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马桥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这批全国发现最早的蓝印花布上就有描绘
蓝印花布里的马桥风情
1965年,在马桥乡三友大队的明代墓葬中出土了四条蓝印花布夹被,上面印有繁复而活泼的白花纹,蓝白两色搭配自然和谐,制作工艺精湛。据一起出土的一张地契所记时间,可确证为明代末期的文物,今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及闵行区博物馆。《话说中国》丛书称: “这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发现的最早的蓝印花布实物。”董其昌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家中必然拥有这样的被单。
画布上的图案
这四条夹被均由三条大至相等的粗棉布先印花后纵向拼接而成,两条长2 米、宽1.7米,一条长1.92米、宽1.27米,一条长2.05米、宽1.64米。夹被上的图案内容各不相同,纹样线条流畅,造型构图饱满,画面写实生动。
其中一条夹被可称“菱形满地花被面”,在排列有序的连续菱形方格内饰花草、凤鸟、狮子滚绣球等花纹。被面从上到下带饰花纹为凤戏牡丹、菊花边饰,主体图案为连续菱形方格,正中心四格为一组,上下格内各印一只凤穿牡丹图,上格凤首朝下,尾上扬弯曲呈圆弧形,下格凤首朝上,双翅舒展,左右格内各印一只狮子,在花丛中滚绣球,左边狮子蹲踞,左爪踩绣球上,右边狮子奔跑状,前爪刚扑到绣球,周围格内花卉纹质朴大方,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另三条夹被可称“庭院人物被面”,构图基本相似,四周布以二方连续式花卉、鸟兽图案为花边,中心分为两部分,上部是三个开光花鸟折枝图案,上下两部中间由一道带饰分割开来构成装饰边栏。下部三组由不同的庭院、人物、花卉图案组合构成。
花布画的故事
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夹被,主体图案中部一棵参天松树,一棵高大的芭蕉树,之间庭院回廊,树下两个贵妇坐在回廊内闲聊,左边主妇发髻高盘,戴发簪、额带饰、耳坠等首饰,身着华丽服装,肩披霞帔,坐在榻上。左侧站立一个侍从,似在向主妇禀报,右侧芭蕉树下一侍从双手端盘朝主妇走来。而左侧,另有主仆三人的山水行旅的场面,只见崎岖小路从山上弯曲而下,一匹昂首奔马四肢矫健,马上是头戴乌纱帽的官人,策马扬鞭,身后跟着两个挑行李的侍童,正沿着山道匆匆而来。图案之间由背景围栏相接,构图完整,衔接自然。画面组合起来,即是一个故事。
另外两条夹被侵蚀较为严重,其中一条仍能看出主体图案为两人在庭院对弈,身边各立几名侍女。庭院内,有假山石、牡丹花、芭蕉及杂树相映,围栏曲径通幽,充满春光诗意。而院外,远山连绵起伏,背景以大面积留白表现。
另一条夹被也是庭院对弈图,夹被上下留有蓝色空间,四面边框均为缠枝菊花,上边框下一横排三个桃形开光,各饰花鸟折枝纹,每开光内两只小鸟栖息枝头,三组相映成趣,左边鸟首右向,右边鸟首左向,中间的两只一左一右,合成整体。主体图案为远山近水庭院人物,中下部庭院回廊环绕,一对夫妇坐圆鼓形凳上对弈,左边男主人头戴尖帽,低头拱背,右手拈棋准备落子,右边女主人头戴花冠,面相丰腴,神态雍容,双目前视,双手笼袖,正在冥思。男主人身后的侍从双手捧物。主妇右侧的侍女眼看棋盘,臂靠台沿。庭院外,左侧一棵芭蕉树枝叶繁茂,树下有两人正走来。右侧有两个身长袍者,可惜已模糊不清。回廊外,是溪水、花木和山峦。
还有一条夹被为松竹梅图,三幅缝成,上下蓝地,四面边框为缠枝菊花纹。上边框下一横排三个开光,中部开光长方形,左右椭圆形,均饰双鸟折枝纹。开光下部一道回廊柱带饰。中部图案有松树、竹叶、梅花枝、花草、星宿图等。
明代,董其昌故里拥有十多位进士,大多为官,家境富庶,自有烦恼,花布上的场面及故事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缩影。
作者:张乃清
编辑: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