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券商报告再买入?你可能被套路了
本公号作者:卫斯理,毕业自清华经管,擅长择时,精通量化。成功预测过3次股灾,2016年收益80%且回撤极小。
卫斯理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说说炒股的一些基本常识,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再翻过去读读,阐述了很多对机构是常识,但是普通散户未必知道的事实。
文中我如是描述:
咱们国家的证券公司收入的大头还是佣金,散户的佣金比例是越来越低了,所以机构的佣金是很大的部分,那就说到证券公司的研究所存在的目的了。
所谓卖方,就是为买方服务的,买方就是基金呀保险啊这些要在证券公司交易的机构了,他们要查个什么数据,套点上市公司的资料,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就得赶紧查赶紧写。研究员也会私底下做路演,去基金公司说这个票好,那个票好,如果基金经理信了,买了,赚了,那么就会感谢研究员,多在这个券商交易,这样研究员和销售对应的佣金就多拿。
所以基本是这个模式,所以写出来的报告,不是给散户看的,而是给机构看的。而且,经常是报告发出来之前,股票猛涨,发出来之后,股票就见顶回落了,这都是商量好了,研究员写报告之前就已经告诉买方的朋友了。
这个行业就是如此,不要大惊小怪,所有人都知道,所以研究报告能不能信,你就清楚了。
今天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的公众号是紫荆十三,用数据的方法研究卫斯理说的这样一个事实,我最喜欢类似于这样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推荐给大家。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表示,年轻人就应该好好撸管。卫斯理表示不太认同,我们应该还是有点追求。卫斯理的粉丝中有一位,据说依靠自己的功夫厉害,找到的妹子的身家是自己的十倍。
所以,券商研报看不看不打紧,泡妞还是要自己够硬,这样也能改变自己的财富命运。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欢迎私信卫斯理,说出你的故事。
正文如下:
经常会听人说“卖方研报主要看数据和框架,结论参考价值有限”、“卖方推票主要是赚吆喝,比的是谁声音大”;但另一方面,每到新财富评选,又会听到无数一举夺魁、名利双收的励志故事。A股分析师研究的价值是否在研报中有所体现?笔者分析了数万份A股公司研报,尝试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公司分析报告标的明确、便于分析,如无特别说明,本次研究所指“报告”为公司分析报告。2016.11.25是新财富分析师颁奖日,所以我们把2016.11.26至今作为一个新的“新财富赛季”。截至2017.9.30,各家机构的分析师总共发布了43,146篇A股公司分析报告,平均每天140篇。其中,报告篇数在1,000篇以上的公司共有17家,海通证券以2,802篇报告雄居榜首,光大证券以2,742篇紧随其后:
图1:证券公司发布报告情况
如果认为第一作者是对应公司分析报告主要负责人,报告篇数在200篇以上的分析师共有11位,分布如下:
图2:分析师发布报告情况
分析师报告看多的公司,是否有超额回报?对此,笔者重点研究了发布日期在2016.11.26-2017.4.14这小半年的报告,分别将分析师发布报告前一日(一般为报告上的取价日)向前/向后推120个交易日,获取其股价走势。
笔者排除了以下3类报告:
1. 针对新股的报告、前120个交易日全都在停牌中的股票(反正也买不着);
2. 前120个交易日内上市的次新股(对评价前120个交易日的回报有扰动);
3. 所有诸如“回避”、“中性”、“谨慎/审慎推荐”等偏负面的评级和所有下调评级的报告。
最后得到用于分析的“正面的、能买的老股”报告共15,085篇。鉴于事件驱动分析应该剔除beta的影响,我们下面主要从超过沪深300的相对回报进行分析,除特别说明外,下文所绘制曲线均为符合条件的所有研报的均值。
一、 总体情况
先看全市场情况:
图3:全市场分析师发布报告后对应股票相对回报均值(%)
这相对回报曲线,简直就是接盘侠集结号嘛。研报发布之后相对回报一路走低,到100个交易日后(约5个月)平均会输沪深300将近8%……顺便再看看绝对回报好了:
图4:全市场分析师发布报告后对应股票绝对回报均值(%)
从绝对回报来看,分析师推荐股票有以下规律:
1. 涨了才推;
2. 推完就快见顶了;
3. 跌了40个交易日左右(约2个月)见底开始反弹,但120个交易日(约6个月)才堪堪回本。
二、 “新财富神话”与“全市场首推”
前面提到,每次新财富评选,都会选出一批新的“A股之神”,那么“是否新财富分析师”对结果影响如何?笔者按照2016年新财富评选结果,将报告分为3组:新财富第一、新财富上榜(非第一)和非新财富,分别考察对应股票相对回报,结果如下:
图5:分析师(按2016新财富分组)发布报告后对应股票相对回报均值(%)
差别并不明显,新财富第一名的分析师推的股票,平均而言比其他分析师在推后的下跌幅度小一点,但似乎也没有别的alpha了。
如果新财富也靠不住,那么“全市场首推”呢?我们按照在2016.11.26-2017.4.14的样本期内某股票第一次被分析师推荐进行筛选,得到报告1,860篇。而截至2017.9.30,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4,518家,换言之分析师们在小半年的时间里覆盖了全市场40%以上的股票,这其中还不包括推荐新股。考虑“首推”效应后的回报如下:
图6:“首推”报告后对应股票相对回报(%)
“全市场首推”的结果比全体平均水平更差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其说是勇士,倒不如说是“烈士”。
三、 行业差异
我们把筛选后的15,085份研报按中信行业划分进行分类,分布如下:
图7:研报行业分布
医药以1,256份位列第一,机械以1,155份位居次席,这两个行业平均每天有近9份公司点评发表。我们以(推荐后最大涨幅/241个交易日振幅)来表示研报对应的“贡献”,将总共29个行业按这个指标从大到小排序,为方便展示分为6组:
图8:分行业研报发布后对应股票相对回报(%)
从结果来看,有色/煤炭行业相对较好。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区间(2016.11.26-2017.4.14)刚好赶上了年初“煤飞色舞”的大行情所致。而在样本区间里,纺服/军工/传媒等传统热门行业都表现不佳,推票后的相对回报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四、 预警指标:市值与换手率
从上面的行业分析,我们隐约可以发现,平均而言在研报发布后表现较差的行业,往往有以下两个特点:
1.“好运作”:只需少量资金即可拉动——总市值相对较小;
2.“有故事”:是最近的热门股——换手率应该较大。
报告发布前一日公司市值的分布如下:
图9:报告发布前一日公司市值分布
上图中纵轴为报告篇数,横轴为市值,单位为亿元,每一小格代表100亿元,可以看到分析师最爱推荐300亿元以下的小票,占全部报告的76%。我们按照市值将样本4等分:
各组的推荐后表现如下:
图10:不同市值区间公司在被推荐后的相对回报(%)
确实如此!推的票越小,越可能是在给你挖坑。
以报告发布前120日的日均换手率作为股票“热度”的指标,其分布如下:
图11:报告发布前120日公司日均换手率分布
上图中纵轴为报告篇数,横轴为换手率,单位为百分比,每一小格代表1%,可以看到分析师爱推荐的股票换手率一般在2%以下,占全部报告的71%。同样地,我们按照换手率将样本4等分:
各组的推荐后表现如下:
图12:不同换手率区间公司在被推荐后的相对回报(%)
结果也很明显!推的票越热门,是雷的可能性也越高。
五、 总结
总结一下我们从研报中分析出的结论,笔者差不多明白了自己为啥赚不到钱:
1.无论是绝对回报还是相比沪深300的相对回报,“研报发布”都是反向指标;
2.不要迷信“新财富分析师”、“全市场首推”等噱头;
3.分行业来看,2016.11.26-2017.4.14,有色/煤炭相对较好,而纺服/军工/传媒是“反指重灾区”;
4.研报推荐的公司市值越小、换手越频繁,越要谨慎对待。
如果上面的结论还不够明白,还有个一句话的版本:
年轻人就好好撸管,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白日梦了。
完。
注:
注:数据来源:迈博汇金、万得、彭博。在本文完成过程中得到众多前辈指点,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