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古韵 ——《考古 • 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评介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为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1988年在青龙村发现的数口唐代水井以及出土的遗物,为上海考古人留下无限的期待与遐想。自2010年至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该遗址进行了长期的勘探与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4月,青龙镇遗址入选有着考古学界奥斯卡之称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意义之重要自不待言。而《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一书则是青龙镇遗址发掘过程全方位的呈现,同时也是上海考古人以一片赤诚火热之心对上海这座城市作出的深入解读。
此书的主要内容,从书名即可探知一二。“发掘”包括了二十余年来在青龙镇开展的考古工作,其中有对各类型遗迹、遗物的介绍,佛塔塔基、铸造作坊、房址、水井等遗迹令人应接不暇,阿育王塔、水晶念珠、舍利、铜镜、陶瓷器等遗物使青龙镇的形象更为清晰具体。“发现”则一一点明此次考古工作中的重大突破,曾繁盛一时的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谈起青龙镇的历史,要从吴淞江说起。青龙镇因据吴淞江下游沪渎口,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自唐代兴起后,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青龙镇日渐兴盛。市镇发展繁盛,往来商贾集聚,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古有《青龙赋》对此作出了说明:“粤有巨镇,其名青龙。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史载“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南宋末年,吴淞江日渐淤塞,青龙镇的港口功能逐渐被后起的上海镇所代替。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空余矗立至今的青龙塔独自诉说着青龙镇往日的辉煌。
隆平寺塔属青龙镇的“北寺”隆平寺,与“南寺”的青龙塔是复原青龙镇布局的两个关键地标。青龙塔塔身虽已残破,但毕竟得以留存至今,而已消失在人们视线内的,还曾作为港口灯塔的隆平寺塔又在何处?根据考古勘探发现的模印文字砖(为“入塔内”三字),再结合相关文献史料,考古人员将隆平寺遗址的区域锁定下来。然而,保存下来的遗迹多已残缺,仅能提供支离破碎的信息,给发掘人员带来很大困惑。最终,一张青龙塔的航拍照片,为隆平寺塔基的确定提供了线索。2016年9月8日,考古人员迎来了充满期待而又分外紧张的一天——这一天要开启隆平寺塔基地宫。从早上6点30分,至晚上22 点41分,经过16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地宫的内部结构与文物终于露出真容。地宫为五层套函,分别为石函、木函、铁函、木贴金椁、银棺。地宫内出土遗物丰富,有阿育王塔、木贴金释迦牟尼涅槃像、水晶念珠、舍利、“禄合”铜印……隆平寺塔为民间捐资修建,一片片舍入的青砖,是信徒心意的代表;封入地宫的供养圣物,承载着虔诚信徒的美好希冀。
青龙镇遗址在4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出土了6000余件可复原瓷器及数十万碎瓷片。福建的闽清窑、建窑、东张窑,浙江的越窑、德清窑、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等,窑口众多,品类丰富。碗、盘、盏、壶、洗、罐等,有的器壁饰传统的花草纹样,有的则装饰椰枣纹、狮纹等,颇具域外风情。如此丰富的瓷片堆积,且大多没有使用痕迹,推测很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因破损而丢弃于此。再结合青龙镇向内连通长江、吴淞江,对外沟通东南亚的地理条件,进一步印证了青龙镇的贸易港口地位。试想,往来商贾曾奔走于各大窑场,精心挑选了一批质量优良的瓷器。小心装载,整齐叠放,满载一船船精美瓷器,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此扬帆启程。给异域他乡带去了土与火的艺术结晶,也碰撞出了文化交流的火花。
市镇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发展。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诸多文人驻足,对他们而言,青龙镇正是安乐淳朴的理想居所。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范仲淹、梅尧臣、范成大、苏轼、米芾、赵孟頫……曾运笔描绘“近水人家随处好,上春物色不胜妍”的宜人之景,也曾挥毫书尽“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的苍茫之感,留下“江花与江水,客思两无穷”的不舍之情。
在详述青龙镇的考古发现之外,书中还有对文物保护科技手段的解读。发掘前要对可能出土的文物作全面考量,做足应急预案准备,发掘后要进行保护、清洗、检测、分析。过程中不单是冰冷的仪器,也不仅是枯燥无味的数据,而是针对各类不同材质、不同保存状况的出土文物选择适宜的方法。考古发掘工作的初衷是将遗迹、遗物妥善保护,借此复原当时的活动场景,探究逝去的历史,并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传承下来。可以说,文物修复人员有一双妙手,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出土时已残碎不全的文物重新焕发出曾经的光彩。
此书在写作形式上不乏新颖活泼之处,于正文旁穿插链接解释考古学的专业术语,还扩展了青龙镇的背景知识。如探方、地层、主动性考古发掘,再如青龙镇名称的由来、吴淞江与青龙镇、黄天荡之战,此外还附有探方发掘日记、遗迹平剖面图、大量发掘工作照等。既可略过链接直奔主题,掌握青龙镇遗址的具体工作过程,亦可扩展阅读,加深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两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一书的出版,是考古人为推进大众考古工作作出的新的尝试。考古学因其专业性和考古报告的晦涩而被束之高阁,难以与公众产生良好的互动,甚至不曾为公众所了解。而这一次,不仅及时公布考古成果,还与大众一起分享考古人的心情。他们曾遭遇住宿的尴尬,没有乡民愿意租借房子;曾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田地主人的多番阻挠,不得不放弃这一地块;也曾面对恶劣天气的考验,却没有离开工作的田野;还曾因困惑已久的局面突然明了,而露出孩童般的纯真笑容。进行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时,考古人要保持理性客观,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而对于这片日夜坚守的考古工地,对发掘出的遗迹与遗物,又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每一次的新收获,都牵动了太多人的心。这些真情实感的流露,透过字句传递出丝丝暖意。
或许此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向读者展示青龙镇的发现过程,更希望的是通过所作的努力,让更多的读者走近、读懂考古,成为名副其实的参与者,了解更多考古背后的故事。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许这片区域不曾有古人活动的痕迹,但也许就此开启了一扇窗,由此一览古代社会的风貌。读到的也不仅仅局限于传世文献的记载,还有丰富精彩的物质遗存,以及由二者共同构建的鲜活的世界。
青龙镇的历史如此厚重,距我们已有千年之遥,但其悠悠古韵,历经时间的涤洗,却别有一番古雅滋味。
《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4月出版
定价:59.00 元
古籍新书报
ID:gujixinsh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