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文化
作连/文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三步:1、把冰箱门打开;2、把大象塞进去;3、把冰箱门关上。只要智力正常,做完前两步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做第三步。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你上级不明确地说“3、把冰箱门关上”,我就永远让冰箱门开着。
第一次听到“口罩文化”这个词是2020年1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央视《新闻1+1》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个阶段,我们倡导口罩文化。····出行要戴口罩,····这一点非常重要”。从1月20日确定人传人,到3月20日,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整整两个月。从最高峰的日新增确诊病例15153人,到3月20日,全国内陆连续三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武汉实现“三零”:新增疑似为零、现存疑似为零、新增确诊为零;江苏连续29天无新增病例。专家说:当前,最大的风险是外来输入。
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所辖县区均为低风险的省份,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细心的市民发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3月18日—3月19日到连云港检查调研,他和陪同的官员均摘掉了口罩,上海等地的领导也在公共场合摘下口罩。还有一些地方领导到当地饭店“示范性”用餐。
说起来,这就是明确的信号了。可是进出小区依然执行防疫初期严防死守的规定;餐饮的复工为“有限堂食”,属于复工不复产;商场、旅游景点门可罗雀;影剧院、歌厅等娱乐场所依然大门紧闭。问为什么?答:没有接到上级通知。
各地情况不同,不可能全国政策一致,中央政府只能给一个原则。具体怎么做,需要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决定。中央政府给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产复市,尽量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外防输入,已有对策。内防扩散也有办法。手机可以记录行动轨迹,绿码可以证明健康。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观点,在控制好外来输入的前提下,全国解禁,以我们已有的医疗资源、治疗经验和民众的防控意识,可能会偶有确诊,打破“零增长”的记录,但绝不会大面积爆发,这时候完全可以自信地说“可防可控可治”。
摘掉口罩,完全放开,有政策依据,有技术支持。为什么还不能迈出这一步?这是负责任吗?说起来是负责任,比如,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这是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其实是不负责,不担当。我要保证“零增长”,至于老百姓要不要吃饭,月供是否能供得上,国家财政负担有多重,长期禁闭会不会引发“次生灾害”,与我无关。我只等上级的具体指示。
“上级”也有意思。省级领导在开会或视察时把口罩摘了,仅仅把口罩摘了,没有对下级作明确的指示。市级领导立即效仿,在开会或视察时也把口罩摘了,也是仅仅把口罩摘了,没有对下级作明确指示。他们都在心里对下级说:我已经把口罩摘了,意思不是很明确吗?下级在心里对上级说,你的意思我虽然明白,但你没有明确指示啊!我按照你暗示的意思去做,如果错了,引起不良后果,你岂不追责:我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啊。你怎么做,我怎么做,总归没错的。
此时,口罩已经成为道具,口罩文化已经被成功地、悲哀地裹挟进官场文化之中。上下级之间的攻防战、心理战、智力战、耐力战正在进行中。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