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用管理代替教育的现象

(刊载于上海《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7/9B)

难题会诊案例:满班尽知“赵”相机

小赵老师是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由于班级学生行为习惯不尽人意,新学期伊始,她就把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是,尽管赵老师一再强调遵纪守规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违纪违规行为依然不断。比如,上课时若无其事地照镜子,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时,有学生居然振振有词地反驳说“我又没影响其他人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赵老师将其手机没收,课后进行批评教育,但没过几天,学生又故伎重演……总之,上课违纪行为屡禁不止,任课教师纷纷向赵老师倒苦水,这让赵老师着实感到头疼。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自认为想出了一个妙招。

一日,赵老师到班级上课时,在教室前方安装了一架摄像机,并对全班同学说 :“针对目前我们班级上课纪律差的现象,我在这里放了一架摄像机,课堂上全程拍摄。既然老师管不住你们,就由它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提醒你们自觉遵守纪律吧。如果有同学屡教不改,就将其违纪视频或照片上传到班级微博当中。”一堂课下来,果然没有学生再敢违反课堂纪律,大家都在认真学习。为此,小赵老师暗暗窃喜。

可让赵老师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有学生直接在班集体微博中留言:“老师偷拍,她眼中还有法律吗?考虑过我们学生的尊严吗?”甚至有学生直接留言讽刺道:“满班尽知‘赵’相机。”显然,这一做法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反感和抗议,针对这一情况,赵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

让赵老师颇为得意的班主任工作“新招”,才刚刚启用就遭遇“滑铁卢”。面对这种尴尬,赵老师该怎么办?您如何看待赵老师的“新招”?

笔者以为,小赵老师在教室安装摄像机的做法,以及由此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抗议,这不是个例。在中职学校中,类似小赵老师的做法普遍存在。因而,这个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仍然具有选拔性与矫正性功能,中职生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成为“中考”落选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弱,行为习惯也不尽人意。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就像小赵老师所做的那样,把“行为规范教育”、“一再强调遵纪守规的重要性”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头等大事”。这种办学理念给中职学校带来的不良后果是:管理职能空前加强,教育功能不断弱势。

从理论上来说,管理和教育并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如人本管理就有着深沉的教育意涵,它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然而,本案中体现的“管理”理念,已经由以“人为中心”转换成了“以事为中心”,这是一种泰勒式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人们在使用管理一词的过程中,将原本在管理概念中的疏导、引导等含义分离了出来,而只剩下“限制、规避、约束”等。

笔者以为,以管理代替教育是“小赵老师们”陷入困惑、被动与焦虑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必须高度警惕,从根本上处理好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如此,才能让中职学校和师生们从目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就案例而言,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我们该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呢?

一、管理不能代替教育

当前,中职学校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中职学校将促进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所有这些举措都必须以“人的发展”这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核心。离开这一核心,便远离了教育,只剩下忽视学生个性成长的空洞说教和生搬硬套的硬性管理。值得警惕的是,“强化管理”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正是用管理代替教育得以在中职学校大行其道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学者张文质指出:“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案例中小赵老师的做法的确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这种做法是“反教育”的,因此,引发了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情绪。

二、管理和教育相融。

出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考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这种约束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此,优秀的教师会把管理融于教育之中。经常听到一些校长、教师发出感慨:“能管住学生就不简单了,哪有精力再去抓什么思想教育?”对于这一说法,笔者提出的质疑是: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吗?反之,进行思想教育,就会影响行为规范的养成吗?

丰子恺在回忆李叔同的文章中说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还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他们以为李先生看不见。其实李先生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两名学生只得站着等,等别的学生都出教室后,李先生严肃地跟这两名学生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下次痰不要吐到地板上”。说罢。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在这一例子中,李叔同仅仅是在“管理”吗?或仅仅是在“教育”吗?他那“微微一鞠躬”,恰恰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李叔同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教育,就蕴含在日常管理与课堂生活之中,就蕴含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与一句话语之中。

笔者认为,管理指向的是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教育则指向养成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品质、注重人的精神追求、获得人的个性发展。教育的这些向度除了丰富人的心灵以外,也彰显了为人的本质。而单纯的、强制性的、没有教育内核的管理无法内化为人的素质。案例中的小赵老师如果能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心声,走进学生心灵,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相信,她一定会找到更好的班级工作的“新招”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