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二)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二)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我走上电台广播工作的岗位,一直到80年代退休、返聘┄┄却又一直在做着有关戏曲(京剧)的工作,说来也真是很巧合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事情,在脑海里越是清晰得很,有很多朋友劝我写下来,因为诸多的原因,我久久都没有动笔。近些年见到许多梨园忆旧的文章,书上的、报上的、网上的都有,其中不乏涉及到我的亲属,甚至是我的家庭生活的。我发现有许多的记述与当时我的亲身经历是不相符的,甚至是错误的,若是以讹传讹实在令人惋惜。所以在我的两位晚辈:我世来三哥(京剧名旦毛世来与李世芳是结义兄弟,行三。)的孙女毛兰、和她的夫婿赵炜的帮助下,写下了这篇零零散散的长文。文章记述的事情以我的回忆为线索,有一些记不准的事儿两位晚辈又辛苦泡图书馆去查资料,也着实费了好几年的功夫。我自从离开父母亲人独自到天津闯生活,相继在天津落户、再婚、退休┄┄可以说是历经坎坷的,就像一叶浮萍,飘荡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这篇《浮生漫忆》算不上什么回忆录,就是记叙了一些我亲身经历的陈年旧事,年岁久了,难免有所疏漏,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的意见。

二、抗日战争中的梅兰芳与姚玉芙

我小时候父亲很忙,不是排戏就是处理剧团事务。但父亲很疼爱我们,闲暇的时候就给我们讲故事,高兴了还教姐姐唱几句,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还记得梅大伯(bai 我们家孩子对梅先生的“官称”)无量大人胡同的那个宅院,小时候经常接我们去玩。梅大妈(梅兰芳的夫人王明华)很喜欢姐姐和我,因为梅家那时候没有女孩子,我都上了两年学了葆玥才出生。在梅家大伯和大妈对我们宠爱有加,大伯出国带回来的精巧的西洋小座钟也给摆地上,随便玩。大伯一直叫我“小二”,现在回想起来,他慈爱的脸庞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种幸福生活一直到我中学快毕业的时候,卢沟桥一声炮响,噩梦便开始了。
梅兰芳、福芝芳与葆琛、绍武、葆琪在无量大人胡同
战争开始后不久梅先生就去了香港,父亲留在北京。好像两个人早已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不为日本军国主义唱戏。一个深居简出不再涉足演艺行业。他们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二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抗战”到底。抗战八年,经济上的拮据,疾病对家人的侵袭,日本军方、汉奸特务给施的压力时刻困扰着他们。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想法使他们坚持到了抗日战争胜利。
当年“鼓界大王”刘宝全唱的《百山图》唱词中有这么一句:“伯夷、叔齐不吃周家饭,弟兄们饿死在那首阳山。”说的就是伯夷、叔齐的事情。伯夷、叔齐是亲手足,兄弟二人系孤竹君之子。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曾在军前拦住武王马头,力谏武王不要伐纣。武王不听,灭商立周。伯夷、叔齐二人跑到首阳山“不食周粟”,把首阳山的野草都吃光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那是商周时的事了。
而20世纪的“伯夷、叔齐”比喻的是梅兰芳与我父亲姚玉芙。他们不是亲兄弟,但胜过亲兄弟。所谓“不食周粟”者,指他俩在抗日时期宁肯当卖度日、借钱买粮,不挣日本当局的钱。
梅兰芳、姚玉芙、姜妙香合演《西厢记》
早在1931年9月18日晚,梅先生在北京前门外中和戏院演出《宇宙锋》,后台有人说少帅来听戏了,家父扒着台帘往台上包厢一看,只见少帅张学良坐在那里看戏。忽然,走进一个军官在少帅耳旁说了几句话,张学良便匆匆忙忙离去。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后才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当时小报上说“九·一八”那天晚上少帅与胡蝶在北京饭店跳舞跳了一夜,说这话暗中影射张学良无视“九·一八”事件,其实并不是这样,家父是亲眼所见,总不会有错吧?
1932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前清末代皇帝溥仪在我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儿皇帝。这时就有几位前清的老臣与皇亲国戚,拟去东北投靠溥仪,想给溥仪拍马屁。于是他们找到梅大伯说:“你们梅家三代世受皇恩,如今宣统皇帝在满洲登基,你就该前去祝贺。”这帮人真是恬不知耻,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妄自尊大,用言语吓人呢!梅先生对此的回答是两个字:“不去!”
梅兰芳在汉口与南铁生姚玉芙合影
这件事发生以后,不断有前清遗老、汉奸、特务到梅、姚两家来找麻烦,无非是要梅先生演出。不久后,因为梅家的三哥葆琪突然夭折,梅大伯和香妈(大伯的继室福芝芳)不愿意触景伤情,索性全家家迁居上海。但是,依旧不断有人打搅。于是大家就开始想办法,有人提议去香港如何?可是平白无故去香港干什么呢?家父说最好的办法是趁目前交通尚方便,去香港演一期,演出结束梅先生留居香港,岂不就是不显山,不露水地离开上海了吗?
于是,1938年梅先生率承华社到香港演出,唱了一期后就不唱了,剧团人员由家父率领回到北平(那时北京叫北平),梅先生则只身留港。
梅兰芳留住香港暂且不说,再说说家父姚玉芙。父亲回到北京后开始缩减开支,从草厂七条的大房子搬到甘井胡同小房子。到1940年前后,又搬到安福胡同更小的房子。家父常以“房子越住越小,汽车越坐越大”自嘲。我们家迁居甘井胡同后,离大马神庙我外婆家很近,父亲就时常去大马神庙王家串门。
自香港归来不久马连良先生就听说过梅先生住香港不再演戏了,于是派人到我家去请家父出山,担任他的那个剧团的团长。捎话的人说马先生请您(指姚玉芙)只担一个名誉团长,演出时愿意到戏院看看您就去,不想去您可以不去,每场戏的戏份二百元。那时候二百元是多少钱啊?能买白面一百多袋,每袋四十四斤。这个待遇可够高的!一个月就算唱十场戏,收入两千元,够买一所16间的小四合院了,这个经济诱惑可不小。尽管如此,家父还是不同意。此时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北平,北平改名北京了。家父原想说日本鬼子在北京一天,我就一天不出来做事,决不与日本鬼子打交道。可是迫于日寇压力,只好说畹华(梅先生的号)不唱了,我也就不干了。就这么一推,大把的钱也就推出去了。马家这回事推出去以后,接踵而来的是盐业银行的王二爷,他给陆素娟组班用的是梅先生的班底,只少大管姚玉芙一人。王二爷本想凭着平时的交情请姚先生出山是没问题的,不想还是被家父婉拒了。
李世芳与姚宝莲结婚照
到抗日战争后期,在表嫂王少卿夫人的说合下, 我与四小名旦李世芳结为夫妻。世芳的“承芳社”剧团中主要演员都是当年与梅先生配戏的演员。他请求王少卿出面向父亲说合,请老泰山担任“承芳社”社长。这回可不比前两次,世芳把家母的娘家人也请了出来。一边是我表兄对家父,一边是表嫂对家母,双方面做工作,费了不少力气。结果与上两次相同,日本鬼子一天不走,他就一天不出山。
当时家父接二连三地辞去约请,是他不需要钱吗?不是!抗战八年中前四年日子还好过,后几年物价飞涨,家里的生活“刷”一下就落了下来。父亲当初虽然有些积蓄,但坐吃山空就只能靠当卖度日了。生活水平猛降,使得子女因营养不良,我的大姐患肺结核病逝,一个妹妹患骨结核,一个在辅仁上学的姐姐因无钱交学费而中途被迫辍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香港被日军占领,梅先生1943年底回到上海,此时家父尚在北京。一天晚饭后父亲去大马神庙王家串门,一进就发现我大舅王瑶卿的屋里有一个眼生的人。这位陌生的人先向家父打招呼,舅父急忙起来介绍说这位是《三六九画报》的朱复昌先生。家父对此人也有耳闻,办报是幌子,背后有日本人撑腰。他心想:这人此番前来一定是为梅兰芳的事来的,要小心一二。谈话的话题是梅先生从香港回到上海,当局希望他能出来演出。家父没有直接回绝他,只说唱不唱是梅老板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做主。朱复昌的话接得可真快:“那咱们一起去上海劝劝他,我买飞机票,这一两天就走,您准备准备。” 把话说完朱复昌告辞走了,这时我大舅问父亲:“你说畹华能出来唱吗?”父亲干脆地说:“不能,如果唱了营业戏,可以得到些收入。但是那些什么祝贺日军胜利,什么大东亚共荣圈等内容的戏唱不唱?决不能唱。”
第二天上午,朱复昌就派人送飞机票来了。父亲陪他到了上海,朱复昌自己找个地方住下,他就急忙来到梅家。几年不见,二位老人家都甚为思念对方,父亲赶紧把朱复昌来沪的事说了出来,让梅先生早拿主意。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坚决不登台!这次朱复昌来还是从经济角度来劝说,什么前几年没收入,家里开支还是那么大啦,子女上学也需要钱呀等等。梅先生说:“我年岁大了,嗓子坏了,唱不动了,留了胡须,不再登台献艺。多谢朱先生远道而来,对我如此关心!”朱复昌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可说,只好告辞回北京,家父则留在上海在梅家住了下来。
四十年代郭效青、姚玉芙、王少卿、倪秋萍合影
越怕什么越有什么,越不想要什么越来什么,不久后朱复昌又来上海了。这次来沪与上次不同,他肩负日本军部命令,为庆祝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汪精卫伪政权准备组织一个赴满使节团请梅先生当团长。朱复昌说:“嗓子坏了没关系,只当团长不上台演出,总可以了吧?演出后去日本,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中日满友好万岁,以及为日本天皇祝寿。”他又对家父说:“你劝劝梅大爷,叫他答应这档子事。这次我来可是奉了日本军部命令而来,和上次可不一样。如果梅兰芳依旧不肯出来做事,你们两位(指梅与姚)可全跑不了。”这下子,梅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乱成一团,大家都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恰好梅先生的姑表兄弟秦叔忍到上海,也住在梅家。秦三爷是从北京来的,这个时候北京恰正逢霍乱流行,市民都要打预防针,打过防疫针后次日要发烧的,最高可以发烧到39度。秦叔忍一想,现在只有试试了,不妨让梅先生试一下,打一针霍乱防疫针。如果发烧,就说梅先生染上霍乱了。大家都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只得照计而行了。不出所料,打完针的第二天日本军部来了一个日本军官和一个翻译,再有就是朱复昌了。进门一看,梅先生躺在床上,两眼微合,一声不响,这时家里人过来说梅先生患了霍乱病,高烧不退好几天了。
日本鬼子对霍乱也很怕,看了看梅先生就走了。不一会儿,来了一位日本医官,手提大药箱,进门来,穿上白大衣戴上口罩,拿上听诊器、温度计走到梅先生床前,测了测体温,听了听心肺,摇了摇头起身走了。
他们信以为真了,从此就没有再来打扰。此时的梅家在经济上远非当年的梅家了,北京卖房(1943年春天香妈到北京处理房产正逢我和世芳的婚礼)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每天还要支撑着应酬那些朋友,只有靠当、卖、借度日了。此时20世纪的“伯夷、叔齐” 眼看就要把“首阳山的野草”吃完了。
梅兰芳编演抗战爱国剧目《抗金兵》饰梁红玉剧照
梅兰芳编演抗战爱国剧目《抗金兵》饰梁红玉节目单
终于在1945 年8月l5日,日本鬼子举了白旗宣布无条件投降,梅、姚二公从此才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0)

相关推荐

  • “冬皇”孟小冬秘辛(下)

    视频:民国红颜_孟小冬 杜月笙留下遗嘱  我两次拜访孟小冬后,再也没去杜家.只听说她要和杜月笙正式结婚.这喜讯并非意外,然其中原委颇令人深思.孟小冬每天在杜月笙发病喘息时,喂药侍候.有一次,姚玉兰向她 ...

  • 小说专栏‖ 《西天取金 》 文/姚志顺

    西天取金  姚志顺 作者简介: 姚志顺,笔名字顺文从,江苏淮阴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 用这题目,并非想沾老乡吴承恩的光.老先生<西游记>里的师徒 ...

  • 【雅韵诗词】姚宪民《喜怒哀乐唱浮生》欣赏

    诗人风采 诗人简介 姚宪民,陕西老汉,戊子火鼠一只,真正的无名鼠辈,半生弄文全为稻粱谋:退休后,又为冯妇,率性而作,只求自娱娱人. 作品欣赏 喜怒哀乐唱浮生 结婚四十五周年纪念 卌五婚庆宝石蓝, 翁媪 ...

  • 【文摘】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不了情(下)

    事发后,为孟小冬抱不平者有之,为梅兰芳"开脱"者亦有之,双方似各有其理由,但同情较多地在孟小冬一边.不少人以为,梅孟"结合"显然是双方欠思考的结果,但就梅.孟双 ...

  • 孟小冬:几多风雨,才能造就如此拎得清的女人?

    作者:山佳 孟小冬 小学时,读<新民晚报>上连载的<杜月笙传>-- 在香港,杜月笙忙着派人统计一家人去法国的护照,这时孟小冬开口了:"我跟着去,是算女佣人呢,还是算女 ...

  • 《鲁迅日记》中的一家人

    重读<鲁迅日记>,有一家人屡屡见诸其上,记得其中一人还是家父的老友.我家的常客. 鲁迅先生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重读<鲁迅日记>,有一家人屡屡见诸其上,记得其中一人还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一)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一)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我走上电台广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三)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三)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四)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四)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五)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五)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六)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六)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 ...

  •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七)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七)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 ...

  • 浮生漫记—四小名旦李世芳前夫人姚宝琏人生散记(一)

    浮生漫忆--姚宝琏的人生散记(一) 口述/姚宝琏 文/毛 兰 我叫姚宝琏,今年已经97岁啦.虽然我出身梨园世家,但并没有从事京剧这一行儿.旧社会里我是一个家庭妇女,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我走上电台广播 ...

  • 李世芳夫人姚宝琏人生散记(五)

    五.我母亲做过程家的送亲太太 我母亲王瑁卿三岁时就没了亲娘,一直生活在王氏大家族里.母亲由外祖父和大外祖母(大舅王瑶卿的母亲)照看抚养,两位舅舅也对小妹疼爱有加.所以我姥姥家的这些孩子不分叔伯,就是一 ...

  • 李世芳夫人姚宝琏人生散记(四)

    四.我的二舅王凤卿.三舅王丽卿 我的二舅王凤卿唱老生,他的戏我可是没少看. 二舅从小坐科"三庆班",学文武老生,据说当年跟贾丽川(贾洪林的父亲)学过戏.后来又入"福寿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