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丨我与旧书商的往事

王叔

因为喜欢旧书,自然和书摊的书商有来往。有位书商在我印象里一直记忆深刻:高高的个子,异于同行的整洁,说话的尖刻,还有那经常有好书冒出且不准还价的专横。他在市场上其它书商都得敬而远之,因为他拿别人的书,总是给人家他自己定的价,意思意思而已,也不是不给钱,反正书拿走了。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了,也就私下里调侃他几句,对他这种无赖习性见怪不怪了。他姓王,比我年长,我称呼他王叔。

有一次,一书商收了一批某艺术专科学校的藏书,里面画册特别多,都是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出版物,市场上的淘书的人蜂拥而至,把书商围个水泄不通。王叔当然不甘落后,直接抢过了那个书商手里的编织袋,他一个人自己选书,中意的留下,放在脚下,不中意的扔在书堆上,让大家抢夺。这样的场景,断断续续上演过好几次了......

还有一次,更有戏剧性:我选了一本汉砖的小册子,正在翻看。恰巧王叔在旁边,他要看看。我没多想,顺手递给他,就准备付钱给卖书的人。我正准备和卖书的议价,结果王叔大声说,这书他要了。卖书的和我俩都熟,他看看我,又看看王叔,明显是左右为难了。结果可想而知,书让王叔拿下了。这时,我身边其他的书友出于义愤,有的鼓动我去要那本书,有的讥讽王叔的蛮横无理。我知道书是要不回来了,不如认栽吧。

《黄丕烈顾广圻书目题跋》 图源孔网

在旧书市场,有好书出现,必须得抢,斯文的人,根本没有机会。我又不屑于与人争抢,往往都是看着中意的书让不顾面子的书友抢走了。但是说到平心静气淘书,我自忖还行。比如,就在王叔的书摊,我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带曹雪芹画像的四册本《红楼梦》,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华书局影印版精装本《黄丕烈顾广圻书目题跋》,文学古籍刊行社精装本《世说新语》(一二),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影印版《中央副刊》……而这些书都在二十元以下,比起那本让王叔抢去的汉砖小册子,我的所得已经远远超出了。

我当时选择了忍让,让他的伎俩得逞了,面子上的事,不必撕破脸皮,大家都清楚,公理自在人心。小事忍住了,才有后来我在王叔手里买到更多物超所值的书。淘书,与人打交道,都是一个道理,明确自己的目的,有长远的眼光。

李叔

李叔卖书与众不同,他是把书摆的整整齐齐,书都用薄的透明的塑料袋套好,不让别人随便翻看的,自己坐在小马扎上,靠墙放着一把拐,后来我才知道,李叔右腿不方便,得拄拐才行。

他的书摊光顾的人相对要少,因为书不让翻看,人又不热情,显得和热闹的旧书市场,格格不入。他这样的情形,我倒是愿意光顾,因为我不屑于和别人争抢,爱书人,斯文点总是应该的。他摆的货基本上都是中华书局八十年代的文史类书籍,也正对我的爱好。对于中华书局八九十年代的旧书,大部分我都熟记在心,所以,根本不需要翻看,看好书名,直接拿过来,放在一起,等拣好了,就和李叔议价。他给的价钱高,但是我还能接受,得书的欢喜远胜于被宰的无奈。一来二去,我和李叔熟悉了,于是就有机会去看他家里的藏书。

李叔在市郊有一处房子,专门放书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靠墙都是高大的木质书架,每个房屋中间还有横放着两个书架,简直比市里新华书店的古旧部卖书的地方都大,品种也全。当时我就震惊了,置身书海,都不知道选什么书了……

《尔雅义疏》 图源孔网

陆陆续续在李叔那里买过音韵方面的旧书,沈兼士的《广韵声系》、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清代学者考据学非常著名,为何只说这两位呢?因为和李叔交谈时,栖霞郝夫妇、高邮王父子,是对举的,当然还有清儒殿军孙怡让。其时,李叔正研究《尚书》,与中科院的李学勤有书信往来,他摆摊儿,只是出售自己不用的藏书。并且他的房间里有电脑,我清楚记得是戴尔的,那时候他就已经炒股票了(2008年)。他是典型的学以致用的人物,完全符合《书目答问》里对读书人分类:先小学,然后经学,最后经济学家。有清一代,能称之为经济学家的屈指可数:顾炎武,黄宗羲,全祖望……

最后一次去李叔那里买书,可以说扫兴而归。李叔见我要挑章炳麟的《章氏丛书》、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时,竟然说:“书,我不买了,好书都让你挑走了”。当时我愣住了,愣是没找到合适的话应对。买书卖书是各取所需,如果买书的不知道虚己,谦卑,和卖家夸夸其谈,结果只能让卖家心生警觉,然后疏远你。自此之后,淘书买书时,我再也不和卖家聊什么掌故,版本,目录,轶事了。

小吴

认识旧书商小吴是很久的事儿了,那时候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他摆书摊的公交站点,下班时候每每看到他出摊,我就会中途下车,去看看,期待有心仪的书出现。小吴为人热情,个子不高,微胖,微黑的脸庞,不算大的眼睛透露着机灵。他的书摊杂志比较多,文史类旧书零星几种。后来以小说居多,各种演义,各种公案,各种传奇……

有一次,我买了一本《阿英文集》,就顺势问他,为什么不进些这种类型的书呢?他说不知道该进什么书,因为下岗,摆个书摊,挣点钱。他卖给我的书比旧货市场的便宜,人又机灵,我就给他建议,进一些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的书。

以后再遇见小吴,他非常高兴的说,按我意见进的书,很好卖,因为这个站点周围都是大连的高校,来买书的有教师,教授,还有大学生。如此一来,我们便成为了朋友。

我有想买的书,就打电话告诉他,让他帮助留意。他也非常守信,答应的事儿,做不做到都会及时回复我。再后来,我建议他自己读书目,读书话,读出版年鉴。既然要卖书,就要了解书。版本目录学的知识是必须掌握一些的。比如卖一堆的二流出版社的古典小说所得,不如卖沪古一套《石头记》。当时(2005年),他卖了一套沪古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卖了二百八十元,兴奋的立马打电话给我,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源孔网

有几次他去进书,会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该进,多钱合适。比如半年合订本的《满蒙》杂志,多钱合适?同批书还有《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二十年略史》,《支那外交史》……我让他选了《满蒙》杂志,虽然那两本书也非常好,但是从买者角度看,实时杂志史料性更强,也更可靠。后来他这套杂志合订本卖了两千多,赚了三倍。

小吴年轻,又精明,进货渠道广,买家也多,旧书生意做的有声有色。我有旧书要出让,他也给包办了。三联版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他都给我卖出了每套一千的高价。有的旧书品相差,后来又买到相同的品相好的书了,我就把淘汰下来的书放在他那里,要是时间长了,没有回音,我也就不问了,就当送给他了,比如中国书店的《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八十年代的《六十种曲》,商务印书馆五十年代的《通鉴纪事本末》……

助人的时候,真诚以待,才会有以后的别人无私相助。书友如此,朋友也如此。

徐师傅

徐师傅家住县城,来市内旧书市场是需要乘坐早班的绿皮火车的,春夏还好,天亮的早,也不冷,肩扛手拽着装满书的蛇皮袋,尚能捱的过去;秋冬天寒,早上又没阳光,搬运沉沉的书,要辛苦的多。徐师傅的书,以文史类居多,颇受买书人追捧。如果说有不足的话,那就是他卖的书,往往不成套,比如有上册,没下册,或者有上下册,没有了中册……即便如此,大家看见他来到市场,还是会团团围住,眼睛紧紧盯着徐师傅即将打开的蛇皮袋子。

徐师傅卖书要价偏低,这也是买书人愿意围观的缘由之一。有的淘书客,便想出更低的价钱,他则低着头,摆放旧书,不还口。淘书客如果继续砍价,徐师傅就拽过书,简单一句,不卖了。然后,任凭淘书客鼓动唇舌,徐师傅也不搭言。所以,我对徐师傅印象极为深刻。

有一次,他的书摊有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脂砚斋评本石头记》(四),这是一套有收藏价值的书,我就买下这个单本了。当然这也是别人砍价他不卖,才剩下的。我就问,您手里还有没有一二三啊?他说记不住了。我有点失望,又买了两本别的书。临走的时候,徐师傅说我,有空的话可以去他家挑书。我不由得大喜过望。

去徐师傅家,坐了一个小时的火车,打开门进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我放下随身的包和一个鼓囊囊的方便袋,然后脱去了外衣,意思我不会有任何夹带,顺手牵羊的举动,让徐师傅放心。他家的书,大部分是馆藏旧书,以五六十年代居多,可惜很多都不成套,中华版《蒲松龄集》上,人文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三四六,商务版《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下,《李开先集》下,有成套的,也是配本较多。可见徐师傅收书颇丰,才有这些书积存。

徐师傅的书,都是平放的,一本压着一本,很难翻检,我只能一摞一摞的来回搬动,往往是将近两米高的书垛搬完,仅仅能选中几本。第一次选了四十本,徐师傅帮我装的袋子,并一再提示我,不能把袋子放躺,折毁了书角。又嘱咐我坐火车的话,不能误了火车的时刻。临出门,我把买好了水果的袋子递给他,他明显诧异了,连连说不要不要。我说初次登门,买点水果,不成敬意,您收下吧。之所以进门时候没把水果给徐师傅,是担心人家在我买书结帐时候为难。

以后在旧书市场,徐师傅会等我,蛇皮袋都是由我打开,然后挑选,我挑选过的书,其它淘书客才能一哄而上,推搡争抢。当时有位开书店的老板,非常嫉妒我,直接对徐师傅说,以后徐师傅再有书他也不要了。话虽如此,但是徐师傅卖不出去的书,大多成了那位老板书架上的摆设。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 图源网络

后来陆陆续续去了徐师傅家四次,每次都是收获满满,记得有一次买了品相特别好的《明容与堂刻水浒传》《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全套,在候车室等火车时,忍不住打开蛇皮袋,看了又看,前后翻阅,爱不释手。回家时候,要爬五十多层台阶,我也没感觉背上的书沉重。

因为爱书,与书商结缘,虽然表面是金钱交易,其实所得所获,绝非金钱能买到的。

这是零七年的事了,随着孔网的兴盛,我也很少去逛本地的书摊了。但是我与那些旧书商的点点滴滴,依然刻在我记忆深处,希望他们的现在可以不必太辛苦,希望他们的未来更可期……

(0)

相关推荐

  • 二手书平台推荐

    多抓鱼 俗称二手书市场的豆瓣. 图书馆里有很多书,但有些你就是借不到. 这里有高分的书,畅销书,必读书,各种各样的书,统统都有书单. 单本价格也很便宜,定价在原书的1%-50%不等. 总结: 适合:喜 ...

  • 旧书怎么处理?卖废品是最差的,这几个方法...

    旧书怎么处理?卖废品是最差的,这几个方法让你赚回书费而且低价淘新书!亲测有效 我平常喜欢买书,但是看书不算多(打脸).最近在家里又清理出74本需要处理的书.以前每次搬家,最头疼的是书,又重又没地方搁.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的慢节奏年代,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因此,设摊卖旧书的老行当应运而生,卖旧书是旧时民间的一种营生. 以前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旧书摊的身影并不难觅, ...

  • 琅玕阁|谢兴尧:买书谈

    北京旧书业卖碑帖.售字画者,通名之曰"吃软片".碑帖与字画之毛病尤大,挖补摩仿,几天真鼎,故世称碑帖为"黑老虎",言其吃人也.虽同属软片,平心论之,仅旧书尚有真 ...

  • 我与旧书商的往事

    2021-07-27 13:54 王叔 因为喜欢旧书,自然和书摊的书商有来往.有位书商在我印象里一直记忆深刻:高高的个子,异于同行的整洁,说话的尖刻,还有那经常有好书冒出且不准还价的专横.他在市场上, ...

  • 深情寄哀思!回忆袁隆平的59件往事

    袁隆平! 无需赘述,这三个字在世人心中重千钧. 他择一事终一生,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他伟大却并非位高权重,他吸粉无数却并非光鲜亮丽,他是这个时代男女老少最喜爱的"偶像". 所有 ...

  • 诗词丨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

    水仙子·自足 元·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 深耕浅种收成罢. 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译  文 杏花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为朋 ...

  • 李识经丨陌上花开褪旧痕

    作者简介 李识经,80后,网名枫火梦舞.广西藤县人,浔江诗社社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柳州诗词学会副理事长.南宁市诗词学会编委.月刊<老年知音>诗词荟萃栏目编辑. 陌上 ...

  • 画说丨300幅旧照,记忆中的北京

    北京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城市,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这座城市无疑就是列车的车头,所有的颠簸.侧倾.左转弯.右转弯.加速.急刹,都会在这座城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都会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留下 ...

  • 画说丨300幅旧照片,重拾昨日北京

    北京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城市,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这座城市无疑就是列车的车头,所有的颠簸.侧倾.左转弯.右转弯.加速.急刹,都会在这座城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都会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留下 ...

  • 听雪丨谁偷旧韵枝头语,得势春风作和声

    出品:桃花源间 约稿:踏浪无痕 编辑:林淞月 听雪                    诗词小辑 绝句 七绝·寄春日桃花开时狂风大作 灼灼桃夭不可名,诗人安得叹飞英. 谁偷旧韵枝头语,得势春风作和声 ...

  • 行走丨还同旧侣绕巢飞

    "早饭过来吃哦,麦荚头做好哉!" 晨醒,女人打开手机,便看到温馨的留言. 这是来自相距15公里的乡下的小宝爷爷奶奶发来的早餐邀约.相约早餐--驱车15公里的早餐--已属罕见.而麦荚 ...

  • 回忆丨还记得在豫南乡村看露天电影的岁月吗?

    点击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 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周末吃完饭,我趴在电脑上,老婆在刷手机,儿子在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