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浸出过程基础
今天我来聊一下茶叶在浸泡过程中是如何析出的。
同时,今天的学习需要辅助参照一个图表来进行,所以你如果是在开车、开会,不方便看手机,那就一会儿看着图表再听吧,不然单听很容易让你听得一头雾水 … …
图一
在大家日常的冲泡过程中,我能清晰的感受到一些朋友的茫然与无助:
… … 投多少茶?
… … 水要不要开?
… … 该不该出水了?
靠,—— 苦了!
看她泡茶,总感觉是在玩“百家乐”,赌大小,—— 押中一次挺难的。
其实这所有看似随机呈现的“不确定”,都是因为其对于茶体在浸泡状态下的析出过程不甚了解。所以将今天的内容反复学习几遍,将有助于你更好的掌控冲泡过程。
首先,我们参考(图一)
· 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浸出物质的多少(M)与“茶体浸泡时间(T)”正相关,—— 也就是浸泡时间成倍增加,浸出物质量也1:1的成倍增加,于是我们得到了两者的正相关轴线(α),这是个理想轴线;
· 但现实中,投茶量确定的前提下,必定存在着一个“浸出总量上限(β)”,——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出总量将趋向于无限接近却始终无法到达的那个值;
· 而实践中,真实的“茶体浸出曲线”则更类似于一种 y = arctg x的余切函数曲线(ω);
· 理想轴线(α)与真实曲线(ω)存在着除原点 0 之外的另一个交点(D),该点为茶体实际浸出过程中的“析出速率极限”,即从原点 0 开始到该点之前,茶体的析出速率是在一直增加的,在 D 点时到达极限,并在之后逐渐减缓,最终接近水平,即不再析出;
·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现实中(ω)曲线的状态,比如水温、注水方式、茶体条索整碎程度等等。以水温为例,当注水温度下降时,“浸出总量上限”将下落为(β'),实际的“茶体浸出曲线”将下落为(ω’),这意味着无论析出速率还是浸出物质总量都下降了。
参考(图一),对以上几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将有助于你对冲泡过程的掌握。
还是那句话,不要着急,多看几遍。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