自己看着办,爱叫啥叫啥,别和皇帝一个姓就行。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像盗趿、庖丁啊,这些人都是没名字的,盗、疱都是职业。(PS:说盗疱是鲁国贵族出身的趁早打住,那是后人文学作品加上去的)而秦始皇之后,像陈胜,吴广这种泥腿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姓了,那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姓和氏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不管大家听懂没听懂,反正我自己也实在弄不懂,只能搞个七七八八大差不差,毕竟姓氏这玩意是几千年发展下来的产物,要完全弄懂得穿越个几代人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