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真的三分毒? | 那些我们一直误解的事情

1.“毒”在最初的含义是“药性”“偏性”,以指示药物纠正身体之偏的道理。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毒物”的意思。

2.在中医的语境下,药物都有偏性,偏性越大,治疗的力度越大,越平和的药物其药性最小(不是说没药效x3)。

3.根据(2)可以知道,一个完全没有“偏性”(即开头的“毒”)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没有药性的。

4.有些药物确实有毒性,例如有些药物确实有肝肾毒性,附子等药物会中毒等。但中药学这个学科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确定药物品种规避药物毒性,通过炮制减少毒性,通过方剂的合理配伍而消除毒性。所以正儿八经的方剂,基本是安全的。

5.有些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有些患者会觉得长期吃药不好而选择中断。其实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在确定方剂配伍是安全的情况下,用中药系统“调理”“治疗”,一般只会让身体慢慢进入正轨而不是产生效果的同时也伤身体。正确地长期服用中药是安全的。

6.一般来说,西药比较大情况下适用于“是药三分毒”这个说法。但中药跟西药并不是对抗冲突而是双汇并行,服用中药的情况下同时服用必要的西药,也是应该的。达到一定的稳定的生理病理治标下可以考虑减药或停药,但不建议自己突然停掉西药。

7.《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毒理学》《方剂学》这么多前辈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与理论研究,不是开玩笑的。都是为了保障用药安全、增加疗效、明确机理而开设。不是中医黑一句“尚不明确”可以抹黑的,况且“尚不明确”并不是他们认为的那个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