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杂谭:战国七雄还是战国十雄?

战国七雄还是战国十雄?

不知道你还记得否,伟大的贾谊在他的名作《过秦论》里,有这样的表述: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这里出现了一个与其他诸侯国并列的“中山”之国。

在这篇名文的后半部分,再次提到了这样的“中山”之国: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在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里,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前,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彼时诸侯国众多,周朝为名义的天下共主,但其中七个诸侯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乃万乘之国。这七国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每个国家都盘踞在自己的地盘,成为了一方霸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国七雄。

但是,贾谊的《过秦论》和最近播出的《国家宝藏》及六级大型纪录片《中山国》,再一次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一点:原来战国七雄之外,还有宋国、卫国、中山国等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而中山国,国土虽小,但国力强大,曾被称为“燕、赵之大患”。由此看来,中山国一度其实可称之为“战国第八雄”。

这样,我们便发现,中山国所在的列国方阵,也就是贾谊所谓的“九国之师”,连同秦国,在战国时代的风云榜上,应该能够并称为“战国十雄”。

而这十国之中,中山国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它的存在与消逝,为什么却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翔实的史料呢?

中山国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在那样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能和秦、赵、韩、魏、齐、楚、燕等国平起平坐,又何故从历史长河中消逝呢?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六集大型纪录片《中山国》,细致梳理了中山国从立国、崛起、繁盛到被灭的历史,对中山国文物与遗存进行全面的整理、展示。

该纪录片广泛吸收海内外中山国研究的学术成果,向世人讲述中华民族历史大融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敬请收看。

http://tv.cctv.com/2018/09/25/VIDAy3tPXgurqL4Z4l8Go0ih180925.shtml

(此链接来自中央电视台官网,请放心打开。)

文化常识积累:

1. 中山国建于公元前414年,于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2. 中山国由白狄所建立。白狄,亦作白翟。我国古代汉族先民之一。其始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7年,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前550年,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冀中),前507年其中的鲜虞氏建立中山国。

3. 中山国是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本意为量词“辆”,但在这里指兵马。每乘,即意谓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乘”的数目来计算,千乘之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指中等诸侯国。

4. “中山王三器”——大铜鼎、方壶、圆壶。上面刻满长篇铭文,让今人看到了严整规矩、颀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文字,其中铁足大铜鼎上刻铭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

5.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与中原艺术风格具有很明显的差别。 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鲜虞族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智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

(整理:姜广平语文课程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