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春秋3受制晋国,秦穆公为何仍被老秦人尊重

说起春秋五霸,很多人往往想起两个不同版本,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之中,齐桓、晋文、楚庄都是实打实的霸主,自然也没有什么争议,两个版本主要的争议点也就是其他四个。

秦穆公塑像

宋襄公自不用说,一个弄不懂国际规则的迂腐之人罢了。至于吴越两国,都曾称雄一时,却都只做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它们的是非得失,后面的系列自会说明。至于秦穆公,算得上其中争议较大的一位,贬低他的人认为,他终生受制于晋国,始终不能带领老秦人东出函谷,称霸中原;追捧他的人认为,他使秦国国力增强、版图扩张,又通过三救晋难,张行仁义,使秦国声誉播扬四方。那么我们重读春秋,从国际博弈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备受争议的秦国霸主。

待时而动,控夺河西

在上篇文章《漫话春秋2:从秦晋之好到秦晋决裂,晋国如何遏制秦穆公的东出之梦》中,曾提及秦晋发生首次冲突后,老奸巨猾的晋献公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一面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刚刚继位的秦穆公,结成所谓的“秦晋之好”,另一面加紧发兵西进,连续吞并霍(今山西霍州)、魏(今山西芮城至陕西大荔一带)、耿(今山西河津)、西虢(今河南三门峡)、虞(今山西平陆)、骊戎(今陕西临潼)等国,不但控制了崤函之险,更是将触角伸进了黄河之西。

面对强大的晋国,秦穆公也只能接受秦晋之好,选择韬光养晦。后面的事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秦穆公求贤若渴,以五张羊皮赎回了虞国的亡国之臣百里奚,来辅佐自己。

晋国的扩张

前651年,秦穆公。等到了有所作为的时机。这一年,晋献公去世,由于晋献公在内部问题的糊涂,晋国很快陷入了内乱。晋国大臣里克连续杀死了幼小的新君奚奇、卓子以及骊姬、荀息等人,派人迎立公子重耳。重耳知道晋国内部贵族专权,自己现在回去必然会被这些贵族所要挟,于是重耳就以所谓的“仁义礼节”等好听的理由拒绝了里克的请求。

接着,里克又派人去梁国迎立公子夷吾,夷吾喜出望外,想一口气答应,但是他的谋士吕省和郤芮看出了问题,直接指出“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并建议夷吾借秦国之兵威慑国内的贵族集团。夷吾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便派人向秦穆公求援,并许诺将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

了解战国前期秦魏河西之战的应该都知道,河西地区对于秦国来讲是多么的重要。面对这样的天赐良机,秦穆公果断的决定“有所作为”,出兵护送夷吾回国继位。细思极恐,此时天下的霸主齐桓公也已经出兵,要不是齐国离得远,秦穆公是否能抓住机遇都不好说。

晋惠公姬夷吾

不过,晋惠公(也就是公子夷吾)也不是什么怂人,当他杀掉里克,坐稳君位之后,立马否认了割地的许诺,让秦穆公很是不爽。即使如此,秦穆公一救晋难还是给秦国带来了不少的好处。通过这次行动,秦国拥有了对河西地区的名义主权,并在秦晋争端中占据了道义上的主权。要知道秦国地处西戎,中原列国在感情和利益上都更站在晋国一边。

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厚着脸皮向秦穆公借粮。当时秦国上下都认为晋惠公就是白眼狼,于是纷纷反对借粮。而秦穆公却采取百里奚的建议,借粮给秦国,在道义制高点上更进一步。

说来也巧,第二年,秦国也饥荒,秦穆公便向晋国求粮。狂妄自大的晋惠公,以为这是攻秦的天赐良机,便盲目发动了韩原之战。结果,晋军被养兵千日的秦军打的大败,连晋惠公自己也成了秦国的战俘。

春秋前期形势

自然,秦国主张杀死晋惠公的呼声十分高涨,起初,秦穆公有杀掉晋惠公的想法,但在夫人穆姬等劝说以及自我的一番重新思虑之下,秦穆公下令释放了晋惠公。当然,附加条件还是有的,晋国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并派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五年后,秦穆公又发兵灭了夹在秦晋之间的梁国(今陕西渭南),彻底控制了河西地区。

拥立晋文,事出有因

好景不长,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在秦国为质太子圉出于对秦国的仇视和不信任,私自回国继位,史称晋怀公。同时,老霸主齐桓公去世,楚国再次北上,重创了妄图称霸的宋襄公,郑、鲁、卫、曹以及夹在秦楚之间的鄀国等都臣服于楚国。

我们知道,晋怀公是一个极度仇视秦国,且目光短浅的愤青国君,为了对付秦国的危协,他完全可能干出联楚制晋的事情。何况,楚成王也一度有过护送公子重耳回国继位,以稳定晋国的想法,只是由于大将子玉的反对而一直拖延。秦穆公很明白,一旦楚晋联合,对秦国将是极大的威胁。

公子重耳流亡路线

恰恰在这个时候,心浮气躁的晋怀公在国内大肆杀戮异己,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也被处死。这件事加快了重耳回国夺位的步伐,他见楚成王态度不明,便提出到秦国借兵夺位的请求,得到了楚成王的同意。

秦穆公迅速抓住了这次机会,以礼款待了重耳,并将女儿怀嬴(此时怀嬴已嫁给了晋文公的侄子晋怀公,再嫁晋文公实有乱伦的举动,秦穆公的举动可能有试探晋文公是否听话的嫌疑)嫁给晋文公。随后又出兵助晋文公杀死晋怀公,夺取了君位。

此后,秦晋齐三大国联合打败了楚国(具体过程详见《漫话春秋:还你一个不一样的晋文公》),遏制了楚人的北上,而秦穆公也借此灭了依附楚国的鄀国(今河南淅川),夺取了商洛之地。

探索新出路,奠定大秦国基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顾百里奚等人的反对,执意出兵偷袭郑国。结果三万远征军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名主将也被晋国生擒,幸得晋国太后文嬴(即秦穆公之女怀嬴)的庇护才得以逃回。此后,秦穆公屡次攻晋,皆是败多胜少。同时,秦国东出的大门也彻底被晋国人封锁。

老年的秦穆公

面对挫折,秦穆公终于回头是岸,并很快为老秦人找到了一条新出路。立足于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南北对峙的新格局(也可以说是两极格局),秦穆公迅速与稍处下锋的楚国改善了关系。这可以说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在晋国统治者看来,晋楚的矛盾远大于秦晋矛盾,楚国的威胁也远胜于秦国;而楚国的统治者向来喜欢到中原和齐晋争霸,对于两翼的发展,特别对于向南郑、关中一带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兴趣,这样一来,楚秦之间就没有多少矛盾。至于秦人灭鄀之事,也就不了了之。秦楚改善后,楚成王和其子楚穆王又再次北上,虽然都没能击败晋国,但却牵制了晋国的不少兵力,使晋国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与楚国的消耗之中,而秦国的东部压力就此得以缓解。

另一方面,秦穆公将扩张的方向指向了周边的戎狄小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在秦穆公在位的最后几年中,“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成为了后世称谓的西戎霸主。秦穆公之后的子孙虽不及穆公之才略,但基本遵循了穆公的既定战略,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比如伐吴复楚、夺取南郑、攻灭绵诸戎、大荔戎等。

秦穆公继位时与秦穆公去世时的疆域对比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一下秦穆公的功绩,他东夺河西,西霸戎狄,南得商洛,奠定了秦国的地缘版图格局;他联晋制楚、又借楚制晋,在大国博弈中纵横捭阖,给秦国赢得了相对优越的国际环境,又能对周边小国有所作为,壮大自己,从而又奠定了秦国的国际外交格局。正是走了秦穆公的奠基,才有百年后秦孝公的变法雪耻,才有了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对于这样一位为大秦奠定了国基的先君,老秦人怎能不予以尊重与怀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