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这套方法很系统了......

搞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了城镇开发边界的各种要求;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明确了城镇内外、地上地下的各种用地分类;
有些省市也出台了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指南;
可是,还是搞不清楚到底要如何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真搞不清楚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城镇开发边界,官方的定义是: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直白一些的解释就是:广大的城镇居民以及未来即将进入城镇的人们进行工作、居住、游憩、交通的重要的空间场所和载体。
所以呀,规划师们,想想看,你这一笔下去,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那可是将在未来很多年内影响着无数城镇居民的生活发展呀。
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支撑,你们下笔时会不会哆嗦呀......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这次分享的划定城镇边界的方法,也是借鉴了相关的项目经验,咨询了很多专家大咖,参考了很多研究资料,梳理出了这么一个技术路线,希望为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的盆友们提供一个支撑和参考,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不断丰富完善内容。

先来看下整体的技术路线吧——
接下来,分步骤来解读下——

第一步

这是最开始,也是为后续的分析觉得奠定基础的一步,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必须要整理制作出正确的底图底数,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底图底数,那强烈推荐你看看我们之前的这篇推文关于底图底数,这样梳理下,还不清楚吗》。

底图底数处理完成之后,我们要识别出现行的各类法定的管控区域,例如一级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暂且举这些例子哈,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法定的管控区域一定要按照法定要求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不能侵占的,千万别侵占。
图片来源:某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资料
(仅为举例,不作为具体专业应用)
接下来,就要进行大名鼎鼎的“双评价”!在底图底数的基础之上,分析评价生态保护功能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注意,这三个可不是并列的关系哦,生态保护是老大,也就是说,要在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之外,识别城镇建设适宜性。
需要系统学习双评价的朋友,可以翻一下我们之前的推文从零数据开始,一步步学习完成“双评价”》,文末也会附带教程链接。

双评价完成之后,根据分析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结果,结合相关的管控区域,初步确定城镇建设适宜区,并结合斑块面积及相关的指标,测算城镇建设适宜区容量。
第二步
以上一步分析出的适宜建设区为基础,梳理现状的建设用地,同时盘点现行的规划建设用地,将三者进行叠加,构建出集中建设区的底数(包括空间分布、面积等)。

城镇集中建设区划定的一些技术方法,可以翻翻这篇推文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还真离不开ArcGIS

图片来源:某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资料
(仅为举例,不作为具体专业应用)
第三步
这一步主要是对城镇未来发展的预测,毕竟,规划总要有前瞻性的呀。
这里首先要预测的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城镇用地扩张。这个方法有很多哈,大家常听到的应该就是元胞自动机(CA)、FLUS、CLUE-S等等这些模型,这些应用的教程,小飞飞这里暂时还没有编,不过,不远的将来会有的。
再有一个要分析预测的,就是城镇的重点发展方向及区域,可以结合大数据,平衡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时,要着重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哦!
根据分析、预测、模拟的结果,结合各种廊道(交通廊道、生态廊道、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确定城镇的结构及布局。
图片来源:某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资料
(仅为举例,不作为具体专业应用)
第四步

到这一步,可以根据人口规模、水资源等指标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同时,确定出弹性发展空间的建设用地规模。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也提出了一些规模上的要求:
市级总规在市辖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入城镇集中建设区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一般不少于市辖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80%。县级总规按照市级总规提出的区县指引要求划定县(区)域的全部城镇开发边界后,以县(区)为统计单元,划入城镇集中建设区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一般应不少于县(区)域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90%
城镇弹性发展区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15%,其中现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的城镇弹性发展区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10%,现状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城市、收缩城镇及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显著超标的城镇,应进一步收紧弹性发展区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城镇集中建设区面积的5%
这些数字,大家要注意下哈!


第五步
在前四步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形成完整的城镇开发边界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
城镇开发边界应尽可能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出于城镇开发边界完整性及特殊地形条件约束的考虑,对于无法调整的零散分布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可以“开天窗”形式不计入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并按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要求进行管理。

尽量利用国家有关基础调查明确的边界、各类地理边界线、行政管辖边界等界线,将城镇开发边界落到实地,做到清晰可辨、便于管理。城镇开发边界由一条或多条连续闭合线组成,单一闭合线围合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公顷。

图片来源:某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资料
(仅为举例,不作为具体专业应用)
最后,就可以开展后续的城镇要素配置等有关城镇发展的规划,并且上图入库啦!
最后,推送个双评价教程链接——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GIS”实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