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味儿” | 不回老家的“原年人”都在玩啥?

这是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迎来的第二个春节。2020年春节,“居家”是关键词;2021年春节的关键词则是“就地”。不回老家的“原年人”都在玩啥?

一年前,我们为了“闷”病毒而居家隔离,数十年难得一遇的“魔都空城”犹在眼前。一年后,为了守护防疫成果,全国超1亿人就地过年,作为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申城的辛丑年春节格外热闹。

《国际金融报》记者实地探访豫园、外滩、淮海路、上海博物馆、茑屋书店等多个景点和商圈。其中,外滩、南京路、豫园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人流量最大;游乐园和博物馆是“亲子活动”的优先选择;年轻人热衷于“打卡”网红书店和各类展览;电影院和餐饮业则毫无意外地“火爆”。

城隍庙VS迪士尼——“牛气冲天”

春节去豫园赏灯是上海人民的“老传统”。今年春节,游客前往豫园需通过测温、查验“行程码”方可入园。大年初一晚间,豫园人山人海,记者共花费20分钟排队进入景区。豫园灯会颇受中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欢迎,赏灯、品尝特色小吃、合影留念,传统“年味儿”十足。

以下视频来源于
长三角日报

排队入园的队伍

游客争相和牛雕塑合影

舞狮表演是上海迪士尼乐园每年大年初一的例行项目,因为今年是牛年春节,迪士尼卡通人物克拉贝儿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同时,从2月11日到2月2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烟花秀也被赋予“牛元素”,“牛”字形的烟火在城堡上空绽放,寓意“牛气冲天”的祝福。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薛逸骏(Joe Schott)与卡通人物一起为大家送上祝福(迪士尼供图)

克拉贝儿是牛年的主角(迪士尼供图)

“牛”字形的烟火升空(迪士尼供图)

热门商圈人流如织

大年初二,记者来到南京路商区,不出意外,今年春节的南京路热闹程度堪比以往的十一黄金周。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12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正式开街,游客可以一路漫步到外滩,游玩体验瞬间“升级”。

同时,为确保安全,南京路沿线路口实行人流单项循环,路口分为两侧,每侧仅由同一方向行进的游客通过,防止人流“对冲”。

上海警方还在路口组成“拉链式人墙”,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人流量大,但秩序井然,通行速度很快。

以下视频来源于
长三角日报

春节期间南京路上维护秩序的警察

“就地过年”也文艺

文艺青年的假期如何度过呢?首选自然是逛书店。在上海这个特色书店层出不穷的城市,开张不到三个月的茑屋书店却已在爱好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分量。

由于茑屋书店还处于人流管控期,前往书店需提前预约。记者在大年初一进行网络预约时发现,整个春节假期名额几乎已被约满。晚上近九点,参观者仍络绎不绝。记者在书店内了解到,茑屋书店首店在日本,因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书籍品质而出名,很多图书爱好者将茑屋书店列入“必打卡名单”,特意趁着假期来完成心愿。

上海博物馆同样采取预约制入场,前来参观的游客以“家庭团”为主。

“以往过年会带着孩子回老家,今年选择就地过年。”一位家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在上海博物馆一楼,“牛元素”的展品——文物青铜牛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该展品由上海博物馆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共同推出,成为今春最吸睛的“明星”。

文物青铜牛吸引了最多游客镜头

一位父亲在为孩子讲解钱币的制造方法

一位游客正仔细地端详展品

从历史老建筑到新式餐饮,一直以来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淮海路商区,最不缺的就是“网红”。今年大量年轻人选择在上海过年,“好客”的淮海路更加繁忙,就连平日一向不需要排队的名人故居门前也排起了长队。

游客和著名历史建筑武康大楼合影

宋庆龄故居门前排长队

吃喝玩乐皆有“新花样”

由于“就地过年”的人群以中青年居多,适应该年龄段的新消费模式在这个春节期间愈发火热。

人民广场迎新装饰

就拿电影“春节档”来说,春节期间,想买张上海市内电影院的观影票已经不容易了,当天黄金时段的票几乎售空,至少需要提前一天定票。

据媒体2月13日报道,牛年大年初一,全国影院票房超过17亿元,创下中国影史单日总票房纪录,相比2019年2月5日(猪年大年初一)保持的14.58亿的单日票房记录,提升了19.6%。

据猫眼专业影视数据平台显示,2月12日当天,上海以超过8300万元在全国城市票房排名中居首位,较2019年春节档首日6000万元上涨超过38%。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深圳、广州,均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截至春节长假最后一天(2月17日),2021年春节档影片总票房已超75亿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