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师要关注“过程”

“名师”的光环确实让人心生羡慕,于是乎,普通教师纷纷学名师,出现了一股“学名师”的热潮。可他们是如何学习名师的?无非就是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或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再移花接木,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呢,事与愿违,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迹象。

名师是那么容易学的吗?照搬名师的教法、步骤,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某种教法在名师的手里,能运用自如、如鱼得水、呼风唤雨,毕竟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加进了自己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如名师的阅历、情感、学识、性格特长等,而这些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学到的。

名师能不能学?能!但学习名师,重在“过程”,也就是名师是如何一举成名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重头戏”,否则的话,如果经常去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此下去,就会被淹没在名师的光环之下,课堂上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没有了风格。

学习名师的“过程”主要体现在:

专业成长路上的“锦囊妙计”。名师之所以成名,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路上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做法或想法。李镇西老师能把教育当成诗来写,他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真情投进去,跟学生做朋友。后来,他又开始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名著,并在实践中去加以尝试、创新,写教学反思,并一直笔耕不辍。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镇西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这就是李老师成长的“锦囊妙计”,值得教师们去好好品味、学习。这些,才是学名师必学的。名师的“杀手锏”就是创新,他们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在教育教学上有自己的理念、主张,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改造自己的理念和课堂教学。如果我们能学习之,并慢慢咀嚼、消化,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成为名师。

冲破成长瓶颈的“金点子”。名师在成长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重峦叠嶂”。但遗憾的是,我们面对“拦路虎”,却不知所措或茫茫然,但他们从不低头认输,而是执著前行。

成名之前的“心态”。名师都是把教育当成是一项事业来做,自己陶醉其中,不亦乐乎。很多名师,只要我们仔细去品读,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好心态。在他们眼里,校园处处皆教育。很多名师在成名之前,都是甘于寂寞、心无旁骛地徜徉在教育的后花园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研究。现在,很多教师都过于浮躁,静不下心来,功利心又太强,他们学名师,想一蹴而就,太注重“结果”,却不甘于寂寞,要知道,名师是从寂寞中走过来的。

名师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和追求的,但是名师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宝贵资源。追其根、溯其源,学习名师潜藏的、隐性的“光环”,挖掘名师身上可供我们“拿来”的资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名师!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