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证中医辩证治疗方详解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见症亦千变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滑欲滴者,必有水饮!遇此舌象,不论其症状如何,即当利水;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水、饮、痰、湿有何区别?答:水饮痰湿,同出一源,但其形态及特性却有所不同。湿者,潮湿之气也,乃无形之邪。水、饮、痰乃有形之邪也!水与饮最为相近,常并称为水饮。痰与湿差异较大,多另当别论。湿者,散之如雾,聚之成痰。 积水为饮,饮凝为痰。水清、饮稀、痰稠。水饮痰湿的形成,论及形态差异,可概括为:“从无形到有形、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水邪致病,可分为三类:水饮、水臌、水肿。

水饮证方剂及运用

1、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 苓桂姜甘汤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水饮所生,多因脾虚不运,阳虚阴凝。方中用茯苓利水,是治其标;配合白术、甘草补脾,以绝水之源,乃治其本。桂枝温心阳,振胸阳,散寒凝,降逆气,用之可收以阳消阴,制水上泛之功。水停中焦,最易犯上,此乃心属火,水克火之故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可补心阳。桂枝在温阳之际,尚有降逆之功,故能实其上以制其下也。

苓桂枣甘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而受损,上虚不能制下,以致水气蠢蠢欲动,欲作奔豚。欲作者,将作而未作也;虽脐下悸动不安,但尚未见逆气上冲也。此证因汗多伤阳所致,故重在补心阳生津液,水当利但不宜太过也。大枣补脾而能生津,其性甘缓,以其配茯苓而用之,可利水而不伤津液也。

苓桂姜甘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伤》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水停中焦,阳气受阻,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冷,此病因在于水饮而非寒凝也。若不散其水饮而治肢体厥冷,治为不当。若水饮下注胃肠则生腹泻。此证水饮较甚,用生姜散水气。

鉴别使用:白术、大枣皆能补脾。苓桂术甘汤用白术意在运脾利水,苓桂枣甘汤用大枣意在保津利水。苓桂姜甘汤重用生姜,意不在补,而在散。生姜辛烈,发散水气之力犹强。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苓桂姜甘汤重在治胃。此三方,看似雷同,但一味药之差别,其所治之病机并不同,经方组方之严谨精妙,令人叹服!

2、半夏麻黄丸· 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麻黄丸:由半夏、麻黄各等份所组成,主治水饮内停,上凌于心,以致心下悸动之症。肺主通调水道,故用麻黄宣肺以行水,半夏和胃消痞而降逆,二药合用,一宣一降,共凑行气散饮之效。但麻黄过用,恐发越津气,故本方以丸剂小量,缓缓图之。

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二味药组成。主治水饮停聚胃脘,上逆作呕之症。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姜散发水气,擅长止吐。半夏生姜合用,可消痰涎水饮,治心下逆满之症,且止吐之力甚强,乃止吐之祖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重在降逆止呕,此方则重在利水。

3、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枳术汤:由枳实、白术二味药组成。枳实消胀下气,白术运脾燥湿。主治脾胃虚弱,中焦不运,水饮内结,积于心下,以至胃脘膨胀坚实,甚则包块起伏,聂聂悸动之症。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阳虚阴凝,水气结于心下,以致心下坚满,腹大如鼓,或兼肢冷便溏之症。经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此方温阳散气,不利水而水自消。

4、木防已汤:

水饮停于胸膈,逆于心则心下坚满,逆于肺则咳喘倚息,泛于上则面目虚浮、面色黧黑。方用桂枝通阳散结,防已化水行饮。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后,定无完气。故又用石膏以清郁热,人参以扶正气。

5、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主津,主通调水道。若肺气失宣,津水不布,则聚而生饮,可致胸满、咳嗽,喘不得卧之症。方用停苈子泻肺平喘,大枣缓急保津,药只二味,却攻补兼施。

6、十枣汤:

水饮顽痰伏于体内隐僻之处,或积蓄日久,根深蒂固,非寻常之药所能攻克。十枣汤由大戟、芫花、甘遂组成,皆搜刮痰涎之峻猛之品,能涤荡五脏六腑。唯药力太猛,故以大枣煎汤送服,意在缓其药力,保存津液,务求祛邪而不伤正。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此症初粗看,似为表证,实则为水饮内停,太阳经气被阻,不能敷布肌表之故。利其水,太阳经气畅达于外则诸症自解。 此证有四大症候:“颈强、发热、心下满痛,小便不利”,犹以“小便不利”为辨证关键。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此四大症候并非同时出现;当某些症状单独表现突出时,人常不识,故分别表述之:发热,舌苔水滑,心下微满,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阳气外郁之故,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愈。(陈慎吾医案)颈强,舌苔水滑,心下微满,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阳气受遏之故,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愈。|胃脘隐隐胀痛(此即“心下满微痛”是也),舌苔水滑,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之证,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愈。恶寒特甚,虽重裘棉加身,仍不解。且头痛项强,骨节酸楚,痰稀如水,脘闷纳呆,舌苔白润,根部较厚,脉浮而紧。迭进解表发汗之剂,始终不得汗解,反觉头痛恶寒等症加剧。此水饮内停,太阳经气被阻,不能敷布肌表之故。虽有表证,而以里证为主,里气不通,表亦难和。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愈。注:水饮内停,太阳经气被阻,不能归腑,郁于表则发热;不能外达,失于温煦则恶寒、颈强。

8、五苓散:

《伤寒论》71条“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脉浮而微热乃太阳经证;小便不利、渴而能饮乃水停膀胱之腑证。此证为太阳经·膀胱腑表里同时为病,用五苓散发汗兼利水,可表里双解。按《伤寒论》原意,五苓散证乃太阳经表邪不解,引起内腑气化不利以致水停膀胱之证,又称之为蓄水证。但在临床实践中,蓄水证往往已不兼表症。《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太阳经气化不利,水不化津,则口渴;水气内蓄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故五苓散证的主要证候为:1、小便不利,2、少腹胀满,3、口渴欲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乃水饮内停以致太阳经气不利;五苓散证乃太阳经气不利以致水饮内停。二者病机正好相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证“心下满微痛”,显示水停中焦为主,专于利水。五苓散证乃水蓄膀胱、水停下焦之证,通阳并利水。水停中焦,胃脘多水,故不渴、恶饮;若饮水多,必心下悸,或心下满微痛,且往往小便通利。水停下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故口渴、欲饮,少腹急结,必小便不利。因此,是否口渴与是否小便不利,乃分辨水停中焦与水停下焦的关健。在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中,有“烦渴”一词,犹当重视。烦渴是异常口渴的意思,意味着五苓散证候群中,口渴一症比较明显。

9、猪苓汤:

肾主水,阴虚水泛,猪苓汤主之。咳嗽,咽干,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此肺肾阴虚,水气内滞,与猪苓汤。

失眠,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滑,脉细濡,此肾阴不济,心火上浮,水气内滞之证,与猪苓汤。腰酸,耳鸣,水肿,小便不利,舌红苔滑,此阴虚水泛,猪苓汤主之。腹泻,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沉细,此阴虚水泛,与猪苓汤。阴虚水泛之证,人多难识,误治者甚多。此证以舌红苔滑、小便不利为主症,常兼口渴咽干、心烦失眠、腰酸耳鸣,心足心热,两颧潮红,面浮身肿等症。在治疗上,滋阴多助湿,利水恐伤阴,单用一法,常顾此失彼,需“滋阴·利水”并用。

10、真武汤:

肾主水,阳虚水泛,真武汤主之。《伤寒论》云:“太阳病,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此证汗出伤阳,虚阳浮越则发热仍见面,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则悸,水气上蔽则眩,水气浸淫经脉则肢体颤动,摇摇欲倒。真武汤与五苓散的鉴别使用:此二方皆能温阳利水。五苓散治在膀胱不利,脉偏浮,以腹满、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真武汤治在肾阳不足,脉偏沉,以形寒畏冷为主要症状。五苓散重在通阳利水,真武汤重在温阳化气。

11、泽泻汤:

凡实物浸入水中,日久必定膨胀。此证以舌体异常胖大,齿痕明显为主证。遇此舌象,必有水饮久伏,可不计症状如何,直用泽泻汤以消其水。

12、《经方解读·已椒苈黄汤》

组成:防已 川椒目 停苈子 大黄主治:留饮,肠间水气功效:前后分消,导浊排饮,使肠间水饮从二便出。要点: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腹满,口渴,或兼肠鸣漉漉,或间面目浮肿。病机:水饮壅滞肠间则腹满胀大,肠鸣漉漉;津凝不化,上则口舌干燥而不欲饮,下则大便秘结。三焦气化决渎不利则小便短少。水气久不下行而上泛则面目浮肿。此方以防已、川椒目行水气。因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故用停苈子泻肺顺肠,大黄排浊。诸药合用,使水饮从二便分消,属“下”法。咳喘,臌胀者,常兼此证。

13、《经方解读·甘遂半夏汤》

组成:甘遂 半夏 白芍 甘草 蜂蜜主治:痰饮结留肠间。功效:搜肠刮肚,峻逐顽痰痼饮。要点:心下坚满撑胀,时欲腹泻。泻后暂安,稍后心下坚满撑胀依然如故。病机:肠道重叠曲折,乃藏污纳垢之所。水饮久居,粘滞肠道,如青苔附井。顽痰痼饮蓄于胃则心下坚满,胃脘胀痛。蓄于肠者,因水性趋下,故时时欲泻。腹泻后,痰饮去而未尽,而后复聚之,故泻后症状稍减,稍后依然如故。甘遂乃攻逐水饮峻猛之品,能涤荡脏腑。尽扫污浊。半夏化痰散痞,芍药、甘草、蜂蜜缓急养阴,使邪去而正气不伤。已椒苈黄汤主治痰饮在肠,多二便不利;甘遂半夏汤主治痰饮蓄积,由肠泛胃,以下凌上,故心下坚满,且时时下利。

14、《经方解读·大黄甘遂汤》

组成:大黄 甘遂 阿胶主治:水与血互结于血室(胞宫)。功效:破瘀、逐水、扶正。要点:妇人产后腹膨胀,小便稍感不利,口不渴。病机:妇人产后腹胀满,有蓄水、蓄血之不同。腹满而小便自利者,为蓄血;腹满而小便不利,且口渴欲饮者,为蓄水。妇人产后腹膨胀如敦状,小便涩,口不渴,此水与血互结于血室(胞宫),当破瘀与逐水并用。因攻伐之剂,药力峻猛,故加阿胶以济养之。甘遂半夏汤与大黄甘遂汤皆逐腹中水饮,甘遂半夏汤重在攻邪逐饮,大黄甘遂汤则攻补兼施。

15、牡蛎泽泻散:

《伤寒论》394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组成:泽泻 牡蛎 海澡 蜀漆 停苈子 商陆根 栝蒌根主治:大病初愈,体虚,下肢浮肿者。功效:软坚、滋阴、利水。

16、栝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组成:茯苓、瞿麦、山药、附子、栝蒌根主治:水停中焦,津不上行则口渴,津不下达则小便不利。功效:滋阴利水。方义:茯苓、瞿麦淡渗而利水,山药入脾肺二经,补脾肺且能润燥,栝蒌根生津润燥,此二者合用,能滋阴保津。又:水为阴邪,故佐少许附子以助气化。此方攻补兼施,在利水的同时,加以滋阴,千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与猪苓散有类似功效。然猪苓散治在下焦,栝蒌瞿麦丸所治则偏于中焦。

你也可能感兴趣

  • 金匮要略对水饮论述
打赏赞(2)分享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演绎(中)

    遗尿.小便数,在甘草干姜汤基础上加茯.术即可,就是苓姜术甘汤,也治小便频. 头眩,是胃中之水上冲到头,苓桂术甘汤证,利尿即可. 此方加附子,则为四逆汤.姜.附同用,力量更大.从作用的层面上,配合更佳. ...

  • ​毛德西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甘遂半夏汤治疗久泻不止 治验: 女性,32岁.因产后缺乳,食用民间验方(红糖.蜂蜜.猪油各四两,混合温服)后即患腹泻.经诊断为"胃肠神 ...

  • 白发伤寒论|第八讲(40.41)

    第八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 三、张仲景治疗心下悸的好方茯苓甘草汤

    2017.08.25 <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悸",心下是指胃,悸,就是悸动不安.心下悸就是胃里悸动不安,有嘈杂的感觉,临床经常见到这类水饮型的胃病,患者 ...

  •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 中医辩证治疗方

    一.神经性头痛效方1.白芍20g 防风6g 白芷6g 蔓荆子10g 苍耳子6g 当归15g 川芎6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2.全蝎10g 天麻20g 钩藤30g 胎盘粉10g 用法: ...

  • 气血津液病证__痰饮中医辩证治疗

    痰饮是指体内小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痰饮为病,随处留积,走于肠胃之间,则心下滿闷,胃肠沥沥有声,留于胁下,则咳唾引痛,溢于四肢,则身体疼重!!上迫胸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本 ...

  • 脚臭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脚臭的几种泡脚方

    一.这种类型的人会引起脚臭 肝经湿热型 肝经湿热者大多是由于足部的皮肤病所造成的脚臭,因为湿.热邪的侵袭,而引发细菌.霉菌的滋长.此时可用清肝经湿热的药方,如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车前子.黄芩.泽泻. ...

  • 中医辩证治疗简解

    中医辩证治疗简解 3.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4.肝阴虚证:滋养肝阴.补肝汤加减.5.肾阴虚证:滋补肾阴.左归丸加减. 阳虚:心阳虚证:益气温阳.保元汤加减.脾阳虚证: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加 ...

  • 『中药方集』内科:白塞氏病 中医治疗方法详解

    根据白塞氏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狐惑病"颇为相似.早在公元三世纪初的<金匮要略>钟即有具体描述:"狐感之为病--依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quo ...

  • 中医辩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与方法(另附外用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比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为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节段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静脉,极少数发生于脑.心.消化道等处的血管.由于全层血管炎症,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 ...

  • 中药治便秘就是泻火清热?别做无知药店人!20 通便药的辩证选药详解!

    酚酞撤市已有一段时间了,关于它撤市的原因,除了潜在致癌风险之外,最重要的,可能还是长期用药形成的药物依赖对人体的持续损害,这是产生质变前的量变.而这种药物依赖,除了酚酞之外,很多其他通便药也存在. 治 ...

  • 舌苔黄腻的中医辩证治疗

    老师,这是你上次药方,第一付药吃了,感觉有点效果,但二三付吃了就没什么效果,好像有的耐药性,第二付吃了两次,两次都腹泄了,流了两次鼻血,可能是熬得药比较少,药性好,老师我这个到底是寒湿,湿热,痰湿,早 ...

  • 颅内肿瘤的中医辩证治疗

    颅内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二,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和殘余胚胎组织等.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由于组织发生及病理特征不同,颅内肿瘤的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