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帮帮忙 -31|孩子不懂自保
大J帮帮忙是我最近突然萌生出来的一个公号答复栏目,主要是针对家长对大J的提问,大J在微博恳请大家踊跃建议,而我,在空闲的时候,忙得过来的时候,会有选择性答复大J贴于微博的问题,主要是觉得人家有求,我能答复,而且恰好有空,那就顺个便吧。将这样的答复,整理出来,贴于“茉域茗香”公号,是为了方便大家,避免同类问题,继续提问,亦或说找我做个案,花钱耗时。但要清醒的是,我的答复,不论精彩还是平常,那都不过是我的个人之见,所以,仅供参考,落实到实践,还是需要父母自己作出相应的调整。
妈妈的提问
小安的答复:
教孩子之前,自己要懂得躬身自省,并学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表率在儿童教养中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发现孩子身上有些我们成年人看着不那么好的特质与处事方式之时,我想,第一时间并非教孩子一定要怎么做才是对的。相反,我们应该是多去反省自己,看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有没有自己从孩子那观察到的表现或特质,诸如爱面子、不表达、不爱被人说、不会保护自己,受伤也不离开朋友等。一般而言,低龄儿童身上具有的特质与表现,基本能在儿童陪伴者身上找到答案。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身上具有的大小不一的或好或孬的特质,孩子多能有所承继,承继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身上的一切,孩子都能给全复制过去。在这人世间,恐怕会是没有谁能够复制某个人的所有特质。
与孩子交流,语言要具体可理解,如有障碍,父母要懂得将语言给具体形象化,以帮助孩子理解消化语言,唯有做到此,孩子才能将语言指令给转化为行动操作。
其次,在反省之后,发现自己身上也有孩子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或言行举止,那我们就不能只是教孩子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我们也要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孩子年幼,尚且不大懂得去如何逆向思考,他们的思维,更多是具体形象思维,是动作感知。也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表达,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听懂。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与方法,亲子之间,倘若在沟通上出现了阻碍,那往后的一切策略,再是完备,也只怕会是成为空谈来着。孩子不是成人,他们多是没法深刻理解抽象语言,在理解不了的情况,加之缺少旁人的示范,这就容易导致对指令不执行的状况出现。如我们在教孩子要保护自己的时候,倘若只是停留在语言上,孩子没法理解怎样操作就是自我保护,那神情状态往往会是茫然的,那自然地,在每一次事儿来到的第一瞬间,孩子都极有可能会是重复以前的方法,来去应对当前状况。
对于两三岁的儿童来说,父母在与之交流的时候,话语要尽可能短一些,并在表达话语之后,自己要去留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倘若发现孩子理解不了,略有疑惑,那自己就要去琢磨话语,去揣摩孩子在哪个词汇出现了理解的障碍。而后尽可能地将抽象词汇给具体化。同样是以如何自我保护为例。那我们在与孩子交流“保护”的时候,切勿泛泛而谈,我们要将怎样做才是真的懂得自我保护给具体化,我们要将话题给细节化,乃至于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有所示范,以让孩子很好明白,当朋友即将要伸手过来的时候,我们就要赶紧地,拔腿就跑,有所远离,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避免被挨打被抓伤的了。
在这过程中,倘若发现孩子没法理解,怎样做是“跑”,那我们也要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孩子说,“这就是奔跑”。不然孩子的头脑深处,只怕会是没法产生奔跑语言与奔跑行动之间的连接。教孩子认识苹果,只是嘴巴念叨“苹果”,但却从来不曾有将“苹果”这水果给端到孩子面前让他观察,及至哪天,孩子跟着成人去了商场,见了苹果,也有可能会是不认得眼前的红扑扑的水果,就是“苹果”来着。这是因为,对于这物质世界的万物,孩子的大脑是近乎空白的,哪怕是我们看着极其寻常的桌子,他们也没法在语言与实物之间建立起应有的联系。这是需要学习的,慢悠悠的,缓慢慢的。也因此,父母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好脾气,好性情,好耐心,好细心,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精于捕捉对方表情变化的敏锐眼睛。
自家孩子是生命,W也是生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修养自己,让自己在生命面前很好做到,一视同仁,爱自家孩子如同爱自己,爱别人家孩子好似爱着自家孩子。
其三,从描述可知,孩子朋友W的行为,确实是野蛮了些,处理问题竟用到了嘴巴,这大概便是与家庭环境有些关系,也极有可能会是W的社会化进程缓慢了一些。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未经学习较为文明的处理方法之前,多半会是采用最为原始的兽性方法来去处理问题。这也便是为什么说在较为落后的边缘地区,成年人之间有了争执之后,他们的处事方法,往往会是殴打乃至于用嘴巴去咬对方的耳朵等以牙还牙般的躯体伤害。他们的脑袋里头,尚且没有发展出来其他别的更能双赢的不易带给他人生命伤害的处事模式。那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们能不能在孩子眼前底下,手把手地示范,教W怎么做才是不伤朋友的。自家孩子是生命,W也是生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修养自己,让自己在生命面前很好做到,一视同仁,爱自家孩子如同爱自己,爱别人家孩子好似爱着自家孩子。就我而言,我就会这样去与孩子伙伴交流相处。
在这过程中,千万不要觉得教别人家孩子是很浪费心力的事儿。教别人家孩子,在某个层面来说,其实也是锻造我们自身的能力,更是对他人给予恩施,是在付出,为爱的传递,亦是同样的给自家孩子做表率。在我幼童的时候,曾有一次去了某地,那场所有一个后来成为我英语老师的女性。她看见我的裤子上有条带子,长长的,群体中的她,既没责备我,也没嘲笑我,只是越过人群,来到我的身边,帮我把那长带子给系好,温柔而平静地与我说,将这长长的绳子,给系成漂亮蝴蝶结,多美呢。它就也不会到处晃来晃去的了。让我感动的是,她一边放慢速度地示范,一边给我系蝴蝶结,然后还帮我把衣服给拉好。这事很小,微不足道,想必当时在场的一大群人中,没有几个人是真的有瞧见这一幕,但我却因此记住了,并学会了“蝴蝶结”的绳子打结法,还知道了待人的温柔与细腻。
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如能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可是相当可观的心性修养,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儿。管理情绪的方法是有很多的,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那个方法,就是对的。
其四,事关情绪。人在出生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会有情绪,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就会微笑,难过的时候就会流泪,不被满足的时候则可能会是有所难过。但,我觉得,人不该是持怀太多的情绪,这也便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古书,都往往会是提到“静”与“平和”,在体制的时候,我们就被要求要背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如能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可是相当可观的心性修养,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儿。绝大多数的我们,在年老的时候,都还经常性地内心荡漾着波澜壮阔。在这条路上,尽管艰难,也许长时间一人独行,但只要去行走,朝着自己认准的那个方向,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因为,付出定有所获,只不过说,这般的获益,也许会是没能契合我们自身的内在期望。
在这当今时代,管理情绪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市面的书籍亦是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然,不论怎样的方法,只要是适合于自己的路途,那往往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要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并有所实践,让自己从零开始,一点点地改变生长。不然,理念再好,方法再实用,与自己不匹配,还缺了实践,那理念与方法,也不过就是大把文字的堆积品,是死的物。就我而言,在每一次事件发生的时候,我都会进行适当性的注意分配,在应对事件之前(或同时),就观察自己的身与心,是怎样的一种变化。有时那变化很微妙,观察不够细致,我就会对其有所忽视,但观察多了,自己的心也就往往会是跟着敏锐起来。观察是去发现执行策略之后的后果,究竟是怎样儿,如有不良后果出现,便是思考更利于自身及他人的处事方法。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儿,也同样是在纠错中完善。我们不需要完美,但我们需要完善。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观察到场景,那情绪便是跟着发酵,燃升,那我们就要多问自己几遍,为什么看见这样的场景,我会有情绪,自己那火冒三丈的背后,是怎样的信念系统在作怪,是不是所有的人,在瞧见这样的场景,都与我那般的样子,在那待着,只剩了个,气急败坏与火冒三丈。在问自己的过程中,倘若得不出想要的答案,那我们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交流,去咨询他人的看法,问一问身边的人,倘若你们也遇见这样的事,撞见这样的场景,自己的内心深处,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化反应。一般而言,外在的发生与境遇,能够撞击着你我,让我们的平静内在,跟着荡漾起来,那就是我们的内在,存留着某种挂碍、角度、信念等。不要觉得,从小习得的头脑框架、角度信念等,就一定是对的。不论什么,但凡给予自己痛苦与难受的,都是束缚来着。我们要学着对自己的头脑认知,进行适当性的新陈代谢,世界在变,我们的头脑,理应是如溪般叮咚流淌,不然,自己的心与脑,总是保持着,静止不动,不生变更,我们的生命,只怕会是日益僵化,乃至于成为一潭死水,日益发臭。
唯有,当我们的情绪平和了,我们再去处理孩子的事儿,那才是对彼此的最好。教育,从来都不是在情绪中生发。当然,倘若眼前的事儿,是万分火急的,是触及到生命安全的了,哪怕自己都要成情绪猛兽的了,那我们也要在第一时间里头,快速地将事情给处理了,情绪的处理,得是有所让位,如,哪怕采用相当强硬的手段,满腹情绪地挟持着孩子,也要及时地将其给拉离马路,不然,待我们给自己的行动,按下暂停键之后,也许,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要消失于世的了。还有就是,如前面所说的那种,生发情绪的时候,每个人的处理方法,都往往会是不大一样儿,那自然地,当孩子被伙伴打痛了,不一定非得要是哭出来,就是憋着忍着,不落泪,那也是可以的。身为父母的我们,在这其中,要懂得扩充自己的心之容量,竭尽所能地接纳孩子看似笨拙的处事方法,容许孩子暂时采用适合于自己当前状况的情绪管理方法。余下的,大概便是在旁待着,陪伴孩子度过情绪的生发时光。陪伴,看着无作为,但在很多时候看来,却是孩子的最好抚慰,这能让孩子的心里,一点点长出力量,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最好。陪伴不是唠叨,陪伴是不评判的,是包容的,说孩子该怎样做并不属于陪伴。
作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该只是给予一次性面包,解了孩子的这一次饥饿问题。相反,我们应该是具备长远的目光,引导孩子在观察与思考中获得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
最后便是“哭”。我们都以为哭是在表达情绪,并想当然地以为,哭过了,就好了。对于一些人来说,哭过了,确实是——就好了,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哭不过就是情绪发泄。实际上,情绪发泄不一定真的是对自己好。在很多时候看来,人需要的不是情绪发泄,而是学会怎样平和看待一切,是如何获得新知,成长自己,是如何获得方法与窍门,以更好处理同类问题或相似问题。不然,这一次遇见了不如意,被打了,或其它别的状况,因此难过了,然后就真的是好好哭了一场,及至下一次,也许,孩子又是在那待着,等待朋友的巴掌。作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该只是给予一次性面包,解了孩子的这一次饥饿问题。相反,我们应该是具备长远的目光,引导孩子在观察与思考中获得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也因此,在前文,我会提到说,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去教孩子的朋友,如何与朋友和睦相处,倘若不懂如何教,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去摸索。这本身就是为孩子在做表率。
说明
1、公号文章,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赞 (0)